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文化密碼:核心價值觀的演變與傳承
- 鐘金 杜俊鴻
- 2897字
- 2019-09-23 11:10:35
批判與自我批判
批判與自我批判的文化在華為擁有很長的歷史,或者說這是華為人一貫堅持的價值觀。華為人包括任正非在內都時常自我反省,對自己提出批評意見。
堅持自我批判,才能活下來
華為的自我批判是保持公司活力的一種途徑。在創業初期,華為雖然發展艱難,但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公司也充滿了活力和激情。當華為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很多問題就顯現出來了。華為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來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讓公司的經營更有秩序、保持活力。這幾年,華為又在進行組織變革。
華為的“折騰”其實是對自我的批判,因為華為人明白,公司運行時間長了,很多管理制度會慢慢僵化,只有堅持自我審視,批判自身的缺點并加以改進,華為才能始終保持活力和競爭力。任正非早就意識到華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1997年,他在《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一文中曾這樣說過:
正所謂不進則退,成功不是走向未來的可靠向導,我們要將危機意識更廣、更深地傳播到每一個華為人身上。誰能把我們打敗?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能適時地調整自己,不去努力提高管理素質、強化管理能力,不將艱苦奮斗的傳統保持下去,就會被自己打敗。
任正非要求華為人有危機感,并擁有適應變化的能力。他早就對華為人說:“要不斷進行自我批判,拋棄一切可以拋棄的東西,虛心向業界最佳學習。”不進則退,不管公司的發展前景多好,不能在自我批判中繼續進步,就會有倒下的危險。
1997年,華為新員工延俊華給任正非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他在信中回顧了自己進入華為的原因,以及進入華為后看到的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混亂。他表示由于華為提倡自我批判的文化,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寫這封信,希望能引起任正非的重視。
在信中,他提到華為有一些不合理的流程卻沒有引起重視,批評華為當時的某些文化會造成人才浪費、管理上的混亂等。信中列出的問題之多,足以引起華為高層的極大重視。這位新員工還在信中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認為這些問題必須盡快得到解決,否則將對為客戶服務的宗旨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華為高層領導對延俊華善意的批評給予了表揚,并提拔其為某部門的副部長,以此來鼓勵華為人多做自我批判。
華為提倡員工進行自我批判,也虛心接受員工提出的意見。經過30多年的奮斗,任正非認識到,如果華為這么多年來不能堅持自我批判,發現自身的缺點,就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回顧以往的發展歷史,任正非2013年在《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一文中指出:
這個時代前進得太快了,若我們自我滿足,只要停留3個月,就注定會從歷史上被抹掉。正因為我們長期堅持自我批判不動搖,才活到了今天。
任正非也意識到,華為要繼續堅持自我批判,這對未來華為還能走多遠至關重要。對華為人而言,自我批判是無止境的,只要華為存在一天,就要堅持在反思中超越自己。2008年,任正非在《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圣人》一文中對華為人說:
自我批判是一種武器,也是一種精神。是自我批判成就了華為,成就了我們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們要繼續提高競爭力,就要堅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不變。
任正非說完這段話后,十幾年過去了,華為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績——在通信行業已經做到第一,但是華為人從未停止過自我批判。任正非不斷以自己的方式去提醒華為人,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一旦降低自我要求就會被他人趕超。
從批判聲中找出自身的缺點
華為建立了很多平臺,使員工可以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提意見,這是公司進行自我批判的方式。這些平臺有助于員工廣泛參與進來,對公司的大小政策提出不同的意見,公司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建議,這對華為提高決策的正確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華為鼓勵員工提意見,認為員工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唯領導之命令是從,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任正非在《為什么要自我批判》一文中指出:
如果我們不堅持自我批判,認為這位領導制定的管理制度動不得,那位領導講的話不能改,改動一段流程會觸及某些部門的利益,那么面對全流程的管理體系如何建設得起來?沒有這些管理的進步,公司如何實現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增值的服務?
如果員工因為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而遭到領導的處罰,批判與自我批判就無法進行下去。任正非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一再強調員工在自我批判中要警惕公司內部的官僚主義,公司領導也不能因為員工發出不同的聲音而加以報復。
華為的心聲社區是華為人對公司提出意見、發泄情緒的平臺。不僅華為人可以看到其中的內容,這個平臺也對外開放,外部人也可以看到華為人的意見,但不能參與討論,華為人將之稱為透明的“玻璃社區”。
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上,員工可以就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少數員工也會因此引發一些領導的不滿。有一次,心聲社區的負責人告訴任正非,心聲社區中有一條信息批評了公司某位高管,那位高管要求心聲社區的負責人追查發信息員工的工號。任正非當即讓這位心聲社區的負責人把自己的工號告訴那位高管。當那位高管根據工號去查人的時候,發現是任正非,也就不敢說什么了。
任正非此舉,意在告訴所有華為人,在心聲社區這個平臺上,員工什么話都可以說,員工提出批評意見后,不允許任何人去追查是誰說的。這是對員工的保護,更是對員工進行批判與自我批判的鼓勵。
任正非希望能為員工進行自我批判掃清障礙,因為他知道只有以開放、寬容的態度對待員工的批判,員工才能說真話,才能在公司的文化氛圍下開展自我批判。
華為堅持了這么多年的自我批判,是不是就不會犯錯了呢?實際上,華為像其他企業一樣犯過很多錯誤,正是在認識錯誤的過程中更加懂得了自我批判的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華為不僅在犯錯中改進自己,還主動去發現和糾正錯誤。在很多客戶眼里,華為對自身錯誤的改進速度非常快,因此他們放心將項目交到華為手中。
華為在內部設立了一個藍軍部,這個部門就是研究怎樣打敗華為的,對華為的很多政策進行糾錯。這個專門“唱反調”的藍軍部不是近幾年才成立的,而是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了,如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華為藍軍部的主要職責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公司的戰略與技術發展,在逆向思維的指導下,找出公司戰略和方案的漏洞或問題。“藍軍”還模擬對手的策略,采用辯論、模擬實踐、戰術推演等方式,與“紅軍”對抗,對公司的戰略進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辯論。
藍軍部也的確為華為的決策提供了正確的意見。例如,2008年,華為計劃將子公司華為終端出售給貝恩資本,“藍軍”對這個決策進行分析和辯論時,發現了終端的重要性,阻止了華為出售終端業務。如今華為終端成為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機廠商,證明了當年“藍軍”的意見是正確的。
任正非給予了藍軍部很大的支持,華為也在制度上對藍軍部提出的反對聲給予了更多的寬容。正是由于藍軍部能夠發揮很大作用,所以任正非甚至對華為人表示,要從“藍軍”中選拔“紅軍”的干部。他說:“要想升官,先到‘藍軍’去,不把‘紅軍’打敗就不要升司令。‘紅軍’的司令如果沒有當‘藍軍’的經歷,也不能得到提拔。你都不知道如何打敗華為,說明你已經到‘天花板’了。”
華為的自我批判已經深植于華為的企業文化中,體現在華為日常運作的方方面面,也成為華為不斷提升公司能力的保證。華為人深知,不進行自我批判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背離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只有在自我批判下尋找新的出路,華為才能繼續繁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