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企業家精神:創造性地破解社會難題
- 毛基業 趙萌等
- 1928字
- 2019-09-21 01:28:47
社會企業理論框架
采用二元分析視角時,我們會看到什么?
通過一個組織的社會屬性和商業屬性的相互關系來判斷該組織是不是社會企業是當下較多采用的一種做法。我們稱之為二元分析視角。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當我們專注于一個組織的社會屬性和商業屬性時,會發現形式多樣的組織,如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商業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社會組織、開展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福利企業、國有企業似乎或多或少都具備社會企業的某些特征。這些組織都采用某種商業手段解決某種社會問題。那么它們都是社會企業嗎?社會企業是一個具有區分性特征的新型組織形態,還是一種對所有通過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做法的統稱呢?這可能是二元分析視角帶來的第一個困擾。我們認為,二元化的理解方式還會造成其他更大的問題,具體原因會在后文中闡述。這里我們首先想知道,如果通過二元分析視角來理解主流文獻會得出怎樣的結論。我們發現現有研究可以分為三種流派:社會目標優先派、社會商業均衡派、社會目標唯一派。
社會目標優先派認為社會企業的商業屬性是必要的,但其社會目標應該優先于商業目標。商業行為居于服務社會目標的從屬地位。已有文獻中的典型表述包括:社會企業通過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但是社會問題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社會企業是依據主要社會目標從事商業活動,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公司;社會企業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社會創新,可以開展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但是經濟活動必須服務于社會活動。社會目標優先派所認定的社會企業組織形態包括:合作社(co-operative)、協會(association)、交易型非營利組織(trading NPO)、社區企業(community enterprise)、發展信托公司(development trust)和公平貿易組織(fair trade organization)。
社會商業均衡派認為社會企業的社會和商業目標處于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共同構成社會企業的核心目標。典型的表述包括:社會企業是結合且平衡商業和社會兩種邏輯的企業,在企業中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同等重要;社會企業是平衡社會價值創造和項目可持續的一類企業,強調的是創造一種可持續的均衡;認為社會和商業兩種目標在社會企業中應該“平起平坐” 。這種觀點主要是基于對美國情境中的共益企業(B-Crop)、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L3C)、靈活目標公司(flexible purpose corporation),以及對英國社區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的研究。例如,共益企業由于統一了社會邏輯與商業邏輯,從而被認為符合對社會企業的界定。少數社會商業均衡派的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在具體項目層面也可能是社會企業的一種形態。他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可以是一種在項目層面采用混合價值(blended value)來實現社會目標的方法,即通過在傳統企業內部進行社會創業(social venture)或者與外部機構合作來實現社會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均衡地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具有社會企業的特征。
社會目標唯一派認為社會目標是唯一的組織目標,對社會企業的界定應該弱化甚至不包括商業目標。這一流派認為社會企業并不一定采用商業手段實現社會目標,也不一定從事商業活動,而是可以通過穩定的捐贈或外部資助來實現組織的財務可持續。社會企業可以銷售產品或服務,也可以通過政府項目、基金會和作為母機構的非營利組織來獲取外部資金。社會目標唯一派認為社會企業組織形態可以包括非營利公司(non-profit corporation)。美國法律體系中的社會組織包括慈善組織(charitable organization)和非營利公司(non-profit corporation)。美國政府將非營利公司與營利公司都交由州秘書長(secretary of state)下設的公司部進行注冊和管理。非營利公司要像營利公司一樣具備清晰的運營機制、管理體系和公司治理結構,但不以盈利為目的,利潤不能分配,要明確解散后的資產分配方式,在指定社會領域工作享受稅收優惠以及政府的專門資助。與傳統的非營利公司相比,社會企業具有顯著的創新性。
可以看到,即便只是分析社會和商業兩個元素,學者對社會企業的理解已經十分不同,甚至彼此矛盾。社會目標優先派和社會目標唯一派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的一種手段,所以不能算是社會企業。而社會商業均衡派則不介意把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看作平衡社會和商業邏輯的社會企業。社會目標優先派和社會商業均衡派強調商業模式和經營活動的必要性,但社會目標唯一派卻不認為獲取市場經營收入是成為社會企業的必要條件。那么問題來了,當人們說社會企業就是通過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說商業手段要始終服務于社會目標,還是二者同等重要,要維持一種均衡狀態?是說社會企業必須依靠經營收入自給自足,還是社會企業不必如此但需要采取類似商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方式?那么企業社會責任、創造顯著社會價值的商業企業、依靠穩定外部資助的公益組織是不是社會企業呢?二元分析視角給出的答案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這一視角看似簡單明了,實際上卻為人們依據經驗和利益訴求采取不同解讀敞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