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途徑、方法及主要研究內容

一、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針對第一章第一節所界定的研究問題,文獻研究表明,本研究的可行途徑如下。首先,在透徹研究、理解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相關概念、理論的基礎上,針對中國財稅體制的現狀特征與數據環境特點,提出本書的研究假設和研究需求。其次,在綜合分析、理解前人給出的各類測算模型與方法的算法原理與應用條件后,循著相對稅收收入能力測算和絕對稅收收入能力測算兩條主線,尋求本研究的切入點和創新點。

針對相對稅收收入能力的測算,我們將在分析稅收收入能力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建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通過對OLS回歸分析的均值估計法之本質的理解,以及對稅收收入能力概念所蘊含的最大可征稅潛在能力的內涵的研究,在引入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的情況下,分析稅收努力指數模型估計的可行性、原理及優劣勢所在。

針對絕對稅收收入能力的測算,我們將在分析經典算法原理的基礎上,尋求各類算法所擁有的共性特征,研究構建分稅種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分布估計法的算法思路,并選擇相關稅種進行實證研究。在稅基分布估計的基礎上,進行稅收政策調整的敏感性分析,比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對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的影響等,以期為政策優化提供借鑒和依據。

為此,本書將進行多種數據收集與模型構建,研究估計與分析方法,并根據需要在不同的章節里分別采用Stata12.0、Frontier4.1、Microsoft Excel 2003和VBA程序設計語言等計量經濟與統計分析軟件工具,以完成本書所提出的各類模型的估計與測算實證工作。

(1)文獻分析法。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相關研究歷史悠久。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研究需要將利用文獻分析法對大量文獻進行分類、比較、總結與綜合,厘清其理論、模型方法與應用研究的脈絡,以便界定所研究的問題、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尋求可行的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并試圖在原有的理論與模型方法的支撐下嘗試新的突破。

(2)數理經濟分析法。本書采用規范分析的方法研究經濟決定稅收的因素影響機制。首先對稅收收入能力的內涵及相關概念予以規范界定,然后基于規范的IS-LM模型構建了經濟決定稅收的數理模型和稅收流失的收入影響效應模型,并利用微分分析方法研究了稅收收入能力的因素影響機制。理論上的規范研究為模型方法的實證應用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在進行稅收政策效應分析的過程中,本書采用跨時期橫截面數據模型等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研究中國政府取消農業稅和東北地區增值稅轉型等政策的效應,得到了很好的分析結論。為了比較驗證本書所引入的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的有效性,針對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我們采用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實現模型的估計測算,并對測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4)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基于對稅收收入能力概念所蘊含的最大可征稅潛在能力的內涵的理解,本書從稅收收入實現的過程模型出發,提出了“稅收生產系統”的假設。基于稅收產出系統特征的分析,我們將用于生產系統技術有效性測算的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引入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的參數估計中,研究該方法的使用條件及其適用性,并進行了實證測算和比較研究。

(5)數據分布估計法。針對稅收收入實現的經濟行為的不確定性特征,本書提出了(分稅種)稅基變量的“隨機性”假設,并對數據分布估計的圖方法、經驗分布估計檢驗、密度分布核估計方法以及貝葉斯定理進行了梳理,構建了基于分組數據均值和修正基尼系數的居民收入分布函數的估計方法,為完善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分布估計法的算法思路,提供了充足的方法論支持。

(6)數據收集與處理的描述性統計分析、隨機模擬和專家訪談法。本研究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與處理工作。在對數據特征與數據結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除了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和相關圖表分析技術外,我們還采用了隨機模擬技術和專家訪談調查法。針對分組數據的概括性,利用隨機模擬技術驗證了利用分組數據刻畫的居民收入差的低估程度。針對《中國統計年鑒》的細分行業單位職工年均工資和職工人數兩組數據的結構特點,設定研究假設,利用隨機模擬技術,模擬生成了職工工資、薪金的人工樣本數據,為驗證我們所提出的模型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較好的支持。

二、主要研究內容

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導論”、“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理論基礎”、“財稅體制、稅收政策及稅源監控分析”、“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基于面板數據隨機前沿面分析法的研究”、“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積分模型——基于數據分布估計法的研究”、“基于TC/D法的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測算驗證研究”、“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對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研究”和“研究結論與展望”八個部分。簡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為導論部分,主要說明了本項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問題的限制。該章借由對國內外研究文獻的綜述分析,加強理解了稅收收入能力概念、理論與測算的模型方法研究的發展歷程,考察了中國和諧社會建設之際對公共財政體制構建的急切需求,闡明了現今有關稅收收入能力測算模型方法與應用研究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并指出了本研究的途徑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理論基礎,分兩部分內容進行論述。該章給出了稅收收入能力及其相關概念內涵的界定,并基于規范的ISLM模型構建了經濟決定稅收的數理模型和稅收流失收入影響效應模型,利用微分分析方法研究了稅收收入能力的經濟因素影響機制,分析了控制稅收流失的經濟條件,以便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第三章為財稅體制、稅收政策及稅源監控分析,分三部分展開分析。首先,調查分析中國稅制改革的歷程以及現行稅制的基本概況。其次,在界定稅收政策內涵、構成與分類的基礎上,以案例研究模式利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稅收政策的影響效應。最后,針對中國政府稅源監控實踐和稅收數據環境的基本特征,給出本項目立論的研究假設:(1)稅收收入實現過程的“生產”系統性假設;(2)稅基變量的隨機性假設。這兩個研究假設的設立,為研究引入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實現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的估計和引入數據分布估計方法構建分稅種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積分模型奠定了前提條件。

第四章為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基于面板數據隨機前沿面分析法的研究。首先,該章研究了TE/R法的原理,指出了傳統回歸分析估計方法的均值本質與稅收收入能力的最大潛在能力的內涵不一致的問題,提出了改進設想。其次,該章基于第三章的稅收決定的經濟分析以及稅收收入實現的“生產”系統性假設,研究了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及適用于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估計的可行性。再次,該章選取1997~2012年中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樣本數據,利用面板數據TE/R方法和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SFA),分別對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進行了估計測算,并對兩種測算方法的實證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進而驗證了隨機前沿面分析技術實現地區稅收努力指數模型估計的有效性及其優勢所在,指出了有待進一步研究與驗證的問題。

第五章為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積分模型——基于數據分布估計法的研究。該章通過對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經典模型算法的評價獲得了啟示,提出了(分稅種)稅基變量的“隨機性”假設,并在該假設下,引入稅基隨機變量概率分布概念和貝葉斯定理的信息修正思想,提出了一個相對通用的“稅收收入能力測算分布估計法(TC/D)”。該章給出了其算法思路,構建了分稅種(絕對)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積分模型,并著重研究了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的分布估計法的基本原理與算法流程。這一方法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而且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第六、七章以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估算為實例對其進行了驗證性研究。

第六章為基于TC/D法的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測算驗證研究。該章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分布函數測算方法(TC/D),重點研究了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的測算問題。該章對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測算積分模型的構建及其算法的實現過程給出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對數據的選擇及數據可用性的處理,以及居民收入分布函數的選擇與估計等進行了詳細論證;研究了基于修正基尼系數的分布估計算法和核密度分布估計算法等;基于中國現行稅制標準,構建了中國個人所得稅稅收能力的分布函數測算積分模型,并結合《中國統計年鑒》(2008)中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抽樣調查分組數據,在一定的研究假設下,利用隨機模擬技術,對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進行了估算。同時,又以《中國統計年鑒》(2007)中的細分行業單位職工年均工資、薪金所得和職工人數兩組數據的結構特征,以及人們對行業單位內部工資、薪金收入分配差異巨大的先驗知識,隨機模擬生成了中國職工工資、薪金的人工樣本微觀數據,并將其用于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的測算之中,這一研究工作頗具方法論意義。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測算的實例研究,較充分地驗證了本項目所提出的稅收收入能力測算分布估計法(TC/D方法)的可行性。

第七章為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對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研究。該章基于居民收入分布函數的思想,研究了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對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首先,該章從數理分析的角度,利用圖方法分析了個稅起征點變動對稅收收入能力規模的影響機制,借助“位置-尺度”分布族、截尾分布等數理統計概念,論證了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對居民收入隨機變量、居民收入分布函數以及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的影響效應。其次,該章在簡述了中國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的變動狀況后,基于2005~2012年中國居民收入分組數據,利用TC/D方法測算出近幾年來的中國居民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規模,比較分析了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改革對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的影響效應,包括居民收入分布變動、稅收收入能力規模、稅收努力指數以及個人所得稅收入流失等基本指標的比較分析。

第八章為研究結論與展望。該章歸納闡述了本項目的主要研究成果與創新點,并就研究尚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范疇與前景進行了展望。

最后本研究以附錄的方式,給出了研究所涉及的相關資料和估算程序,以資讀者閱讀和理解,包括稅收收入能力及其相關概念研究綜述,有關RTS法研究的典型文獻比較,有關TE/R法研究的典型文獻比較,應稅所得概率密度函數的推導,居民收入樣本基尼系數計算R程序,稅收收入能力計算R程序,收入模擬數據產生R程序,職工工資、薪金收入數據生成模擬VBA程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扶风县| 义乌市| 微山县| 饶阳县| 尼勒克县| 图片| 金溪县| 中西区| 淅川县| 永善县| 沧州市| 北流市| 黄大仙区| 宁武县| 青冈县| 京山县| 北碚区| 隆林| 诸暨市| 通许县| 安仁县| 阆中市| 中宁县| 搜索| 辛集市| 农安县| 南靖县| 南城县| 黄梅县| 保定市| 河北区| 黔东| 沙湾县| 贵港市| 湖口县| 卢湾区| 高碑店市| 河南省| 宜川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