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577字
- 2019-09-21 11:52:45
51.杜若與紫薇花
【原文】
唐正觀中①,敕下度支求杜若②,省郎以謝朓詩云③:“芳洲采杜若。”乃責坊州貢之④。當時以為嗤笑。至如唐故事,中書省中植紫薇花⑤,何異坊州貢杜若?然歷世循之,不以為非。至今舍人院紫微閣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注釋】
①正觀:貞觀,唐太宗的年號。沈括為了避諱而采用“正”字代替“貞”字。
②度支,杜若:度支,戶部度支司;杜若,香草的名字。
③謝朓:南朝著名詩人。
④坊州:今陜西黃陵東南。文中所記述的事情是,因為詩人謝朓有詩“芳洲采杜若”一句,一些省郎便以“芳洲”和“坊州”同音為由,命令坊州地區進貢杜若,坊州則回稟說:“坊州不出杜若,應由謝朓詩誤”。為當時人所嗤笑。
⑤中書省中植紫薇花:唐玄宗時期,深信紫薇花為帝居之義,再加上中書省多種紫薇花,于是便將中書省改為紫薇省,成為史上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官署名,其中的官員也伴以紫薇的名號,如中書郎稱為紫薇郎等。不過這種命名也僅存活了幾年,后又改為中書省。但在中書省種植紫薇花的習慣卻沿襲下來。
【譯文】
唐朝貞觀年間,皇帝命令度支司尋找杜若,省郎因謝朓詩中說:“芳洲采杜若。”便責令坊州進貢杜若。當時人都嗤笑這件事情。至于一些唐朝的舊例,比如中書省種植紫薇花,又和坊州進貢杜若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呢?然而卻被歷代遵循,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對。而今舍人院中的紫薇閣前依然種植紫薇花,也是沿襲了唐朝舊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