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第一,總需求結構失衡導致我國宏觀經濟的內在穩定性下降;在投資和出口的相互強化機制中,外需沖擊的影響不斷放大,宏觀經濟對外需沖擊的脆弱性顯著提高;在各種外生沖擊下,政府熨平經濟波動的政策力度必須不斷提高,政策性干預帶來的負面影響會不斷加大。

第二,在就業創造效應和勞動收入增長效應不斷下降的背景下,只有通過更高的增長速度才能抑制失業問題的加劇和維持必要的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由此導致我國政府對高增長速度的嚴重依賴,也可稱之為“速度饑渴”。一旦投資和出口受制于國內外約束而無法維持高增長趨勢,經濟總量擴張速度的下降將會使得就業和家庭收入增長問題惡化,并帶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國總需求結構對投資和出口的高度依賴性的根源在于經濟趕超戰略的政治動因和實現過程。為了在短期內實現經濟趕超目標,經濟總量的擴張成為政策層面的首要目標。由于技術進步和生產率增長面臨較多的約束和不確定性,促進資本投入的迅速增長就成為實現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的首要選擇。

第三,要素市場扭曲、收入分配體制和政策、產業政策、供給政策以及生產和投資補貼等手段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夠增加國內儲蓄供給,使得資本積累有了充足的來源;另一方面能夠維持資本收益和資本成本之間持久的、較大的差異,進而維持企業強烈的投資動機。這是支持我國高投資最為重要的內部因素。

第四,投資增長依賴于出口的增長。從外部條件來看,中國出口在2000年以來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亞洲地區垂直分工體系以及服務于這一分工體系的區域內貿易關系和東亞—中國—歐美“三角貿易模式”。

第五,消費增長面臨收入與供給的雙重制約,這兩方面的制約都內生于我國傳統的增長模式之中。傳統增長模式不僅決定了當前的收入分配模式,導致勞動收入增長緩慢,而且導致國內供給結構與家庭消費結構的錯配,并從供給層面制約家庭消費的增長。

第六,傳統增長模式下失衡的總需求結構,導致總需求的增長難以持續。受制于國際分工體系的演變趨勢及國外市場的競爭態勢,我國出口持續快速增長的空間越來越小。這必將制約國內投資的增長。此外,高投資還直接受制于國內環境和資源成本的加劇和約束的強化。

第七,實現總需求結構平衡并不是簡單地用消費替代投資,事實上,在給定結構下,這種替代過程是無法完成的。內需持續增長的關鍵是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的良性互動。

第八,增長模式變革下的投資轉型是內需可持續增長的關鍵。投資轉型包括投資結構變化以及投資動力機制的變革。

第九,家庭消費增長面臨著比投資增長更多的約束,所以,投資轉型帶來的供給結構變化、就業模式變化和初次分配格局的變化不足以保證家庭消費的持續增長,還必須有其他方面的變革,包括:(1)完善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內的整個分配體系;(2)通過城市化和區域發展政策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3)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第十,無論是分配結構、總供給結構還是總需求結構,其特征都根植于我國傳統的增長模式。我國傳統增長模式的制度基礎在于政府主導的漸進式增量改革。所以,傳統增長模式的困境不僅預示著增長模式調整的必要性,而且預示著調整改革路徑和模式的必要性。

第十一,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新的利益格局的形成,增量改革不再具有帕累托改進的特性,原有改革路徑下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對于進一步改革施加越來越大的阻力。“先試點、后推廣”模式創造了改革的壟斷權租金,由此引發的尋租活動削弱了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此背景下的進一步改革的關鍵是政府的自我改革。

第十二,鑒于此,我們認為:首先,不能就改革談改革,改革的重點不是重新界定收入分配結構,而是重新界定政府權力與市場權力。通過政府自身改革,打破政府、企業和家庭之間的傳統利益分配格局,使得政府角色從“與民爭利”轉變為“為民創利”。其次,不能就分配談分配,分配關系的調整不僅僅在于權力關系的調整,同時也在于生產方式的調整。因此政府一方面應當通過現有權力體系的大調整來實現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應當重視中國的發展階段,建立起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分配模式,市場力量也是調整分配關系的核心力量之一。再次,防止一些理想主義的激進做法。中國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短期內消費占比不能模仿“美國”,警惕福利剛性加重中國經濟前行的負擔。最后,要尊重經濟發展的自然演進規律與民間智慧,防止政府過度干預經濟對經濟增長內生能力的扼殺。第五,“穩投資”與“擴消費”的組合是內需可持續發展的結構基礎,不能簡單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旬阳县| 三江| 石狮市| 玉林市| 孝昌县| 津市市| 应城市| 忻州市| 望都县| 榕江县| 正蓝旗| 宁城县| 额尔古纳市| 进贤县| 金秀| 沂南县| 屏边| 柘城县| 静安区| 汉源县| 南丰县| 疏附县| 章丘市| 灵武市| 霍山县| 神池县| 怀远县| 天峻县| 盘锦市| 兖州市| 和田县| 孝义市| 昌邑市| 河源市| 苗栗县| 阜平县| 慈利县| 盈江县| 深水埗区|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