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報告(2014)
- 袁衛 彭非
- 2088字
- 2020-08-19 17:56:13
一、文獻回顧
縱觀以往關于幸福感的各項研究,多集中于個人幸福感方面,涉及的影響因素大致集中于經濟、社會、健康和文明四大維度。
(一)經濟因素對家庭幸福發展的影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貧賤夫妻百事哀”,良好的經濟條件是家庭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最早關于經濟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收入水平對幸福感的影響。伊斯特林(Easterlin)通過對收入和幸福感變量的回歸分析,提出收入在達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增加伴隨的次生問題愈發明顯,對幸福感有負向影響。也有學者認為只有少數人把金錢多少視為幸福的唯一源泉,生活無憂是大多數人幸福生活的基線(徐安琪,2011)。一些調查結果顯示,收入水平對家庭幸福感的影響較小(沈漢,1994),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幸福指數反而較低。還有學者從住房角度考察經濟因素,指出有房者相比無房者對幸福感的感知高了約10個百分點(徐安琪,2011)。
由以上研究可知,經濟因素的變化對于幸福感的影響并非直接、單向、線性的,在構建指數時,除了要納入收入、房子套數等客觀經濟指標外,還需從主觀角度納入對這些客觀經濟水平的滿意度指標。
(二)社會因素對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影響我國家庭幸福發展水平的因素也逐漸從最初的收入水平提升轉變為生活質量改善,社會保障和安全保障成為家庭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社會因素直接影響到家庭幸福發展的程度與能力。
社會環境是家庭幸福發展的外圍環境,社會保障的完善、社會訴求和渠道的通暢、社會公平的落實等都直接影響到家庭幸福發展水平。而社會治安的提升則會增加人們外在和內在的安全感,減少內心的恐慌和擔憂。各種客觀原因造成的社會歧視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家庭幸福發展水平的提升需要增加社會援助、消除社會歧視。隨著絕大多數家庭溫飽問題的解決,社會領域中的風險和矛盾日益顯現,并對家庭幸福感帶來影響。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保障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獨生子女家庭、農村留守家庭、貧困家庭等的養老保障問題更為突出,醫療保障問題也十分嚴峻。
(三)健康因素對家庭幸福的影響
調查研究證實,健康對于家庭幸福發展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法國、不丹政府的國民幸福(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指數、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和普羅辛普幸福指數也都將健康納入到指標的構建當中。
在生理健康方面,有學者指出,身體健康、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對于個人家庭的幸福感知更為重要(楊作毅,2008)。當家庭成員中出現生理疾病時,由此帶來的經濟負擔、生活壓力和情感刺激勢必嚴重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發展水平。當然,隨著醫療衛生條件的突飛猛進和疾病預防、臨床治療的長足發展,人們在促進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進程中也開始更加關注心理層面,而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沉重的工作壓力所滋生的消極體驗和不滿情緒更令這個層面的關注顯得尤為迫切,心理健康狀況對家庭幸福發展水平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學者從2002年開始對沿海城市居民幸福指數進行的跟蹤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的得分在各項指標中偏低,這就說明心理健康問題無疑已經成為困擾家庭幸福的一個重要原因。個體的認知和態度對幸福感會產生較大影響,一個能從積極樂觀的角度觀察世界、處理矛盾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幸福感知度,也更能維護和提升家庭的幸福發展水平,而一個消極被動地看待事物、思考問題的人,其幸福感知度則一般不高,從而對家庭幸福發展水平造成不利的影響。家庭幸福感的具體感知,不僅僅需要生育養育能力和健康發展能力等基本生理層次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穆光宗、袁城,2012)。
(四)文明因素對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已有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人際關系、社會支持等文明因素對家庭幸福的影響較為顯著,是促進家庭幸福的重要條件。
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家庭幸福水平(Wilson,1967),這從客觀幸福角度體現為一些易測量的外界指標,如職業、社會地位等,而對主觀幸福的影響則是指一些直接體驗的自身幸福(丁剛,2008),包括大量心理、行為、認知和情感等方面由教育帶來的非貨幣性收益(Solmon and Fagnano,2006)。教育能夠通過較高的收入水平或社會關系來間接提高幸福感,受過中等教育的人比受過初等教育的群體更加幸福(弗雷、斯塔特勒,2006)。
家庭內部關系和家庭外部關系共同構成了影響家庭幸福的社會關系因素。有研究表明,關愛與欣賞是建立幸福家庭的第一大要素,幸福家庭的成員會努力發現其他成員的優點和長處,并予以欣賞和贊美(劉文利,2007)。從家庭外部關系而言,人際適應體驗是測量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十大維度之一(邢占軍,2004),信任奠定了現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礎、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規范(王洪法,2007),社會公平是維持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礎(鄧小栗,2011)。不丹GNH指數的社區活力維度中就將可獲得的社會支持等作為重要衡量指標。
綜上所述,經濟、社會、健康和文明因素對家庭幸福有極大的影響,但現有研究往往單一從某一方面或角度進行研究,且多數是對個人幸福感的影響,尚未構建起家庭幸福影響因素的完整研究體系。因此,本研究希望從綜合、系統的角度進行科學論證,構建能夠較為全面地衡量我國家庭幸福發展能力的指標體系,推動我國幸福家庭的建設和人口均衡型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