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9.脛廟之說

【原文】

《漢志》言數曰:“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動于子,參之于丑得三。又參之于寅得九。又參之于卯得二十七。歷十二辰,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陰陽合德,氣鐘于子,化生萬物者也。”殊不知此乃求律呂長短體算立成法耳,別有何義?為史者但見其數浩博,莫測所用,乃曰“此陰陽合德,化生萬物者也”。嘗有人于土中得一朽弊搗帛杵,不識,持歸以示鄰里,大小聚觀,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書生過,見之曰:“此靈物也。吾聞防風氏身長三丈,骨節專車。此防風氏脛骨也。”鄉人皆喜,筑廟祭之,謂之“脛廟”。班固此論,亦近乎“脛廟”也。

【注釋】

①《漢志》:《漢書·律歷志》。

②太極:古時哲學家將最原始的混沌之氣稱為太極。認為太極分化出陰陽,陰陽生四季變化,進而會出現各種自然現象。

③函三為一:包括天、地、人,三者混合為一。

④律呂:古時候校正樂律的器具。

⑤杵:舂米或者是捶衣所用的木棒。

⑥防風氏:遠古防風國的創始人。

⑦脛骨:小腿內側的長形骨。

⑧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今陜西咸陽人。

【譯文】

《漢書·律歷志》中說天文歷數:“初始時天地間的混沌之氣,包括天、地、人三者混合為一。極,就是包含萬象的意思;元,便是初始的意思。混沌之氣在十二辰之間流傳,從子開始啟動,于丑有三倍子數而得三。于寅又三倍子數得九。于卯又三倍而得二十七。游轉于十二辰,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這時陰陽會合,氣在子凝聚,從而演化出萬物。”殊不知這只是計算律呂長短的方法而已,還有什么其他的意義呢?史書的作者僅僅看到了數字的龐大,卻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處,便說“此陰陽合德,化生萬物者也”。曾經有一個人從土中挖出了一個已經枯朽的搗衣棒,他不認識這個東西,便拿回去給鄰里看,男男女女的人都聚過來圍觀,沒有不驚愕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后來有一個書生路過,看到之后說:“這是個珍奇之物。我聽說防風氏身高三丈,一節骨頭可以裝滿一輛車,這是防風氏的脛骨呀。”鄉人聽后都比較歡喜,并特意建筑了寺廟來祭祀它,稱為“脛廟”。班固的這一說法,和“脛廟”這個故事比較接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彭阳县| 繁昌县| 宣恩县| 阜阳市| 商都县| 乌鲁木齐县| 察隅县| 凤翔县| 洛宁县| 正定县| 绥江县| 沽源县| 茶陵县| 长武县| 武清区| 永兴县| 罗江县| 苏尼特左旗| 太保市| 枣阳市| 拜城县| 安图县| 嘉祥县| 长汀县| 绥滨县| 平阴县| 义马市| 卢氏县| 沁阳市| 惠东县| 克东县| 铅山县| 舞钢市| 武安市| 读书| 双鸭山市| 玉环县| 顺义区| 车险|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