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改革開放40年山西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踐與探索

改革開放40年來,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全省經濟發展方式同全國一道,也經歷了一個由重速度、粗放型向重質量、集約型的轉變。長期以來,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富集區,山西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據不完全統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到2016年末,山西共生產原煤約174億噸,改革開放以來,全省原煤產量達163.22億噸,[1]外調量約80億噸,煤炭總產量和外調量分別約占全國的1/4和80%。山西為全國經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撐。

山西是我國最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受資源稟賦和國家戰略的影響,全省圍繞煤炭資源形成了煤、焦、冶、電等傳統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多年來,這一單一化、重型化、剛性化的產業結構逐漸固化并不斷自我強化,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以煤炭為代表的資源型產業也愈加倚重,資源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為破除“資源詛咒”,推動經濟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山西曾多次嘗試轉變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較多問題。山西獲批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全省產業結構轉型注入了“強心劑”,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尤其“示范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的確立,表明山西開始堅定地邁向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永川市| 苍梧县| 成武县| 钦州市| 浦县| 曲阜市| 屏山县| 荔浦县| 修武县| 信阳市| 江都市| 松溪县| 镇江市| 青河县| 绥中县| 惠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罗山县| 宣威市| 长泰县| 民勤县| 旌德县| 渭源县| 齐齐哈尔市| 汉阴县| 锡林浩特市| 永善县| 栾城县| 安远县| 江油市| 周宁县| 临颍县| 陇南市| 营口市| 滕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泰顺县| 永安市| 武安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