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祖訓

閩西客家村落的祖訓并不僅限于以“祖訓”為名的祖訓,還包括開基詩、祖先遺訓、遺囑、勉讀歌與勉讀詩、家訓、守訓、家箴等多種形式。

(一)開基詩

開基祖先以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通常帶有神秘的色彩和神圣的權威,其傳說往往成為姓氏認同的重要符號。在眾多傳說中,以開基詩流傳最為廣泛,其中帶有不少祖訓的內容。如在閩西客家劉姓村落,世傳廣傳公“生十四子,八十三孫,分布半天下,處處有之”;“一百三十六代二世祖,諱廣傳,名并,號清淑,妣馬氏、楊氏……馬祖妣生九子:長、次、四、五、八、九、十、十二、十三。楊祖妣生五子:三、六、七、十一、十四,分居各省,共十四子。一百三十七代三世祖十四大房:長巨源公、二巨湶公、三巨洲公、四巨淵公、五巨海公、六巨浪公、七巨波公、八巨漣公、九巨江公、十巨淮公、十一巨河公、十二巨漢公、十三巨浩公、十四巨深公”。[1]對此,閩西武平縣湘村《劉氏盛基公家譜》則載:“廣傳公,原居廣東,出任江西(流傳),配楊太婆、馬太婆,共生十四子,楊太婆生九子,即:源、湶、洲、淵、海、浪、波、漣、江,馬太婆生五子,即:淮、河、漢、浩、深,廣傳公出外開基臨別諭十四子贈言曰: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處立綱常;年深異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勿忘親令語,晨昏須顧祖爐香;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楊太婆祝詞:九子流九州。馬太婆祝詞:五子天下游。”[2]即當地人所說的“楊生九子,馬生五郎”。

類似的開基詩在閩西客家地區還有不少。閩西上杭縣《黃氏源流家譜》載,黃氏第一百一十九世峭山公,妣上官氏、吳氏、鄭氏,上官氏生和、梅、荀、蓋、楚、龜、洋七子,吳氏生政、化、衢、盧、福、林、塘七子,鄭氏生發、潭、城、延、允、井、層七子,峭山公曾對二十一位兒子臨別贈言:“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旦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惟愿蒼天垂保佑,三七男兒總熾昌。”[3]

(二)祖先遺訓

閩西客家村落的祖訓有相當部分就是直接以“祖訓”“祖先遺訓”冠名的。茲舉數例。

其一,武平縣《巖前練氏家規遺訓》:

1.子孫務宜孝悌為先,和睦為本,氏族內患難疾苦,必須會議扶持,毋得袖手旁觀;

2.子孫必須恭敬盡祀,出入有儀,見長者坐必起,行則序,應對必稱其名,毋以你我,女婦并同;

3.子孫耕讀為尚,即或工或商,亦須各守本業,不許為非卑賤,以污先聲,戒之慎之,如違者,經眾削其譜;

4.子孫祭掃墳墓,務要隨宜盡禮,以隆報本,毋弛孝心。祖先皆以文翰相承,子孫當以守法相念,毋許恃強吞弱,毋得好訟于刑,自貽伊戚;

5.子孫婚配,須擇良家,素嫻姆訓,方可聘娶,勿圖小利,有妨大義,凡養女出聘者,亦如擇婦之心擇婿。[4]

其二,上杭縣《化孫公遺言》:

清流系出源流長,卜處移居閩上杭。百忍風聲思祖道,千秋金鑒慕宗芳。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詩書繼漢唐。二九苗裔能凜訓,支分富盛姓名香。[5]

其三,平和縣武城《曾氏祖訓》:

嘗聞家之有規,猶國之有政也。國無政,罔獲克治;家無規,何以能齊。自始祖素庵公太創業以來,傳世一十有二。予六旬有馀,未嘗不嚴恭寅畏,兢守家規。第恐后生小子,忽而越之,于是歷述備志,以垂后昆。予今年末,憶我父母訓余曰:吾當遷百花洋,外祖諱應游公,鐘情篤愛,雖值造次,規矩是程。至予六歲,命以就學,告予等。爾祖諱鴻儒,年十八即列宮墻。爾曹是則是效,無遺厥祖羞哉。時適甲寅。至戊午,兵火蹂躪,避居蘆溪,勤儉依然,義方無怠。未幾寇退,父率子等歸宅祖居,置租稅,建學屋。幸叨國典,選學鄉賓,諱宜振縣主高,申詳各憲,寵錫冠帶。又命予捐監赴京,期滿而歸,未能少伸厥考之志。轉思由命不由人,乃士業而兼商業,體父志,守父規,歸置租稅數百,樓數間,書館一所。樓邊有田一畝,可以建樓宅,奠厥居。子孫輩其體予之均,守予之規,即體祖之志,守祖之規。是家道而吉祥集,可預卜我后之昌也。敬之哉,無違厥命。并列訓詞于后,報親孝敬,教子義方,祖業擴守,品行端莊,事業精專,治家勤儉,處己謙恭,待人禮讓。[6]

其四,長汀縣《嚴婆訓誡》:

第一:嚴婆嚴婆,沒婆沒著落,莫嫌嚴婆嚴,肇始嚴婆田,聽句嚴婆言,根深葉茂萬萬年!

第二:做人要勤正,做官要廉明,做事要順天!

第三:人傳好人種,家傳好家風。

第四:做人樹好樣,做事多交往。

第五:世事有規格,時時要記得,心野不當緊,三生失福澤。

第六:天地有四季,風浪顯豪氣,身前身后思,做人做名譽。

第七:切莫小肚腸,眼前三寸光;行事顧大局,好種出好樣。

第八:天地祖宗,虔敬虔恭,鄉梓家國,入心入骨。

第九:做得起人,擔得起事,顧得起家,對得起國。

第十:崇文尚武,挺直腰骨,友親滅寇,固家安國。

第十一:文武沉著,崇善滅惡,匡正風氣,受敬揚魄。

第十二:國有國榮,村有村風,增光增勝,人人稱頌。

第十三:為老不尊,教壞子孫;后輩不正,傷風敗運。

第十四:好心好腸,福壽安康,橫行吊肚,地滅天誅。

第十五:立德立志,成人成事;待人處事,自珍自持。

第十六:世事有常,老成敦莊,平心靜氣,長遠著想。

第十七:人各有能,莫妒莫損,尊人長處,感人福恩。

第十八:舉止言行,思德思恩,前后回想,摁心自問。

第十九:怒時思愧,仇時思恩,成時思謙,貴時思根。

第二十:規矩要嚴,道理要通,百事百業,盡力盡功。

第二十一:莫要稱頂樣,山猴毛鬤鬤。

第二十二:莫羨人前光,背后多苦涼。

第二十三:人幫幫情義,自立立骨基。

第二十四:樹尋倒吊根,人思過背恩。

第二十五:有恩莫輕心,有怨莫記心,有用莫驕心,有難莫灰心,風水會轉心,做事憑良心;情緣要珍心,情理要貼心,想事要換心,做事要齊心,時時要記心,代代要留心,人心對稱星,稱星對天星。

第二十六:老樹經霜風,子女莫驕縱,顯得一時恩,害得一世慫。

第二十七:咬緊牙根心,萬事終將成,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十八:莫笑人落慫,河水有西東,能助助一把,沒助心要同。

第二十九:親壽子孫圓,龍鳳奏和弦,賢孝相扶勸,美滿賽神仙。

第三十:老公有體諒,老婆心頭涼;老婆有精智,老公成大事。

第三十一:妻為家寶,夫為家骨,老為家樹,少為家息。

第三十二:小有所嘻,老有所喜,合心合意,順天順理。

第三十三:愛細愛心,敬老敬神,兄弟姑嫂,代代香馨。

第三十四:虧待老婆,沒好下場,虧待子女,老了苦死!

第三十五:夫妻家人,知恩知情,進退言行,自量自明。

第三十六:夫妻父母,同尊同福;子媳婿姑,同惜同顧。

第三十七:做人父母,忍吃忍苦;做人子女,知恩知禮。

第三十八:水要流淌,禮要來往,親朋好友,相喜相望。

第三十九:脾性想法有分差,難免瑣事碰火花,氣頭切莫火澆油,好言惜愛思解化。

第四十:沒子沒女全孤老,有子沒女半孤老,有子有女正有好!

第四十一:好丈夫孝惜奮發,壞丈夫拉里拉達;好老婆嚴慈顧家,壞老婆不知好歹;好鄰舍相見如花,壞鄰舍面冷心歪。

第四十二:有用汀州,無用汀愁,成人成器,家國有酬。

第四十三:山憑高顯,人憑業敬,無能無成,自無關緊。

第四十四:耕讀傳家,百業養人,各行其長,路路高進。

第四十五:順機交往,門路自廣,通聯衡量,百事興暢。

第四十六:做事要勤,想事要精,高人眼光,出人品新。

第四十七:物有內理,事有條理,尋得門路,自開天機。

第四十八:多煉鐵石成鋼,多學白丁成梁,多涉品趣自廣,多思機理自彰。

第四十九:錢財淺薄有價,文才深遠無價,以財量人望門臘,知才敬人種福花。

第五十:敬上敬下敬菁人,受教受養受真明。

第五十一:勤謹發奮正成人,久煉成鋼斗量金。

第五十二:春天一镢頭,冬下一碗頭。

第五十三:勤正有名聲,懶散人看輕。

第五十四:俗人比錢財,高人敬文才。

第五十五:劈柴不識路,不怕大力牯。

第五十六:好人要敬重,歪人莫拉攏。

第五十七:菁人受窩氣,窩人無知死,到頭來正明道理。

第五十八:好子過學堂,好女過家娘,族規國法出忠良。

第五十九:精木要雕,子女要教,生人養人,莫留指笑。

第六十:行要好陣,僚要好伴;是非分明,真誠坦蕩。

第六十一:水鏡照人,自鑒自明,經驗教訓,入腹入心。

第六十二:自大驕心,自量連心,自擾煩心,自在舒心。

第六十三:好事防獨,壞事防初,晴時防雨,順時防疏。

第六十四:人有人緣,行事對天,正道自尊,莫理目賤。

第六十五:經得誘惑,遠離災禍;經得迷惑,清醒寬闊。

第六十六:嫖賭狎毒,倒家爛柱,好吃懶做,無能慫縮。

第六十七:便宜莫撿,浪淌莫收,人心難料,自持自守。

第六十八:尺有分寸,人有恥根,正邪是非,心明氣定。

第六十九:清正樹人格,貪欲屋腳塌。

第七十:交朋友期一分,相敬同福恩,做事期三分,免得亂方寸。

第七十一:無能羞死人,無理逆死人,無知害死人,無錢急死人。

第七十二:做人莫好沖,背后得人攻,當時逞大勇,事后會臉紅。

第七十三:做人有正樣,言行要謙良;有用無需裝,無用裝不象。

第七十四:各人有煩恐,沉著與智勇;遇事莫死守,交往解心愁。

第七十五:傷舊思秋陽,悲苦思春光,孤寂思爺娘,漂泊思家鄉。

第七十六:順逆悲歡,人生萬端,隨事應變,自解自安。

第七十七:越急越亂,越亂越急,煩事靜處,順時順理。

第七十八:無名受怨,委屈難言,耐心自檢,坦蕩應變。

第七十九:好人交情,歪人交用,協衡進退,萬事亨通。

第八十:為人處事,內外主次,崇賢自量,行起落實。

第八十一:務實務為,人見人愛;多心多嘴,自受自罪。

第八十二:大氣開朗,人愛心爽;詭計糊涂,人人側目。

第八十三:狗有狗職,貓有貓責,同興家業,互行其德。

第八十四:體讓三分,留作福恩;進退有度,無失身份。

第八十五:莫逞脾氣,失智失理,一時放縱,后悔莫及。

第八十六:人上一百,七古八搭,外表難量,內心難軋,自珍自重,沒怨沒艾。

第八十七:各有各路,各有各福,黃猄不曉得麋鹿,雞腹不曉得鴨腹。

第八十八:做人莫相輕,遇事好開聲。

第八十九:只要言行端,萬事盡心安。

第九十:知事要廣博,處事要平泊,莫因私偏心,莫聽人挑撥。

第九十一:脾性人萬般,心量莫輕聲,留得顏面在,好壞各承擔。

第九十二:人有斗頭氣,其實看情義;打雷伴落雨,看人看總體。

第九十三:人世路頭長,逢轉莫相傷,雷過風續續,事過心頭涼。

第九十四:橫邪辱祖宗,良正路路通;人生來一世,留下滿春風。

第九十五:人人都是人,你沒更特情,凡事兩想讓,將心來比心。

第九十六:莫爭好風水,萬事在人意,就算爭得到,后代重新起。

第九十七:寬和人拜山,淺躁自作輕,言行需自謹,逢事轉個彎。

第九十八:在鄉知根底,在外人雜匯,相處各珍重,橫邪天誅罪。

第九十九:好樹開好花,好人看屋下,長親系好樣,子女無分差。

第一百:事到終會過,馬到山有路,孝悌忠信義,勉戒通達符。

第一百零一:不上高山,不識平地,當時無知,過后悔死。

第一百零二:助難憐苦,種德積福,修橋施路,祥緣萬顧。

第一百零三:少要拼搏,老要淡泊,人各有志,自得其樂。

第一百零四:生老病終,天地歸同,無悔無愧,從逸從容。

第一百零五:命息如天,時時顧念,防老防小,自身保全。

第一百零六:匪盜賊寇,如魔如獸,雷電水火,時防時守。

第一百零七:五谷雜糧,宜養宜康,多動多朗,體健心爽。

第一百零八:花藤百草,山珍物寶,瓜菜果蔬,調氣化舒。

第一百零九:萬類有靈,同惜同珍,天地生身,命息勝金。

第一百一十:林木水源,養地養天,同惜相守,基業萬年。[7]

(三)遺囑

祖先遺囑是逝者臨終前對后人的囑咐、告誡、安排,既是對其后事的一種約定,也寄托著對生者未來的期望,往往包含其一生的經驗與智慧。出于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通常具有較強的執行力與法律效力,因而有些遺囑也屬于祖訓的一種。如永定縣吳氏《澹庵公太遺囑》為明代正德三年(1508)吳常鎮所留(見圖1),該《遺囑》記述了吳常鎮的發家史及其處世信條和巨額家產的分配,其中亦包含了他對后代子孫的訓誡:

圖1 澹庵公太遺囑

吳常鎮同妻林氏生三子,長吳璇、次吳璣、三吳璘,俱各年長。老夫自思年方二十,兄弟現分,父遺下湯里屋居與兄常端均分,端居左,鎮居右。其田業鎮分門首并左岸及背帶層棚上下分田秤,秤半加作三秤,糧米五升一合三勺;其松山鎮分右畔,已上田業近湯里,可以自耕。父欲概分以為生員儒資,共父置湖雷麻公前田稅貳百一十秤,父俱撥為生員儒資田業。仍將常廣、常端、常鎮共置豐田劉坑田稅九十三秤,亦撥為生員田業。后常端已故,伊男吳宗益、宗義、宗隆違命將劉坑田稅摘出三十一秤、糧米六斗貳升、地塘租米一升八合擅賣與鄭本。常鎮思系先業難忘,備辦銀四十二兩贖回,撥與生員管業,抵出湯里父分下近側田稅三十一秤夫妻自耕外,是鎮思父分田業俱已撥與生員,止承分沒官田稅七秤半,止遺留畬尾另并無田業與鎮耕活,俱系鎮夫妻夙夜勤勞、同心協力置創家業,收買里晏湖圳下田稅三十六秤架造成屋基以為三房居住。又買晏湖圳下街官田稅三十秤賃人架屋收租,又買東站潭并城內外田塘地基共稅六十秤架店三間,又買城內塘背店地四間,又買張文光鼓樓前店地六間,又買南門田內架店一十五間,又買大街巷口坊牌下店地二間,又買城隍前地基架店三間,此前數內大街鋪店一十間遞年收租銀十七兩二錢,準稅一百七十二秤,及買各鄉田稅通共扣實四千三百四十六秤,共載官民田地糧租米五十二石二斗三升六合六勺。今鎮夫妻壽躋八十有四,桑榆晚景,三男雖皆和順,而分居田業世俗必然。老夫請集諸親為證,將平日所買家業已于正德四年瓜分三房,今因湊割上杭縣界田糧回縣以托,老夫田產糧米復造分枝。先念祖宗生育之恩,報本之禮不可有失也。抽出田稅店業共稅三百一十二秤概為生員糧米,內分三房平納。田店下落處所俱開于后,四時廟祭墳祭俱出于此。又念家業頗成,詩書禮義不可無人,除父已撥生員田業不在此數,鎮自續抽田稅六百零二秤,坐落處所并載糧米俱開于后,其稅俱概以為生員儒資束脩應試俱出于此。其余產業糧米租米俱作三房均分,各有分數存照。老夫立身,獨在敬祖,蒸嘗田業不許子孫無恥掃蕩,動以貧窮分割擅自鳩合出賣。其田稅屢年收租輪祭外,余銀積買上等風水修整墳,不許擅分余銀,坐取不孝之罪。老夫其次立身,以養賢為重,除生員田業,后有子孫能諳文理考送入學讀書者俱與收管。至出仕之日,前田流傳后繼生員收管,以延門祚之盛。不許白丁侵奪以致妨儒業,敢有不肖侵奪,坐以故違祖命死罪。亦不許各房稱以房分為名擅自割分,亦不許各房將無志子孫濫攝送入學,貪圖田地肥己私囊。務必子孫在外考過,文理頗通可送教養者入學收管前田。亦不許生員擅自典賣變亂成規,及尚蒙祖宗陰德,幸天地庇佑,子孫在學眾多者,前田照分收管。又不許子孫嗣后應例納粟虛費名色。此皆老夫遺命,不許故遺各房子孫。或有出身仕官得沾朝廷厚惠,計其祿之崇卑,各要捐俸資銀一百兩,添置儒田業,益增蒸嘗,及養成賢二項。庶乎門祚雖未過人,亦可以及人也。嗚呼!創業不易,守業亦難。我為祖父者,念及后生廣儲身家,倘有子孫無故被人欺凌,非自惹之禍,各房將祭蒸銀兩即貼。若自惹其非,不在此數。親戚則以禮相待,子孫貧弱寡乏則量力周濟,生放利息不過三分。子孫只以耕讀為尚,不必求取縣吏、府吏、按察布政二司等吏役,以致損壞陰騭遺恨九泉矣。老夫在生,存眼力曾見做吏之人終無結果也,倘有不遵者坐以死罪。老夫創業之難,亦思分業之公,體父母之心。田業房屋則高低并搭,無所虧損,不可老夫沒后,不肖起爨妄生優紊,以致內生怨隙,飄蕩家產。各人勤儉無有不富,忍耐無有不安,務各安于義命,子子孫孫聽之戒之。且老夫口說上有天神,下有祖宗,順天者昌,違命者亡。吾今老矣,長子吳璇死矣,次子吳璣智識不更事矣,后有事務一切大小家門聽命吳璘教訓,門戶則協力當之,官府人情則以禮應之,違我祖命戕爾生理,敢有違命紊亂者乃系不孝子孫。吳璘死后,凡有一切大小家門內外官府上下之事,聽從長孫吳文經主宰。子在付子,子老付孫,家道事務任于老成,治家之常理也。敢有變亂成規,許吳璘吳文經執此遺囑付官。伏望父母本官明察秋毫,以理曲直,先坐以悖逆之罪,后理以曲直之分,此老夫之實心臆。官府之必信也,子孫當知守之。老夫死后塋地有所尤擇東門外地一□房葉力以為祠,中奉先祖,左居老夫夫妻,右處子孫賢能,□□堂不肖無恥不在設此。男女婚姻不可過禮,衣食動用各□□,毋暴天物,以墜前業,開戶閉戶已有定規,各要協同□□□首則養之,錢糧及時□□□□□□□□讀書無志者耕作各職其業□□□□□□□□賭博奸淫之徒非吾子孫凡□□□□□□□□□當聽教治,不從者禁□□□□□□□□勿替引之,□□□□□親筆分定。[8]

又如,《廣平游氏族譜》卷首亦載有“始祖考樂山公遺囑”:

祖訓

始祖考樂山公遺囑芳語

逢溪須住址,逢水便安遷。歷代傳芳語,裔流萬代人。又謂:人生天地間,只有祖宗傳。系各開始祖,名顯四方榮。葉分九州地,根全一處生。人生無根蒂,飄如壁上塵。

祖蒂

伏睹月流祖蒂

隋開皇元年,由寧化石壁村流徙于上杭梅溪寨安住。后流勝運里長灘,安插分流徙到金豐月流圳背安住。前明成化庚子年,開建永定縣,歸隸其管,立明宗圖傳與子孫證照,統祈子孫曰盛。倘有流徙外境,只照原囑安遷,永系民籍,并無軍籍匠籍等。因今將宗圖一派歷代世系具列分派傳于后代子孫,永遠奕世傳芳尋宗為照。[9]

(四)勉讀歌與勉讀詩

有不少祖訓以勤奮讀書、科舉成名相勸諭,并以通俗易懂的歌謠形式出現。永定縣王見川《勉讀詩》就是一例:

冬風寒,冬風寒,雪花飛入玉欄桿。少年不學耽清娛,老大方知此路難。略世務絕塵煙霧,庭前獨坐意漫漫。

曾見東鄰一出跨青驄,笑我獨步塵埃中。讀書一旦登榜首,前遮后擁多耀榮。昔時孑身今富貴,旌旗高纛導前陸。始信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曾見西鄰有女玉如春,笑我無婦只孤眠。讀書一旦登科第,豪門爭許成秦晉。昔時孤房今花燭,孔雀屏開如中目。始信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曾見南鄰萬頃業有余,笑我饑寒讀甚書。讀書一旦登云路,玉帶紫袋與金魚。昔時簞瓢今膏粱,更有全家享天祿。始信居家莫恨少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曾見北鄰棟宇華云端,笑我破屋雪風寒。讀書一旦居相府,涼亭水閣更千秋。昔時茅舍今大廈,畫棟雕梁壯規模。始信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10]

理學名儒楊時的《勉學歌》更是在諄諄告誡族中后學: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黃小群,毛發忽已蒼。愿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行己慎所之,戒哉畏迷方。舜跖善利間,所差亦毫芒。富貴如浮云,茍得非所臧。貧賤豈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艱食,一瓢甘糟糠。所逢義適然,未殊行與藏。斯人已云歿,簡編有遺芳。希彥亦顏(頑)徒,要在用心剛。譬如猶千里,駕言勿徊徨。驅馬日云遠,誰謂阻且長。末流學多歧,倚門誦韓莊。出入方寸間,雕鐫事辭章。學成欲何用,奔趨名利場。挾策博塞游,異趣均亡羊。我懶心意衰,撫事多遺忘。念子方妙齡,壯圖宜自強。至寶在高深,不憚勤梯航。茫茫定何求,所得安能常。萬物備吾身,求得舍即忘。雞犬猶知尋,自棄良可傷。欲為君子儒,忽謂予言狂。[11]

(五)家訓

在眾多的祖訓中,以家訓的名義出現最多。茲舉五例。

其一,上杭縣張氏《家訓》:

尊敬祖宗,春秋祭祀必盡其誠,寒食祭掃悉臨以身。毋私伐墳木,毋盜葬先塋,自取罪愆,以貽害于家長也。孝順父母,侍膳問安必恭敬止,愉色婉容慎終如始,毋犯五不孝,務盡三以禮,庶無愧于子職矣。友愛兄弟,孔懷之情如手與足,勞則同分,財不私蓄,毋因小忿以傷大義,毋聽婦言以間骨肉,自不貽笑于外人矣。慈恤孤幼,惠愛之恩如子與女,婚姻死喪我為之主,毋欺彼雛弱以奪其田園,毋哄彼癡愚以利其貨賄,《書》曰:無弱孤有幼,此之謂也。宜我眾人夫婦之道,惟尚和翕閨門有章,內外各職毋以妾為妻,毋以續為嫡,自然夫義而婦順矣。睦我族人,敬老尊賢,有恩無怨,吉兇慶吊,禮義周遍,毋以卑抗尊,毋以少凌長,毋以強惡欺善良,毋以富貴而凌貧賤。《詩》曰: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盍重念之。教訓子孫,治家者勤儉守己,居官者清白持身,讀書者毋務虛名而敦實學,為農者勿事嬉游而及時播種,切不可怠惰以自甘也。蕃恭行祭祀,揖讓進退悉遵禮儀,升降拜跪罔不中矩,毋敢逾越,毋敢怠慢,以貽先人之怨恫也。[12]

其二,武平縣《平川城北李氏宏璧公家訓十則》:

先大人曰:圣人教人,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金針論、孟子書,反復詳盡,讀者當躬行實踐,自有理會也。今此四子十則系余平生行誼,所謹持而旨懈者,爰以此為題而又衍作歌詞十首指點明晰,俾汝曹錄為座右之銘,便于熟讀記憶,毋徒視為具文,則立身行己,庶不流于匪僻矣!

畏字宜守 冰競持法度,儼若帝天臨。宣圣有明訓,常存三畏心。

婪事非良 逐鹿徒惶汗,多因好喜功。人生不滿百,寧靜寶爾躬。

勿道人短 彼作虧心事,多方掩護遮。從旁攻訐摘,致玷終身瑕。

莫炫己長 多才完己藝,豈可自矜能。倘或持驕吝,其余反見憎。

知過必改 人非圣與賢,過失孰能無。一旦翻然悟,蔓根悉拔刳。

得恩休忘 德須報以德,恩怨兩相明。漂母王孫飯,淮陰祠宇營。

儉持家政 量入以為出,菜根滋味多。葛勤薄浣,美著周南歌。

勤要有常 進銳退常速,有初鮮克終。憫苗莫助長,耕讀一般同。

恕以度物 人所不能為,休將苛刻施。設身處其地,明蔽自知之。

謙而端方 謙卦六爻吉,尊光得自由。夏畦曾見鄙,謅媚實堪羞。

癸亥蒲夏族眾再舉重修家譜,木肅有裁定編次之役。菊秋將竣,因念祖先伯仲多有列傳,鱗疊繁頁,而先大人未曾作傳,第思摭拾唾余,恐非實錄真跡,敬騰先君遺訓十則歌章,原以捭木肅之恪守,所觸目而警心者,今付剞劂次列傳譜,得請于伯叔昆季諸君子,而或可以共珍焉。是嚴木肅之厚幸也夫。(乾隆癸亥重九日 不肖男木肅薰沐謹識)[13]

其三,武平縣《十方黃陌李氏家訓》十一條:

圖2 李氏家訓

一孝父母: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長而教訓,其恩如天地。不敬父母,是得罪天地,得罪天地,無所禱也。凡我族人,切不可失養失敬,以乖天倫。

二和兄弟:兄弟吾身之依,生則同胞,居則同巢,如手如足。不和兄弟,是傷殘手足,傷殘手足,難為人矣。凡我族人,切不可爭產爭財,以傷骨肉。

三睦宗族:宗族吾身之親,千支同本,萬脈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是不敬宗祖,不敬宗祖則近于禽獸。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殘相欺,以傷元氣。

四重祭祀:祭祀禮重報本昭穆常情,所以動先祖之格也,茍不凜如在之,誠是瀆先祖也。凡我族人,切不可怠,勿以瀆先靈。

五修墳塋:墳塋先祖之所棲,盡其祭掃,修其墳塋,所以妥化者也。茍任其如頹壞不修,必致他人之侵占。凡我族人,切不可吝費以露祖骸。

六務農業:農桑衣食之必資,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養妻子,所在奉生之本也。茍不勤力耕種,必致荒蕪田園。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懶惰,以致終身饑寒。

七重敬賢:敬賢乃吾族人之重望也,賢者為人之師,其所學所傳,禮有所學,不重敬賢,是人之愚昧不得為人也。凡我族人務必尊長敬賢,以示文明。

八慎婚配:婚配為人倫之始,結婚合配,當審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濁明白,茍婚配不擇淑女,非特為終身之害,而且傾家聲之不小。

九禁洋煙:洋煙之流毒于中國也,深矣,大則亡身傾家,小則廢時失事。茍不嚴禁洋煙,不但前人被其所害,而后人亦遭其毒耳。凡我族內,切不可開設煙館,以害子弟。

十禁非為:家風之墜,邪淫者十惡之首,賭博者傾家之源。凡我族人,務宜告誡子弟,切不可放僻邪侈、平生甘受沾辱。

十一正人倫:人倫九族之源,人生所當,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長幼,各得其序,綱常倫紀,各得其次。凡我族人,要必倫正名順,方世不易也。[14]

其四,武平縣《修氏家訓》:

心地良善:為人最宜良善,種德子孫收福,凡事捫心自問,何須念佛吃素?惡念莫起,善舉勇為,忠厚傳家人稱慕。

品行端正:從來人有三品,持身端正為良,貪贓枉法何長,但見天良盡喪。心無邪念,行不乖張,光明磊落子孫昌。

孝養父母:鴉有反哺之義,人子豈無報本?親慈子溫樂天倫,惟爾一家孝順,三餐美食,不抵溫言,隨宜身份最自然。

友愛兄弟:兄弟分形連氣,親密不異手足,限孺之語小人言,偏聽偏信堪憐,敝履易補,足斷難全,莫為些小釀成冤。

和睦鄰里:遠水不救近火,遠親不似近鄰,三家五戶要相親,緩急大家幫襯,是非宜解,冤家莫結,莫恃豪富莫欺貧,有事常相問訊。

教育子孫:教子最忌溺寵,無規不成方圓,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為慈祥,樸歸隴畝秀歸庠,不許閑游放蕩。

憐惜孤寡:天下窮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兒雛母苦最堪憐,況復加之貧賤。寒則予以舊絮,饑則授之余飯。積些陰德福無邊,勸你行些方便。

婚姻隨宜:兒女婚姻事大,攸關家業成敗,心美吃著不盡、紅顏往往命乖,賢淑內助最難得,人倫大禮要嚴肅,一切從儉毋從奢。

奮志蕓窗:雞鳴早起誦讀,學習圣賢楷模。寶劍鋒從磨礪,梅花香自苦寒。鑿壁偷光,潛心奮志,不愁腳下青云路,報國耀祖榮宗。

勤勞本業:有田勤爾耕鋤,藝精亦足養家。世事有本有末,還須務本為高。便宜莫貪,浪蕩莫效,克勤克儉促富有。[15]

其五,溫林五郎公《誥言家訓》:

誥爾子孫,誡爾子孫。原爾所生,出我之本。宗誼為重,財物為輕;危急相救,善惡宜分,為父當慈愛,為子當孝;為上者宜愛幼,為幼者宜敬長,工農商學兵,各循其業,婚喪喜慶,必循乎禮;樂士敬賢,尊師教子,守分奉公,及人推己,家門有法,親朋有義。立行必誠而無偽,御下必恩而有禮。務勤儉而興家庭,務謙厚而處鄉里。毋事貪淫,毋習嫖賭,毋爭訟而傷和睦,毋干虧心事而喪陰德,毋以富而欺貧,毋以貴而驕賤,毋持強而凌弱,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壓小,毋因小忿而失大義,毋聽信讒言而傷和氣。毋謂無知,天目恢恢,遲早報應。宜勉之,戒之,是為訓![16]

(六)守訓

還有的祖訓,以宗族姓氏“守訓”的形式出現。

例如,武平縣《王氏守訓四則》:

立從品端志趨,凡子孫初知章句,便教之以愛親敬長,忠君信友,莊敬持身,謙恭處己,上不愧天,下不怍人,志氣向上,毋為下流。有能游泮水,登科第,以有光于吾門,宜加優獎;寒食長至祭祀,除有得食外,特加席,以敬其賢。如有游手好閑,不務生理,嫖賭偷竊,初則尊長族人到家勸勉,如再不悛者,尊長族人具呈送官,族人亦當從公,不得懷挾私仇,傷害有理,違者犯罪。

婚禮乃人倫之本,自當重之。但今大禮漸廢,然族中倫序不可紊。昔胡安定先生曰: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則婦事舅姑必執婦道,嫁女必須勝吾家者,則女人之事必敬、必戒。司馬溫公曰:議婚,尤當察其婿與婦之性行與家法如何,勿茍慕其富貴。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倘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者。養成嬌妨之性,異日為患寧有報也。

兄弟,在父母為分形之人,在祖宗為連氣之人,乃人倫之至重,骨肉之至親也。詩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當其初,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則其案,衣則同服,雖有悖亂之人,斷無不相離也。及其壯也,各娶其妻,雖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或有爭財奪產,錙銖暴戾,其則偏愛私藏,分門剖戶,患若寇仇。獨不思,易得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有云:兄弟如手足,缺一不可贖。當體父母之德,祖宗之源也。務宜親厚,無致鬩墻,兄愛弟敬,式好無尤,各盡其禮而已。

子孫當各務一業,士農工商,各因其才器而使之,如天資聰俊,必使游庠,采博圣經,以為祖先光寵。如庸下者之勤耕本業,或工或商,打點門戶,毋使群聚游戲,曠廢基業,以為鄉黨鄰里訕誚。凡若此者,父母之教不嚴,族長笞戒不加致之也,異日敗家蕩產,貽笑前人,不可忍哉。[17]

又如,《南陽鄧氏訓子課孫三事》:

立功業,夫人之生業,日用之需貴在焉,舉家之衣祿系焉,不可不勤也。業精于勤荒于嬉,或業儒、業農、業工、業商,皆須夙興夜寐,毋好閑游,怠懶,毋嗜酒貪花,毋嗜煙賭博,以致荒功廢業,貽誤終身也。

功術藝,學術藝為終身之本,有一藝成,己身衣食可無虧,則致富成家老在不難,惟恐始勤終惰,立志不堅,虎頭蛇尾,一事無成,爾當勉之。

務生意,為商作賈者,以專心立志為上,資本無論多寡,以篤實忠厚為先。有信行有口齒,童叟不欺;毋驕傲,毋怠慢,毋市井,均宜公道,勿親小人,恐誤身家;務要剛柔相濟,勤儉為先,斯乃經營要訣也。[18]

(七)家箴

也有的家族祖訓以規勸告戒的“家箴”形式出現,如連城培田村吳氏《家箴四首》:

勿游戲,游戲真無益。光陰不再來,白駒度空隙。耕者勤,禾并蒂;讀若勤,掇巍第。男耕女織若勤勤,會見衣食有余備。

勿奢侈,奢侈無底止。每見創家人,皆從儉樸始。少年放蕩喪家筵,老大反為人羞恥。不如樽節莫繁華,一世有終又有始。

勿貪淫,貪淫即會貧。錢財有分定,禮義必須明。詭計騙人人騙己,淫人還被別人淫。不如守己安常分,縞衣聊自娛生平。

勿爭斗,爭斗是非構。小則費貲財,大則身家破。君子自懷刑,小人方癡妒。可讓讓他些,誰不稱忠厚?[19]

此外,閩西客家村落的祖訓還以童蒙讀物和民諺、歌謠、俗語等形式出現。童蒙讀物如林寶樹的《元初一》,素有“寧失千兩金,莫失雜字本”之說[20];民諺、歌謠、俗語如《月光光》《勤儉脯娘》等。因另有專文論述[21],茲不贅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永泰县| 德兴市| 安福县| 出国| 汤原县| 呼伦贝尔市| 保亭| 榆林市| 保山市| 朝阳县| 西安市| 葵青区| 信阳市| 平遥县| 绥德县| 登封市| 临城县| 宁乡县| 房山区| 慈溪市| 商洛市| 武冈市| 独山县| 商南县| 长海县| 祁东县| 尼勒克县| 霍城县| 海安县| 新宁县| 德庆县| 宁强县| 雷波县| 裕民县| 柳江县| 剑阁县| 长春市| 玉树县| 威信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