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經濟研究(2019年·第10卷·第1期)
- 張屹山
- 695字
- 2019-10-18 16:37:22
5 結論與建議
從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較高國家的進出口隱含碳排放的變化情況來看,部分國家的進口隱含碳排放高于出口隱含碳排放,或者前者有超越后者的趨勢。融入全球價值鏈與進出口隱含碳排放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但現有文獻尚未對二者之間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從全球價值鏈嵌入的深度和廣度出發,研究了融入全球價值鏈對進出口隱含碳排放的直接影響以及通過結構、規模、技術和環境規制四條傳導路徑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間接影響,得到以下結論。第一,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越高,進出口隱含碳排放強度越低,而全球價值鏈參與度越高,進出口隱含碳排放強度越大。基本驗證了假說1的觀點。第二,融入全球價值鏈通過經濟規模、結構、技術和環境規制四條傳導路徑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間接效應均存在雙重門檻。具體來看,一國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地位越低,其規模效應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促進作用越大,而且產業結構、技術進步和環境規制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均沒有發揮,反而促進了隱含碳排放的增加。隨著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提升,規模效應導致出口隱含碳排放增加的影響越來越小,且結構效應、技術效應和環境規制效應的減排作用也逐漸顯現。驗證了上文假說2a~2d的觀點。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對于全球價值鏈嵌入路徑和實現碳減排目標具有如下啟示:第一,支持出口附加值高且污染小的服務業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而對于能源強度大、污染排放高且附加值低的產品出口,應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限制;第二,產業鏈與創新鏈結合,努力實現“制造”向“智造”升級,鼓勵企業結合提升價值鏈地位的實踐需要,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活動,努力提升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