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成長調查研究報告(2014)
- 伊志宏
- 3006字
- 2019-10-31 20:35:26
引言
促進企業良好、永續發展是企業管理實踐與企業管理研究的共同目標。在經濟全球化與一體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的企業管理實踐與企業管理研究都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在這些發展的背后,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的潛在發展短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很難保證中國企業的良性發展。
就管理實踐而言,受到全球一體化的刺激,中國企業在面對巨大發展契機的同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新興市場的出現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企業的發展熱情。伴隨著市場開放的號角,各企業招兵買馬,沖入市場展開激烈廝殺,一時間,萬馬奔騰,狼煙四起,塵土飛揚。而在這場殘酷的爭奪中,中國企業漸漸被飛起的塵土遮住了雙眼,迷失了前進的方向。“雙車大戰”就是這一混亂戰場的代表,面對“打車”這一新興市場,騰訊和阿里這兩大巨頭居然采用“價格戰”這一肉搏的方式進行競爭,不僅燒了錢財、亂了市場,還壞了和諧。馬云與馬化騰這兩匹駿馬在馬年之初竟同時失了前蹄,實在叫人惋惜。雖然中國企業看不起同質化競爭,但是類似雙車大戰的同質化競爭現象并非特例,201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各種金融“寶寶”同樣是這樣一種缺少科學商業管理指導思想的同質化競爭結果。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于雙車大戰,在過去的一年里,各種“寶寶”紛紛跳水,“要改變銀行”的馬云也不再豪言壯語,空留下一個混亂不堪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這不得不讓人反思,中國企業究竟怎么了?其實答案并不難尋,這是中國企業長期盲目照搬西方管理思想的必然結果。無論是雙車大戰還是寶寶競爭,其背后的指導思想是成為新興市場的寡頭壟斷,以此賺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企業擬采用這一思想來指導自身實踐,本質上說沒有任何錯誤,畢竟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存在的,而寡頭壟斷可以獲得最大利益。但中國企業只學了思想的皮毛,不解思想的實質,這才是錯誤的根源。西方所有的管理學思想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并不是在任何市場中都可以運用的。在當前中國背景下,通過價格戰等低等競爭策略在新興市場獲得壟斷地位是和寡頭壟斷這一管理思想的邊界條件背道而馳的。因此,中國企業才會在該思想的指導下出現了“雙車大戰”、“寶寶大戰”這類亂市又賠錢的企業纏斗現象。由此可見,切實科學地使用正確的管理思想指導中國企業實踐是多么的重要。而正確的管理指導思想并不是照搬西方管理經驗,我們必須在選擇企業管理思想時兼顧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素,將西方的管理學思想與中國的管理實踐密切結合,讓西方的理論在中國情境中進行淡水養殖,最終才能培育出能夠切實指導中國管理實踐的思想。這不僅是力求發展的中國企業的要求,也不僅是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要求,而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對中國企業的巨大機遇與挑戰,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將承接歷史的重任,以推動中國企業健康發展為初衷,以管理思想為指導,以企業實踐為載體,積極探索具有中國本土色彩的管理指導思想。
理論源于實踐,但高于實踐,中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折射出了中國管理學界所面臨的問題。就管理研究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開始關注中國,中國學者與西方學者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企業管理學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但在這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后,我們卻窺見了中國管理研究的危機。雖然中國自身有著豐富的管理研究素材,但是現在主流學者通常忽視特有的中國因素,遵從西方研究范式,造成中國獨特的管理理論體系遲遲不能建立。雖然也有部分學者努力向西方研究者,甚至向中國本土的研究者展示中國管理研究的獨特性魅力,但是這種努力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扭轉中國目前的管理研究局面。由于中國學者癡迷于西方管理研究范式,中國的特色管理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致使“寶寶大戰”與“雙車大戰”這樣的現象出現。中國特色管理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將直接阻礙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所以,當前學術界對中國特色管理問題重視不夠致使管理探索滯后,不僅是學術界的損失,也是我國萬千企業的損失。由此可見,從理論研究方面探索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是多么的重要與迫切。而中國特色管理問題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管理研究出現了斷層。國內管理研究較多地將研究視角集中在宏觀與微觀層面的問題上,其中宏觀研究主要反映國家、地域、行業的總體特征情況與總體發展趨勢;微觀研究主要反映企業中個體與團隊的行為與意向。這種極端化的研究現狀直接導致了微觀與宏觀的脫節。而企業很難從過于概括的宏觀研究與過于精細的微觀研究中找到企業這一中觀主體可借鑒的經驗。因此,也就直接造成了“研究無用”、“象牙塔學者”等眾多對管理研究的偏見在企業中甚囂塵上。這樣的一種情況割裂了企業與研究原有的緊密聯系,進一步致使中國管理研究發展緩慢。可見,修復企業與學界的關系,鼓勵中國企業管理研究轉型很有必要。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關鍵在于連接管理研究中“中觀”這一斷裂環節。要真正做到連接“中觀”,中國的管理研究學者就必須深入企業,獲得大量企業的一手資料。而我們知道,由于學者的精力有限,僅憑一腔熱血很難獲得豐富的企業資料。鑒于此,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以促進中國管理研究發展為目標,以為中國管理研究學者服務為導向,建立中國管理“中觀”研究平臺,深入全國,扎根上百家企業,獲取了跨行業、多地域、多層級的全方位企業數據。研究中心希望以此為根基,以企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向導,彌補中國企業管理研究發展中缺失的“中觀”環節,推動中國企業管理研究發展,為中國管理研究實踐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為企業服務、為學者服務”并不是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開出的空頭支票。為了真正服務于企業與學者,研究中心每年都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追蹤調查”(Chinese Enterprise Panel Survey, CEPS)。截至目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在這兩年間,參加追蹤調查的企業數目已經達到了179家,企業面對調查的態度也從最初的猶豫觀望變成了主動要求。研究中心的調查重點也從最初的散點調查轉變為圍繞“如何促進中國企業發展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推動中國管理研究發展”這一核心議題的系統調查。在兩年的“中國企業追蹤調查”中,調查對象涉及企業的各個層面,研究中心希望以此勾勒出每個受調查企業的全貌,并依此全面的企業資料發現中國企業競爭力變化的規律,找出中國企業理論的“本土特質”。不僅如此,研究中心還以“動態發展”為中國企業追蹤調查的指導思想,和參與調查的企業簽訂了長達十年的戰略合作協議,認真負責地追蹤每個受訪企業,建立真正有效的“中觀”企業研究平臺,為研究學者提供便利。我們相信,通過若干年對企業的近距離觀察研究,中國學者一定能夠提煉出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管理理論,取得開創性的、對國內國際都有深遠影響的成果,進而為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幫助其走上更健康的發展之路。
中國企業正行駛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快軌上,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向后看,向下看,向前看”。向后看,看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向下看,看自己正在走的道路,是不是偏離了預設的發展路徑;向前看,看新的技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更好地規劃自己。企業只有做到“向后看,向下看,向前看”,才有機會使世界“向你看”。本書立足于研究,著眼于“后、下、前”,希望在研究的基礎上能給我們的企業帶來啟示,能讓我們的企業更好地認清自己,做到“知己知彼”,完成企業發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