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1949—1976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1949—1976年期間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前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后續社會主義改革時期。新中國歷史包括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本質上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前,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地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地論述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辯證關系:“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注:《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載《人民日報》,2013-11-08。)這是我們撰寫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遵循。

我們認為,毛澤東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事實上停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建國后中共黨史的重要轉折點,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的一個重要節點。所以,本卷開篇闡述《共同綱領》對新中國的設想和新中國成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下線定在1976年10月,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結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開始轉向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49—1976年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1949—1952年新民主主義社會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53—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56—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基本完成,這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圍繞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展開。新民主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必然趨勢。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已經確立的基本共識。《共同綱領》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是這一設想的具體體現。中國共產黨人以“進京趕考”的姿態,在新中國初期即開展了全黨的整風、整黨運動;在意識形態領域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并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運動,逐步在全社會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隨著土地改革任務的完成,黨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對新中國社會性質和特征作出了自己的判斷;提出了以實現工業化的目標和道路為主要內容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得以順利展開。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國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1953—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為目標指向。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過渡時期的理論為指導,實施“一化三改造”的過渡時期總路線,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積累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此同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實施,中國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以確立和發展。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以蘇為鑒”,提出了“第二次結合”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任務,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與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兩步走戰略構想”,中共八大對國內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判斷、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多方面探索與執政黨建設理論,是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結晶。

1956—196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的時期,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呈現出正確與失誤兩種趨向,其中,建設成就和成功經驗“是這個期間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138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957年,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由于國際和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的變化,導致了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開始出現兩種傾向,一方面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黨改變了對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提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樹立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三面紅旗,階級斗爭被擴大化和絕對化,“左”傾錯誤逐步升級;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不斷努力糾“左”,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取得了相應成果,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所深化,提出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奮斗目標。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教育事業和理論得以發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亞、非、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在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紛爭中贏得了主動。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注:同上書,144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出現了重大曲折,以階級斗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142頁。)。需要指出的是,“黨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是艱難曲折的,是一直沒有停止的”,“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注:同上書,148頁。),堅持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趨向的不懈努力始終堅持著,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事業在艱難中前行,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構想、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和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為中國贏得了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特別是鄧小平1975年主持的對工業、農業、交通、科技、教育、軍隊等各方面的全面整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實踐和理論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常宁市| 吉隆县| 安国市| 抚远县| 正镶白旗| 金坛市| 安达市| 深圳市| 济阳县| 安平县| 广安市| 诸暨市| 峨眉山市| 武夷山市| 日土县| 浙江省| 杭锦后旗| 溆浦县| 巴里| 和静县| 太仆寺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陇川县| 内丘县| 白山市| 顺昌县| 社旗县| 平南县| 马关县| 定结县| 孟连| 温泉县| 尚义县| 中卫市| 靖远县| 禄丰县| 赤水市| 富裕县| 西贡区|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