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民主,既是一種價值和理想,也是一種制度和實踐。人們為民主而爭論,為民主而妥協,為民主而奮斗。贊賞的、懷疑的、排斥的,都無法否認民主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生活中,民主通過自身的實踐為自己贏得了聲譽,幾乎沒有國家聲稱自己不是民主的,雖然在不同的國家,民主的具體模式可能是不同的、多樣的。

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民主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們對民主的理解、態度和行為卻存在顯著的差異。對于“什么是民主”的認知差異表現為:民本主義的路徑認為民主就是“為民做主”;理想主義的路徑認為民主實質上就是“直接民主”;基于選舉的路徑認為民主就是代議民主。而對于民主價值的理解來說,圍繞“民主是個好東西”“民主是個不壞的東西”“中國式民主也是個好東西”的討論,真實地再現了事實上存在的各種分歧與認知。此外,對于“如何實現民主”這個問題,也存在 “黨內民主”“基層民主”“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討論。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圍繞“協商民主”的研究則明顯更為廣泛和深入。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治領域的變化也特別顯著。例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正等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法律體系逐步健全,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方略逐步施行;黨內民主、人民民主、社會民主、基層民主漸次展開,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政治決策從注重經驗轉向更加注重科學和民主;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責任政府建設逐漸深入;民主的理性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不斷發展;監督機制多樣化,權力濫用和腐敗受到相當的制約;等等。

但是,我們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中國自身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變化,我們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如何在一個具有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傳統的國度實現現代國家的順利轉型;如何合理界定政黨與國家的邊界;如何實現由傳統政府體制向限權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轉型;如何進一步推動社會建設;如何在全球化時代的競爭中贏得話語優勢;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與沖突如何解決。所有這些,既需要從理論上加以解決,也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改革任務,在穩步推進黨內民主、基層民主的基礎上,將協商民主作為新時代發展民主的重要內容。隨后,以協商民主為主題的一系列規范性制度得以推出。協商民主的實踐在政黨、政府、人大、政協、人民團體、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逐步拓展開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協商民主制度建設也是在既定的條件下進行的,是在長期積累的民主實踐成就基礎上進行的,有其自身的政治基礎、理論基礎、文化基礎和實踐基礎。

協商民主允許在無處不在的價值和利益沖突之間做出理性、和平的妥協。其價值在于能夠提高決策制定和實施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利于不斷擴大政治參與渠道,促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能夠加強權力制約,并通過制度化的程序設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助于積極參與并推進全球治理的發展,合理解決全球性沖突與問題;有助于超越“人類中心主義”或“自然中心主義”的片面認知,推動生態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

協商民主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民主形式。實踐和推動協商民主制度建設,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同時,民主的發展,也受到人們對于它的認知、情感和評價的文化態度的影響。當人們真實地了解民主、相信民主的時候,民主的發展就會不斷得到推進。歷史不是直線前進的,當人們有智慧有決心推動民主的時候,民主就會不斷得到發展。恩格斯1890年在《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2] 經典作家高度重視經濟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同時也沒有忽視其他如政治的、傳統的、精神的因素。人類自己創造著自己的歷史,但是,“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3]。民主也是如此,民主在自身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社會,同時也被人類社會所改變。

不管是理論上,還是政策實踐中,協商民主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圍繞協商民主的爭論一直存在,如何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建設也有不同認識。例如,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哪個是更適合的選擇;在協商民主的各種制度性渠道中,是政黨協商關鍵,還是社會協商重要,或者基層協商先行;為什么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實踐與統一性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說明理論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面說明實踐的探索要有所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夠用理論引導實踐,用實踐豐富理論。

“在思辨終止的地方,在現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4] 對現實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將提供新的、拓展人們思維的知識。理論思維也只有建立在堅實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夠顯示其價值。協商民主制度建設,也要重視政治共同體中人們的社會心理和政治文化。因為其內含著人們的態度、信仰和情感,政治文化賦予政治過程以靈魂。考察人們尤其是當代中國地方政治精英對于協商民主的認知、情感和評價取向,一方面能夠獲得關于特定時期人們的政治態度、政治信仰、政治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實踐中更好地推動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在完善和發展民主的過程中,作為一種推動力和主體性因素,政治精英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在政治經驗、政治資源和政治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協商民主的認知、情感和評價,極大地影響著協商民主以及整個民主政治的建設和完善。

價值支撐態度,態度影響行為。無論是專家學者、政治精英還是普通大眾,人們心中可能都存在一種自己所理解的民主。這種對于民主的不同理解會直接影響著他們對于何種民主適合中國發展的認識,影響著他們對于怎樣建設民主的認識。因此,我們要努力發現不同的群體所理解的民主是什么,這種理解是否影響著他們對于協商民主的理解,進而怎樣影響著協商民主的制度建設。

圍繞上述問題,2015年3月到6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研究”課題組在全國開展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卷調查”。課題組在廣泛征求政治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研究者意見的基礎上完成問卷設計并進行小范圍試測。課題組委托有關黨校的合作研究人員,在培訓班學員中開展問卷調查。調查采取配額抽樣方式進行,配額依據為黨政干部的行政級別及地域歸屬。問卷填寫對象為我國地方的廳級和處級官員;所選12個省份分別屬于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基本每個區域都有1~2個省份代表,從地域上講有一定的代表性。2015年6月底完成問卷回收工作。此次調查共向省級黨校參訓黨政領導干部發放問卷2880份,完成有效問卷2223份,有效完成率為77.2%。為保障調查質量和受訪人隱私,本次調查采取匿名調查方式,由受訪人自填問卷。

通過問卷調查,課題組獲得了豐富的信息和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此次問卷調查旨在通過設計更為結構化的問題,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初步了解我國政治精英的民主觀念和認知,系統分析我國協商民主建設的發展狀況、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前景。調查問卷的結果,一方面回答了我國地方官員對于民主、協商民主的主要認知和態度,另一方面得出了一些不同的判斷。通過問卷分析,課題組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結論。例如大多數官員心中的民主主要指的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直接民主”,或者是“為民做主”;大多數官員認為雖然協商民主、選舉民主都很重要,但發展黨內民主應當處于優先地位;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同樣重要,不能因為積極推進協商民主而忽略或者反對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的實踐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推動協商民主實踐,尤其需要制度建設、程序設計和技術支撐等。綜合來講,健全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已經成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推進我國的協商民主制度建設,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領域采取不同的協商民主形式。避免采取“一刀切”的制度設計,需要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和制度優勢推進協商民主,需要著重建構具體的體制機制、程序,以指向明確的、可操作的技術將抽象的原則具體化。

“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卷調查”實施過程中,中山大學何俊志教授,清華大學孟天廣教授,復旦大學韓福國副教授,中央編譯局陳雪蓮副研究員、王艷博士,以及課題組有關研究人員在問卷設計、問卷試測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孟天廣教授負責整個問卷的錄入與數據分析工作。問卷分析完成后,課題組在一定范圍內向研究人員開放了分析數據。各有關高校、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圍繞相關選題,充分利用數據資料,開展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若干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本書就是基于問卷調查數據而形成的部分成果的匯集。課題組將已經發表的成果匯總起來,以“協商民主:觀念與認知”為題,力圖較為全面地展示課題研究成果。2017年課題組再次開展了同樣主題的問卷調查工作,兩次問卷調查積累了相當的數據。在課題組進行研究的同時,我們也歡迎學術界的同人一起參與研討,更歡迎提出建設性的批判和分析。當然,在理論研究、問卷調查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歡迎有興趣的研究者一起開展合作,深入推進協商民主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曹義恒先生,以及編輯岳夢夏女士在出版本書時付出的辛勞。

研究中國的經驗,可以從理論模式出發,去發掘案例和素材,也可以從事實出發,抽象出理論。真實的研究,不是為了使理論更加精致,而是通過深入的分析,使政治事實得到更清晰的描述,使理論更加貼近,使現實能夠因為理論的發展而得到切實的改善。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669頁。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91頁。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92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清原| 固始县| 崇仁县| 双江| 上饶县| 江北区| 辽宁省| 萝北县| 巩义市| 贵德县| 应用必备| 宜兴市| 淮滨县| 襄樊市| 达孜县| 那坡县| 边坝县| 昭觉县| 彭州市| 鹤峰县| 于都县| 綦江县| 瑞金市| 开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北海市| 平南县| 浦县| 天台县| 龙南县| 金秀| 左贡县| 龙江县| 灵寿县| 南乐县| 林口县| 昭平县| 鞍山市| 新邵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