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導讀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英國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卡柯爾迪市(Kirkcaldy),父親是一個海關職員,但在斯密出生前已去世。斯密由母親養大成人。他的母親出身于一個受人尊敬的富裕家庭,斯密一生孝敬其母,終身未婚。1737年斯密在14歲的時候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先后學習了道德哲學、倫理學、數學、自然法學和政治經濟學等。1740年斯密獲斯內爾獎學金去了牛津大學的巴利奧爾學院。在牛津大學藏書極其豐富的圖書館里,他刻苦攻讀,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的基礎。1746年他離開牛津,回到家鄉,并于1748年在愛丁堡大學開設系列講座,一時盛名遠揚,顯露頭角。1751年,斯密回到格拉斯哥大學母校,應聘為邏輯修辭學教授,幾年后擔任道德哲學講座教授,又轉為倫理學教授。在格拉斯哥的10多年,被斯密認為是他最為有益也是最為幸福和名譽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出版了《道德情感論》(1759年),從此躋身英國第一流學者之列。1767年斯密回到故鄉,著手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的寫作?!秶徽摗酚?776年完成,這一巨著使他成為公認的經濟學的鼻祖。

在斯密的故鄉卡柯爾迪市的市政廳的墻壁上,斯密是作為“偉大的社會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而被列為該市杰出人物的。該市博物館有一幅加爾布雷斯的題詞,他把《國富論》、《圣經》和《資本論》并列為人類三大智慧寶庫。單純把斯密看成經濟自由主義的首創者,是沒有全面理解亞當·斯密的19世紀的舊識。當代的世界經濟學說史學界對他的研究已經不限于把他看做經濟自由主義首創者,而是把他看做一位偉大的社會科學家。

《國富論》與《道德情感論》是斯密道德哲學體系統一的組成部分,而后者更是斯密費盡畢生心血所完成的巨著。除了這兩部書外,斯密生前只發表了少量的有關文學的論述。他關于哲學的論文集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1795年)。1895年他的法學講座的筆記被發現,經E.坎南(E.Cannan)整理以《正義、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出版。

1976年紀念《國富論》出版200周年時,格拉斯哥大學主持出版了《亞當·斯密著作與通信集》,其中有不同于坎南版的《法學講義》,還有未發表的研究斯密的論文30篇。其中,第一卷為《道德情感論》,第二卷為《國富論》,第三卷為《哲學論集》,第四卷為《修辭學與文學講義》,第五卷為《法學講義》,第六卷為《通信集》;還附有兩本著作,一本是《亞當·斯密研究文集》,另一本是《亞當·斯密生平》,全部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于1976年出版。格拉斯哥版《亞當·斯密著作和通信集》全六卷的出版,對斯密的“道德哲學思想”體系亦即社會科學體系的研究提供了最完整的依據。自從該書問世以來,廣義的對作為社會科學家的亞當·斯密的研究出現了空前的發展。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巨著,200多年來,亞當·斯密一直被尊為政治經濟學之父。當時的英國處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產業革命已是大勢所趨。但是英國產業的發展還受到封建殘余和重商主義落伍的政策限制。斯密作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代表,在其著作《國富論》中主張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全力清除資本主義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集中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的要求。這本書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在批判的吸收當時有關的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就整個國民經濟運動過程做了系統描述??梢哉f,此書的問世對于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他經濟學著作無出其右者。

斯密的這部巨著被看作是關于資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部經典著作。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是《國富論》的主題,也是展開全書的切入點和基本立足點?!秶徽摗饭灿形迤恳黄加写_定的主題,每一主題都與市場經濟制度密切相關。第一篇和第二篇是理論分析,在這里奠定了基本理論和原理的基礎,是全書的重心。第一篇有11章,題目是“論勞動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在此,主要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分工的利益、原因及其限制;其次是具有二元性的價值理論,即除了勞動創造價值外,工資、利潤與地租也決定價值(被稱為收入價值論);最后一個方面的內容是斯密的分配論。在第一篇,斯密分析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和原因,建立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為現在的微觀經濟學構筑了理論框架。第二篇有5章,論述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在這一篇中,斯密提出了他的資本學說與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第三篇有4章,論述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展,考察了促進和阻礙國民財富發展的因素。第四篇共有9章,論述了政治經濟學體系。在這里他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斷。他批判了重商主義者認為財富是由貨幣或者金銀構成的思想,還批判了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的理論觀點,樹立了自由貿易的理論旗幟。斯密還吸收重農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張,揚棄了重農主義者認為農業是財富的惟一來源,而把工匠、制造業者和商人列為生產階級。正如斯密所說,前4篇的目的在于說明國民收入如何構成以及各時代各國國民每年消費的資源有什么性質。第五篇分為3章,斯密在此論述了君主或者國家的收入,他提出賦稅四原則和國家的作用,至今還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下面從六個方面論述斯密的主要觀點和理論體系,并簡要評論。

1.國民財富、分工與斯密定理

什么是國民財富呢?斯密開宗明義指出:“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1]斯密的這段話可以說是現代國家得以生存發展的至理名言。分工是斯密分析的出發點。在第一章“論分工”里,斯密明確指出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原因。斯密認為分工是人類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的傾向緩慢造成的結果。斯密推理道,分工起因于交換,那么分工的程度就要受交換能力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范圍的限制,這一思想被后人尊稱為“斯密定理”。

2.價值理論:二元性的觀點

斯密在研究貨幣交換貨物所遵循的法則時,介入了整個古典經濟學糾纏不清而最終由馬克思完成的價值理論。價值和價格理論在《國富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在這里論證了商品交換的基本原理,還論證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斯密認為商品交換價值的尺度有兩種:勞動與貨幣。勞動是“真實尺度”或“真實價格”,貨幣是“名義尺度”或“名義價格”[2]。斯密認為做此區分有助于消除長久以來人們在鑄幣及地租價值等問題上的模糊觀念,尤其有助于消除沿襲兩百多年的重商主義對貨幣性質和作用的嚴重誤解。

關于商品價值的源泉,斯密提出了富有歷史感但實質卻迥然不同的兩種答案,即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價值論。斯密的“二元觀點”雖然沒能正確解決問題,但他指出價值或價格的決定會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他富有歷史感的表現和歷史功績。

3.市場機制

論證“自然自由制度”即市場機制自發調節作用是斯密最重大的理論貢獻,也是閃爍斯密思想光輝的地方。斯密認為每一個社會一定時期內各種用途的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土地地租都有一種普通率或平均率或曰自然率。所謂自然工資(利潤、地租)率,指當時當地所通行的普通(平均)工資(利潤、地租)率,它們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斯密指出,商品的市場價格即商品通常出賣的實際價格,有時高于它的自然價格,有時低于它的市場價格,有時和它相同。造成這種偏離的原因是供給與需求的變動;供不應求則價格上升,供過于求則價格下降。價格變動的幅度依競爭的激烈程度而定。如果供求相等,則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相等。斯密對市場價格機制的經典論述相當完整和深入,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4.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和對法國重農主義的揚棄

對重商主義和法國重農主義的批判集中于第四篇“論政治經濟學體系”。通過對當時流行的兩大政策體系的批判,斯密進一步闡發了經濟自由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思想。重商主義是一種在歐洲各國影響極深的學說和政策體系,斯密給予系統的深入的剖析,成功地完成了歷史賦予斯密的任務。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占全書篇幅約四分之一。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傾注了斯密對封建專制主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反感和敵視;在對重農主義的批評中,則指出其中不足,同時也肯定了他們的成就和功績。斯密的著作被認為是對重商主義全面徹底的清算,它標志著產業資本的觀念最終克服了商業資本的局限。

5.自由貿易理論:絕對優勢論

在對重商主義的批判中,斯密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貿易理論,后人概括為絕對優勢論(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自由貿易的思想在重農學派的著作中已經提出,但只有在斯密的著作中才有明確完整的論述。國際貿易是斯密關于國內市場與分工的延續和發展,是他整個學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后人對斯密的自由貿易論非常贊賞。1876年,R.勞(Robert Law)在《國富論》出版100周年紀念大會上,公開贊揚自由貿易論是“這位單純的格拉斯哥大學教授”所寫著作中最重要的成果。簡單地說,斯密認為每個國家只生產與其他國家相比成本最低的產品,用以交換其他國家同樣也是成本最低的產品。這樣交換的結果,既可以買來最便宜的產品,又可得到本國沒有的產品。

6.經濟自由主義與看不見的手

在論述自由貿易和自由經營的主張時,斯密提出了人們熟知的“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斷,這是對經濟自由主義深層次的說明。斯密指出:“由于每個個人都努力把他的資本盡可能用來支持國內產業,都努力管理國內產業,使其生產物的價值能達到最高程序,他就必然竭力使社會的年收入盡量增大起來。確定,他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進那種利益……,他通常只是盤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產業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產物的價值能達到最大限度,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場合,像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并不因為事非出于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3]

這段著名的論斷成為對經濟自由主義實現公私利益協調的經典論述。其實類似的提法在《道德情感論》中已經出現,說的是“看不見的手”會引導社會產品的分配達到公平。斯密所謂的“手”指的是私有制條件下自由競爭的自發作用及其后果,后來的追隨者們將這一原理引向了極致,他們宣稱,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如能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得出一種“帕累托最優狀態”的競爭的均衡。

經濟自由主義的核心思想就是論證自由競爭市場經濟模式是資源最佳配置的惟一方式,說明該模式在推進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增進社會福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越性。所謂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模式,指的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在內的全部社會生活,都受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的自發調節和支配,無需國家(政府)的計劃和調控。斯密意義上的國家的作用僅在于:(1)保護社會不受其他獨立社會侵犯;(2)嚴正的司法機關保護公民合法權利;(3)建設并維持公共事業和某些公共設施。[4]換句話,充當私人資本的警察和守夜人。

本書節選了英文原著第一篇的第1~7章。其中,第1~4章是論述分工的主要部分,第5~7章闡述了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和他對于市場機制的觀點。

注釋: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中譯本,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

[2]同上書,26頁。

[3]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中譯本,27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

[4]同上書,252~25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渭南市| 宝清县| 西贡区| 金塔县| 互助| 四平市| 东海县| 武安市| 图片| 富顺县| 德安县| 汉源县| 广饶县| 镶黄旗| 壤塘县| 安吉县| 云南省| 鞍山市| 衡阳市| 沈阳市| 合阳县| 海城市| 金寨县| 武山县| 高青县| 合水县| 民丰县| 南投县| 敦化市| 洛隆县| 临潭县| 武乡县| 贵南县| 灵武市| 太保市| 武定县| 湟中县| 荥经县| 湖南省|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