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1606字
- 2019-09-21 11:52:43
42.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

【原文】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舉數處:趙、晉之間有清漳、濁漳①,當陽有漳水,贛上有漳水②,鄣郡有漳江③,漳州有漳浦④,亳州有漳水⑤,安州有漳水⑥。洛中有洛水⑦,北地郡有洛水⑧,沙縣有洛水⑨。此概舉一二耳,其詳不能具載。予考其義,乃清濁相蹂者為漳⑩。章者,文也,別也。漳謂兩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別也。清漳、濁漳,合于上黨?。當陽即沮、漳合流,贛上即漳、合流,漳州予未曾目見,鄣郡即西江合流,亳漳即漳、渦合流?,云夢即漳、鄖合流?。此數處皆清濁合流,色理如螮
?,數十里方混如。璋亦從章,璋,王之左右之臣所執,《詩》云:“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璋,圭之半體也。合之則成圭。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諸侯以聘女?,取其判合也?。有事于山川?,以其殺宗廟禮之半也。又牙璋以起軍旅?,先儒謂“有
牙之飾于剡側”,不然也。牙璋,判合之器也,當于合處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軍旅,則其牝宜在軍中,即虎符之法也。洛與落同義,謂水自上而下,有投流處。今淝水、沱水?,天下亦多,先儒皆自有解。
【注釋】
①趙、晉,清漳、濁漳:趙、晉,今山西、河北地區;清漳、濁漳,漳河源于山西長治西部和北部山區,有清漳、濁漳兩個水源。清漳河大多流經太行山的石灰巖和石英巖區域,河水比較清澈,泥沙較少;濁漳河,流經黃土地區,多泥沙,水流渾濁。
②贛(gàn):縣名,今江西贛州。
③鄣郡:秦朝的郡名。
④漳州:州名,今福建漳州。
⑤亳州:州名,今安徽亳州。
⑥安州:州名,今湖北安陸。
⑦洛中:今河南洛陽一帶。
⑧北地郡:秦昭襄王滅了義渠之后所設置的,是秦朝初期三十六郡之一,今甘肅慶陽市。
⑨沙縣:縣名,今福建沙縣。
⑩蹂:混合。
?上黨:縣名,今山西長治市。
?渦:渦水,今河南開封。
?云夢:縣名,今湖北云夢。
?螮(dì dōng):虹的別稱。
?諸侯以聘女:諸侯之間互相聘問,并以圭璋作為禮物。
?判合:配合,這里指兩個璋可以合成一個圭。
?有事于山川:祭祀山川。
?牙璋:古時候的一種兵符。
?合契:對合符契。
?淝水,沱水:淝水,肥水,源頭在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古時候淝水之戰中的淝水指的就是這里;沱水,對支流的通稱,所以稱為“沱水”的有很多。
【譯文】
水流中以“漳”字、“洛”字命名的有很多,而今略微列舉幾處:趙、晉之間有清漳河、濁漳河,當陽有漳水,贛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縣有洛水。在此也就列舉一二,無法一一記載翔實。我考察“漳”字和“洛”字的意思,清濁混合乃為漳。“章”,花紋的意思,區別的意思。漳指的是兩種事物相互混合,有花紋,并且可以區分的意思。清漳河、濁漳河,在上黨匯合。當陽的漳水是沮水、漳水的合流,贛水的上流也就是漳水和水的合流,我還不曾親眼看到過漳州,鄣郡的漳水為西江的合流,亳州的漳水則是漳水、渦水的合流,云夢地區的漳水則是漳水、鄖水的合流。這幾處地方的漳水都屬于清濁合流,色彩、紋理好像虹一般,綿延數十里才會混合到一起。比如“璋”字也有從“章”字旁的,璋,君主左右之人手中所拿的器物,《詩經》中說:“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璋,是圭的一半。兩個“璋”合在一起便是圭,這也是帝王左右的大臣,同心協力,盡心服侍君王的意思。又比如諸侯之間聘問時會以璋作為禮物,便是要相互配合的意思。祭祀山川使用璋,是為了要和祭祖之禮所使用的圭有等差。又有在起兵時候所用的“牙璋”,先儒稱為“刃口有鋸齒狀的
牙”,其實并不是這個樣子的。牙璋,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器物,應該在它們契合的地方制作
牙,就好比現在的合契一般。牙璋,凸牙的一部分,可以調動部隊,那么凹牙的一部分就應該留在軍中,便是和虎符一樣的用法。“洛”字和“落”字是一個意思,意為水自上而下流,并且有流注的地方。現在命名為淝水、沱水的河流,天下間也是非常多的,先儒對此都各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