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署長筆記:新聞原理的思考(新聞四部曲)
- 梁衡
- 961字
- 2019-09-20 16:36:07
引言:這本書有哪些新觀點
自1987年新聞出版署成立,我即由新聞采訪工作轉調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先在研究室、政策法規司、報紙司,后又調任副署長。所接觸的工作有書、報、刊的管理,而以新聞管理的時間最長。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有新聞署,但不到兩年隨即撤銷。所以新聞的行政管理基本是從頭做起。而新聞出版署成立以來的這幾年正是國家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給新聞出版業提出許多新問題。十年來我力圖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解答,先后圍繞新聞出版的管理這個專題發表了一批論文,基本都收在了這本書里。其主要觀點如下:
(1)書籍的本質是知識,主要功能是積累。中外歷史上曾有四次大的知識積累,同時都伴隨著四次大出版。因此出版業一定要出精品,要對讀者負責,對歷史負責。
(2)報紙的本質是信息,主要功能是傳播。它有四個基本屬性:信息屬性、政治屬性、文化屬性和商品屬性。其中信息屬性是最基本的。報紙的出版和管理就是對這四個方面有機的把握,既要防左也要防右。
(3)期刊的本質是文化,它也有四個基本屬性:政治屬性、文化屬性、信息屬性和商品屬性。期刊是報紙和圖書間的過渡,既有傳播功能又有積累功能,期刊的質量決定于它的文化含量。
(4)要特別警惕市場給精神產品生產帶來的負效應,經營方式的轉變不等于內容的轉向。要警惕社外資本介入辦報,用金錢收買和左右輿論。
(5)市場經濟給精神產品生產帶來了正效應,會促進形成質量反饋調節機制、市場競爭機制和經營管理機制。我們要學會市場運作,學會利用市場經濟規律來辦報辦刊,管報管刊。
(6)關于報紙市場的兩個市場和三個階段。兩個市場即公費市場和自費市場;三個階段即狹隘的市場、無序的市場和有序的市場。我們要積極完善社會主義報紙市場。
(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強調精神產品的質量。報刊的質量管理要有可操作性,要制定出量化標準。
(8)新聞有學,它融進了政治、經濟、科學、文學藝術,是一門包容量很大的學問。新聞有很強的實踐性,但不能因此忽略了它的理論建設。
(9)新聞的本質是信息,文學的本質是藝術。兩者不能混淆,這一點不從理論上辨清就不能杜絕假新聞。
(10)精神產品的管理包括對人的管理和培訓。記者需要有特殊的鍛煉和特殊的修養,一個合格的記者一定是一個在業務和品德、意志、思維等方面都已經成熟了的人。
199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