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林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九大發出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動員令。林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林業發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林業建設的根本任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全面開啟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以及《經濟日報》的訪談中,從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預期目標、重點任務、必須把握和堅持的基本原則等方面深刻闡述了國家林業局對林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一)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提升林業現代化建設水平。

(二)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預期目標

到2020年,林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每公頃森林蓄積量達到95立方米,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0%,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

到2035年,初步實現林業現代化,生態狀況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26%,森林蓄積量達到210億立方米,每公頃森林蓄積量達到105立方米,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8%,濕地面積達到8.3億畝,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到21世紀中葉,全面實現林業現代化,邁入林業發達國家行列,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森林覆蓋率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蓄積量達到265億立方米,每公頃森林蓄積量達到120立方米,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43%,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全面提升,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

(三)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1.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

我國林業改革整體滯后,國有林區林場改革剛剛起步,集體林權制度需要繼續完善,林業體制機制創新水平依然很低,已經成為制約林業現代化的最大瓶頸。改革創新是引領林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有效途徑,更是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解決國有林區林場產權虛置、責權不一致問題,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和監管體制,需要大力推進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提升林業發展活力和效益,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各級林業部門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國有林區林場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抓緊完善林業支持保護制度,著力解決制約林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全面增強林業發展動力。

2.以加強保護落實生態優先

堅持保護優先是中央確定的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方針,堅持生態優先是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應有之義。長期以來,一些地方重利用、輕保護,重造林、輕管護,形成了大量低質低效林,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都不明顯,造林綠化成效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生態優先,把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保護天然林區,全面保護濕地,全面保護野生動植物。要組織實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天然林資源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等重點工程,加大保護力度,嚴守生態紅線,讓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充分休養生息,全面增強并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功能。

3.以加快綠化增加資源總量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有綠色資源來支撐,實現林業現代化必須有資源總量作保障。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森林資源雖有明顯增長,但總體上仍然缺林少綠,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產品和木材嚴重短缺,森林生態安全問題依然突出。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個百分點,居世界139位。人均森林面積、人均森林蓄積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7。生態脆弱區占國土面積的60%,木材對外依存度高達48%。今后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加快國土綠化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認真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著力增加資源總量。要創新產權模式和國土綠化機制,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

4.以共建共享增進綠色惠民

當前,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人民群眾最強烈的需求,綠色林產品已成為消費市場最受青睞的產品,就業增收已成為貧困人口最迫切的愿望。要探索形成一種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既能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林業建設,又能確保群眾公平分享發展成果。要加快建設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增加人民生態福祉。要高度重視發展林業產業,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做強綠色富民產業,不斷擴大林產品有效供給。要盡快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讓其通過保護生態實現穩定就業和精準脫貧。

5.以強基固本推動協調發展

現代化的設施裝備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林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根本保障。當前林區基礎設施落后,裝備水平不高,科技支撐不足,人才隊伍緊缺,既與加快林業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又與國家整體發展水平不協調。全國4855個國有林場中,仍有486個林場不通公路,170個林場不通電,1575個林場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林業高端人才缺乏,正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全面提升林業協調發展水平。要實施林業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工程,積極完善林區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林業裝備現代化,提高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裝備水平。加快“互聯網+”林業建設和基層站所建設,培養壯大專業人才隊伍,增強林業基礎保障能力。

6.以開放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全面提升林業對外開放水平,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積極培育國家儲備林,盡快提高木材自給能力。同時要增強統籌全球森林資源的能力,更好地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加強與發達國家、國際組織的林業合作,著力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主動與欠發達國家分享我國林業發展經驗。要認真履行涉林國際公約,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高度重視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全面增強森林、濕地碳匯功能,如期實現國家方案中的林業目標,為林業擴大開放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四)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實踐必須把握和堅持的基本原則

1.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導向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提升林業綜合生產能力,滿足人民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人民充分享受林業現代化建設成果。最大限度地調動基層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人們自覺投身林業建設,最大限度地維護群眾利益,讓人民群眾在參與林業建設中獲得更多實惠,在就業增收宜居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實現生態美、百姓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生態扶貧力度,助力精準脫貧,盡快把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起帶入全面小康。

2.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不懈追求

森林、濕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與人類相伴相生,一直以來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風向標。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準確把握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按科學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人與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方便人們更好地走進自然,滿足人民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動人與自然融合發展。

3.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核心使命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讓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增加林草植被,保護恢復濕地,治理沙化土地,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重點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規模,創新國土綠化機制,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完善林業法律法規,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厲打擊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性保護行動,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網絡,保護好重點野生動植物種和典型生態系統。

4.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重要內容

林業肩負著生產生態產品和保障林產品供給的雙重任務,發展林業有利于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修復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協調發展、多種功能充分發揮,既創造更多的生態資本和綠色財富,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的需要,又生產豐富的綠色林產品,滿足人民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發展林業產業,關鍵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擴大技術含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和資源利用水平。深入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擴大領先型產業,因勢利導優化轉移型產業,保護性支持培育戰略型產業,加快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林業供給體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均衡。

5.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

改革創新是激發發展活力、動力的根本舉措。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有效疊加起來,加快形成持續健康的發展模式。要敢于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大膽創新產權模式,推進國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拓展集體林場經營權權能,健全林權流轉和抵押貸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林業建設。要大力推動林業科技、金融和管理創新,優化要素配置,培育新興產業,全面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當前林業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要著力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和國有林區改革,大力推進東北虎豹、大熊貓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改革、濕地產權確權試點,深化林業“放管服”改革。

6.把提升質量效益作為永恒主題

目前我國林業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動林業轉型升級,就是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適應人民群眾的新需要,依靠科技進步的新動力,加強政策引導、調控和支持,加強結構和布局調整,推進管理和服務升級,培育新業態和新增長點,提高質量和效益。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數量質量并重,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既保持量的擴張,又注重質的提高,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推動林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林業發展質量,既要靠科技又要靠管理。要加強林業科技創新,繼續實施林業科技扶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標準化提升三大行動。要全面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著力提高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優質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7.把夯實發展基礎作為有力保障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必須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升林業自我發展能力。要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國有林區林場道路、通信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林業裝備現代化水平,增強生態監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災害應急能力。加強林業機構隊伍建設,強化行政管理職能,穩定并推進林業工作站、木材檢查站、科技推廣站等林業基層站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執法、管理和服務能力。


[1]費本華、樊寶敏:《中國現代林業建設及其產業發展淺析》,《世界林業研究》2007年第5期。

[2]陳欽、潘輝、在林盛:《試論林業現代化發展階段的劃分》,《中國林業經濟》2006年第6期。

[3]胡延杰:《世界林業發展七大趨勢》,《中國綠色時報》2018年9月5日。

[4]谷瑤、朱永杰、姜微:《美國林業發展歷程及其管理思想綜述》,《西部林業科學》2016年第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巴彦淖尔市| 宁远县| 阜康市| 会昌县| 宽城| 洪江市| 于都县| 阿荣旗| 清水县| 历史| 南宁市| 鹿泉市| 高台县| 广汉市| 拜城县| 玛曲县| 汝阳县| 佛冈县| 平阳县| 丹棱县| 固镇县| 香格里拉县| 治多县| 宿迁市| 灵台县| 昆山市| 云安县| 潮州市| 都江堰市| 紫阳县| 宁晋县| 阳泉市| 四川省| 临猗县| 定远县| 榆树市| 德令哈市| 临邑县| 天全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