- 中國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以快速老齡化為背景
- 胡耀嶺 劉娜娜 王媛
- 1277字
- 2019-10-18 16:34:09
第一節 選題依據和研究意義
一 選題依據
自1999年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21世紀是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時代。隨著20世紀50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步入老年以及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再加之1980年開始長期持續低生育水平,人口金字塔底部快速收縮、頂部持續加寬,中國人口駛入快速老齡化通道。2015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28億人,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16.15%。[1]在持續了30多年低生育水平后,中國人口數量結構特征正在并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人口發展戰略也面臨嚴峻考驗和重大抉擇。自2016年1月開始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調整將使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有所減緩,達到重度老齡化時間將向后推遲10年,從調整前的2043年推遲到2053年,但老年人口規模并不會因生育政策調整而減少。[2]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達到4.25億人,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有8285萬人,全國人口老齡化率將快速升至31.12%,中國將成為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屆時,人口總撫養比將增至92.64,比當前水平提高八成以上,其中老年撫養比將從2016年的24.73增至2050年的59.94,增幅為142%,老年人口撫養負擔逐年加重。
中國是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巨大的國家,屬于典型的“未富先老”,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經濟實力和社會政策還很脆弱,總體來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偏負面的,人口快速轉變所帶來的巨大銀發浪潮使中國經濟社會面臨更大風險。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由上升轉為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制造業競爭優勢有所削弱,經濟增長減緩將不可避免。人口高度老齡化使儲蓄率和投資率下降,而龐大老年群體對養老金、醫療保障和長期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大幅上升,這將必然對教育、環保、國防和公共安全等財政支出的重要項目產生擠占效應??梢灶A見,未來我國養老資源供需失衡問題將非常突出。這就需要我們深入開展養老資源相關研究,從其供給能力和需求規模兩個方面入手,引入過程控制理論和時變動態平衡理論構建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模型,將養老經濟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與需求置于同一框架內進行系統研究,探尋經濟社會發展要素對養老資源供給需求的影響機理和傳導機制,提出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的實現路徑和政策選擇。
二 研究意義
我國養老資源面臨的問題是養老資源供給能力難以滿足龐大老年群體對養老資源的基本需求,主要表現為養老基金缺口逐年擴大和養老服務能力嚴重缺乏。養老資源供需失衡將是我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養老資源需求剛性條件下,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有效提升養老資源供給能力,實現并保持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在理論上,本書將養老資源置于包含人口、社會、經濟等要素的總體框架內進行統籌分析,系統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養老資源供給需求變動特征,探尋經濟社會發展要素對養老資源供給需求的影響機理和傳導機制,對社會養老保障理論拓展具有積極意義。在實踐上,應用過程控制理論和時變動態平衡理論,對養老資源供給需求過程進行全面考察,建立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模型,實證研究養老資源達到供需動態平衡所對應的參數條件,有效提升養老資源供給能力,對建立健全人口發展政策、社會保障政策、教育培訓政策、證券監管政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