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馬相伯

馬相伯馬相伯(1840—1939),學名乾、良,一字建常,另字志德,江蘇丹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耶穌會神學博士。曾參與洋務活動,創辦震旦學院(1903)、復旦公學(1905)。辛亥革命后,擔任總統府高級政治顧問,兼任北京大學校長,參與籌建輔仁大學。晚年宣傳抗戰,隨遷大后方,從上海輾轉至越南諒山時不幸逝世。

馬相伯學貫中西,精于歐洲語言、宗教、哲學和歷史,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國高官于右任、邵力子均為其弟子。其弟馬建忠所著、在我國語言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馬氏文通》亦由其整理刪定出版。其本人述而不作,系統性的作品只有《致知淺說》,這是一部關于西方哲學的教材。方豪輯錄有《馬相伯先生文集》(1948),復旦大學出版社曾出版《馬相伯集》(1996)。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馬相伯已屆91歲高齡,他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發表《為日禍告國人書》,主張“立息內爭,共御外侮”。自1932年11月起,他連續四個月發表了12次國難廣播演說,還先后發起組織江蘇國難會、不忍人會、中國國難救濟會和全國各界救國會等愛國救亡團體,被公認為救國領袖、愛國老人。他積極支持抗戰政治家的活動,與宋慶齡、楊杏佛、沈鈞儒、史良、王造時、鄒韜奮、章乃器等人有交。1936年,沈鈞儒、鄒韜奮等“七君子”入獄,馬相伯多方營救。七人獲釋后,前往看望馬相伯,合影留念。沈鈞儒在照片上題書“唯公馬首是瞻”。

馬相伯的抗戰言論,有馬相伯秘書徐景賢1933年編輯的《國難言論集》,由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刊行;1936年又有馬相伯口述、王瑞霖筆記的《一日一談》,由上海復興書局刊行。本書限于篇幅,僅收入(1)1933年著《國貨年獻詞》,提倡國貨;(2)針對日本強占東三省,與章太炎等共同發表的《聯合宣言》;(3)發給馮玉祥、宋哲元的電文,慰勉其抗日,慶賀其大捷;(4)《雙十節獻詞》,于內憂外患之中,希望國人能體天下為公之意,希望政府能承擔起責任,使民有所歸,希望國家厲行民治,實行民主;(5)1936年著《題贈全救會第二次執委會詞》,指出恥莫大于亡國,戰雖死亦猶生;(6)1936年著《救國談話》,表達對政府不抵抗的憤怒,號召“我們的人民決不能再等待,只有起來抵抗”。(7)1938年3月的呼吁《精誠團結,一致對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和静县| 天全县| 屯门区| 怀仁县| 来宾市| 西宁市| 三江| 井陉县| 临漳县| 和林格尔县| 晋江市| 新干县| 建平县| 正定县| 綦江县| 醴陵市| 洪湖市| 改则县| 成都市| 如皋市| 三台县| 航空| 大荔县| 兴国县| 汽车| 银川市| 安陆市| 凤台县| 寿宁县| 雅江县| 阜宁县| 哈尔滨市| 五原县| 黎川县| 桃江县| 彭阳县| 涞水县| 临城县| 奇台县|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