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4 開放經濟與中國通貨膨脹

劉亞等(2008)利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其估計的樣本期間為1995年1月至2007年9月。他們發現人民幣匯率對CPI通貨膨脹的傳遞效應很弱。吳劍飛和方勇(2010)利用基于新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貝葉斯向量自回歸模型考察了外部沖擊向中國通貨膨脹傳導的路徑。他們的模型的估計采用的是1992年之后的季度數據。他們發現貨幣供應量是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而外部沖擊的影響有限。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2008)利用菲利普斯曲線模型和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外部沖擊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樣本期間為421995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4季度。他們發現國際食品價格上漲是導致國內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國際原油價格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在逐漸加大。全球流動性因中央銀行的對沖行為而對國內物價無明顯影響。楊繼生(2009)利用混合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估計了中國通貨膨脹預期和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其樣本期間為1992年到2007年,主要結論是中國的通貨膨脹同時受到適應性預期和理性預期的影響;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的通貨膨脹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會影響物價。黃新飛和舒元(2007)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國際直接投資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其結論是國際直接投資在長期中推高了通貨膨脹。趙進文和丁林濤(2012)用平滑轉換回歸模型研究了貿易開放度、外部沖擊和中國通貨膨脹的關系。他們的模型用1998年到2011年的季度數據進行估計。他們發現貿易開放度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是非線性的。陸軍等(2012)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混合預期的新凱恩斯主義菲利普斯曲線模型研究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價格傳遞效應,樣本期間是2000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他們發現中國存在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進口中間產品的價格對通貨膨脹有明顯的影響。何啟志(2012)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和貝葉斯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國際因素對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測能力。他的分析采用了1997—2011年的季度數據。他發現國際油價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有助于對中國通貨膨脹的預測。

上述這些研究盡管考察了全球性因素和中國通貨膨脹的關系及其傳遞渠道,但卻較少考慮中國通貨膨脹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受經濟改革影響而產生的結構性變化。項后軍和許磊(2011)的研究與上述研究不同。他們著重強調了中國匯率傳遞效應的本土特征。他們發現中國的匯率傳遞效應和通貨膨脹水平有關。通貨膨脹水平低時匯率傳遞效應基本為負。通貨膨脹水平高時匯率傳遞效應基本為正。他們認為這種非線性關系與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有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江门市| 定南县| 高邑县| 东至县| 班玛县| 望谟县| 贺州市| 乌兰浩特市| 沛县| 安溪县| 宝清县| 运城市| 鸡西市| 黎城县| 水富县| 米泉市| 紫金县| 和静县| 德化县| 平昌县| 离岛区| 北海市| 都匀市| 喀喇| 繁峙县| 龙泉市| 沾化县| 浦城县| 沾化县| 灵山县| 南靖县| 天峨县| 阳江市| 蓬安县| 特克斯县| 商洛市| 涪陵区| 珠海市| 化州市|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