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發展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 陳傳夫等
- 1205字
- 2019-10-31 20:34:21
2.4 研究的趨勢
關于圖書館界的知識產權立場的研究。國際圖聯(IFLA)前主席德尚(Deschamps)闡述了IFLA關于信息自由獲取的原則,主張現有的例外與限制在數字環境下依然有效。國際圖聯在2000年修訂和發布的《關于在數字環境下版權問題的立場》是國際圖聯關于版權問題的基本政策文件,全面地闡述了國際圖聯對當前與圖書館有關的版權問題的基本觀點,其核心是要求繼續保持圖書館為大眾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功能和作用,法律應縮小信息貧困者和信息富裕者之間、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張力則認為,國際圖聯關于數字環境下版權的基本立場,對于圖書館以數字方式復制和傳播作品的行為模式并不適用,原因在于數字技術使圖書館復制和傳播信息的實際能力與商業出版者接近,危及了版權人的合法利益。余彩霞等介紹了CECUP(由10個國家的圖書館協會組成的中東歐版權用戶平臺)關于電子出版物用戶權利的立場,CECUP主張用戶應當被允許利用圖書館設施合法獲取享有版權的資料,并允許為個人使用的目的和教學研究的目的進行復制。只要不違背《伯爾尼公約》第9條第2款規定,向用戶提供版權資料是圖書館的職責。新技術及其服務并不要求目前對國際和國內版權法有關條款進行大的修改。
關于圖書館界參與知識產權立法的研究。肖燕追溯了國際、國內信息網絡傳播保護立法的背景,闡述我國圖書館界參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制定活動的歷程及其影響,分析圖書館界存在的認識誤區,提出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肖燕還分析了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的背景、實施步驟與進展,闡述了圖書館界參與《著作權法》修訂工作的情況與核心訴求,提出新修訂法應當拓展《著作權法》的權利限制條款,以求著作權保護不過分阻礙公眾利用新技術接觸和使用作品,實現著作權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平衡。
易斌等認為,美國是世界上對圖書館復制豁免行為立法較為完善的國家,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圖書館協會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就積極致力于復制行業規范的確立,并通過各種方式促使立法機關出臺保護圖書館復制豁免的法律。
關于知識產權立法中有關圖書館條款的研究。翟建雄回顧了20世紀以來美國有關圖書館復制權的民間協議和立法演變過程,并對現行美國版權法第108條有關圖書館復制權的例外規定作了介紹和分析。賀延輝和馬海群認為《俄羅斯著作權與鄰接權法》及《俄羅斯民法典》中關于圖書館資源共享時產生的數字化副本限于圖書館內使用且應能被清除的規定對電子圖書館建設產生了消極影響。
章鵬遠介紹了1997年出臺的澳大利亞《版權改革和數字事宜法案》,該法案明確規定了圖書館數字信息的合理使用條款,但圖書館必須遵守附加條件,即非營利性,在館內提供給在線讀者,版權提示信息,銷毀用于傳播的數字復制品。
江向東認為,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對圖書館在非網絡環境和網絡環境下所享受的權利和應負的責任義務作出不同規定,這對我國數字圖書館版權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黃國彬對適用于圖書館的著作權例外的世界立法現狀作了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