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指數比較

國際貨幣多元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國際貿易格局、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都會導致國際貨幣格局發生相應的調整,表現為一些貨幣的國際使用程度上升,另一些貨幣的國際使用程度下降。為了客觀評估國際貨幣格局的發展變化,動態地反映人民幣與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水平之間的差距,本報告還用與編制RII同樣的方法編制了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的國際化指數(見表1—2)。2014年,美國經濟強勢復蘇,美元大幅走強,推動美元的國際化指數由2013年第四季度的53.41上升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55.24,進一步提升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歐元區尚未擺脫經濟困局,歐洲央行宣布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導致歐元貶值,挫傷了歐元的國際信心,歐元的國際化指數由2013年第四季度的32.02下降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25.32,歐元的國際使用程度進一步下降。日本經濟的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之中,市場對安倍首相的經濟改革前景存疑,經濟陷入負增長,日元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貶值,使得日元的國際化指數由2013年第四季度的4.24滑落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3.82,日元的國際地位下降。相反,與歐洲保持一定距離的英國在經濟上的表現要好于預期,貿易與投資增長較快,英鎊表現堅挺,英鎊的國際化指數由2013年第四季度的4.39上升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4.94,英鎊的國際化地位穩步上升。

表1—2 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指數

總體來看,上述四大主要國際貨幣在國際經濟中的使用出現了下降趨勢,人民幣、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以及其他新興貨幣的份額有所上升,具體表現為2014年第四季度,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國際化指數總和同比下降5.04%,意味著這四種主要貨幣的國際使用程度總體上處于下降狀態。

1.4.1 美元國際化指數變動分析

2014年美國經濟總體呈現強勁增勢,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中率先復蘇。美國GDP增長了2.4%,創下2010年以來最高的經濟增速,遠遠領先于歐元區、日本等其他發達經濟體。勞動力市場回暖,全年失業率為6.2%,比2013年同期降低了1.2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原因是多重的:第一,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去杠桿化”和自身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績;第二,由頁巖氣革命引發的新一輪投資為美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第三,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制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政策,以及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開始收到良好成效,為美國經濟復蘇提供了重要的引擎;第四,國際油價下跌,出口增長,美國國內外需求回升。從全年看,美國個人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各月同比增速保持在2%~3%的范圍內。企業投資與消費者信心恢復至2008年以前的高位,貿易與投資大幅增長,經濟復蘇趨勢進一步明朗,道瓊斯工業指數突破18000點大關。

在經濟強勁復蘇的支撐下,在加息預期不斷升溫的推動下,美元大幅走強,美元指數由2014年年初的80快速上漲至100,導致全球資金加速回流美國市場。2014年第四季度,美元計價國際債券與票據發行額的全球占比高達44.66%,同比增長13.78%;與此同時,官方外匯儲備中美元的份額也升至62.88%。美元國際化指數為55.24,同比增長3.42%,美元的頭號國際貨幣地位進一步夯實。

1.4.2 歐元國際化指數變動分析

2014年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全年GDP增長率僅為0.9%,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繼續下調,投資整體疲軟。高失業率是主權債務危機帶給歐元區的嚴重后果之一,2014年這一問題繼續惡化,失業率已處于11%的高位,其中希臘和西班牙的失業率均高于20%,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失業率也超過10%。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作為歐元區火車頭的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的經濟增長乏力,制造業情況不容樂觀;此外,烏克蘭危機加深,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對其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同時使得希臘、意大利等國的經濟前景黯淡。希臘左翼贏得選舉,也加劇了歐元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盡管歐洲央行實施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各國也將先前相對偏緊的財政政策轉向中性,力圖扭轉歐元區經濟下行的態勢,但是歐元區經濟復蘇之路仍荊棘密布。經濟不振與量化寬松政策一并發力,使得歐元匯率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歷史低位,引發國際資本大規模撤離。在歐元占據傳統優勢的國際債券市場,2014年第四季度,歐元國際債券與票據發行占比降至36.23%,同比下降了18.88%,落后于美元;同期官方外匯儲備中歐元的持有比例也降至22.21%。歐元的國際化指數為25.32,同比下降20.90%,歐元的國際地位顯著下降。

1.4.3 日元國際化指數變動分析

2014年日本經濟受到消費增長的驅動,出現了一些積極的征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加上消費稅上調,導致日本居民的提前消費需求猛增,促使第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4%。隨著4月1日消費稅上調至8%,私人消費需求急速下降,第二、三季度GDP環比分別下降1.7%和0.5%。在日元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出口有所增長,第四季度GDP比上一季度實際增長0.6%,在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后再度轉為正增長。2014年日本的失業率在3.5%的水平小幅波動,然而,GDP增長率為0,經濟仍未擺脫低迷態勢。日元貶值帶來進口價格不斷攀升,而出口收入增長存在時滯,日本的國際收支繼續惡化。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數據,日本已連續四年出現巨額貿易赤字,規模達12.78萬億日元,這對外向型的日本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盡管日本實施了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經濟回升,但受到經濟空心化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緩慢的影響,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仍然不足。這一政策反而造成國內流動性顯著過剩,引發日元大幅貶值和國際資本做空日元。2014年第四季度,國際債券與票據余額中日元占比僅有2%,同比下降9.1%。但同期官方外匯儲備中日元的份額略有上漲,占比為3.96%。日元的國際化指數為3.82,同比下降9.94%,表明日元的國際地位有所下降。

1.4.4 英鎊國際化指數變動分析

2014年英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GDP增長2.6%,創7年來最高經濟增速,全年GDP達2.23萬億歐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盡管受累于歐洲整體低迷的經濟形勢,面臨公共債務與財政赤字繼續擴大等問題,但英國國內產業擴張更趨均衡,服務業需求強勁,經濟增長獲得了新的驅動力。2014年全年英國失業率呈現下降趨勢,12月份失業率降至5.7%,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物價水平穩定,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果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服務業,2014年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為78.4%,制造業僅占14.6%。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下滑和歐元區經濟萎靡的背景下,英國經濟的穩健增長面臨較大的外部風險。

英國良好的經濟表現使得2014年上半年英鎊兌美元的匯率持續走強,吸引了不少國際資本。資本市場英鎊交易規模的急劇擴大,帶來了英鎊較大的波動性,下半年英鎊的匯率快速下滑。2014年第四季度,英鎊計價國際債券與票據發行規模全球占比達7.88%,同比上升了20.12%。同期在官方外匯儲備中英鎊的比重為3.8%,同比略有下降。英鎊的國際化指數為4.94,同比增長12.49%,意味著英鎊的國際地位顯著加強。

本報告依據表1—2中的數據繪出了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這四種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指數的變化趨勢(見圖1—8)。

圖1—8 世界主要貨幣國際化指數變化趨勢

專欄1—4 人民幣有望在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

特別提款權(SDR)是196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了解決美元日益嚴重的特里芬難題而發行的超主權國家貨幣。作為一種新增的國際儲備貨幣,SDR僅在各成員官方之間以及成員與IMF之間使用。SDR由一籃子貨幣構成,各貨幣按照其在全球出口和金融市場的份額來確定權重。SDR創設時包含16種貨幣,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發達國家的貨幣。

由于歐共體國家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綁定共同貨幣歐元的前身埃居(ECU)。為了適應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1980年IMF將SDR的籃子貨幣減少到5種,即美元、聯邦德國馬克、英鎊、法國法郎、日元,此后每五年進行一次SDR定值檢查(SDRvaluationreview),對SDR籃子貨幣及其權重進行必要的調整。1999年歐元誕生后,IMF于2000年將SDR貨幣籃子中的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合并,替換為歐元。目前SDR由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組成。回顧SDR50多年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全球出口前五大國家的貨幣幾乎都是SDR的組成貨幣。

2009年中國開始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拉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序幕。在2010年IMF進行的最近一次SDR定值檢查中,盡管當時中國出口排名第二,經濟實力名列第三,人民幣仍然被認定為“沒有事實上在國際交易支付中被廣泛使用”而失去了進入SDR貨幣籃子的機會。五年來,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伴隨中國綜合實力的壯大,人民幣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五大交易貨幣,完全具備了加入SDR貨幣籃子的條件。目前,IMF正在著手進行2015年的SDR定值檢查,中國希望人民幣加入SDR,以便更好地履行大國責任,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給。國際社會對此也有積極的響應。不少國家認為,IMF應該有所作為,用實際行動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推動人民幣在2016年正式成為SDR的籃子貨幣。

人民幣加入SDR,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性突破。可以打消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國際化前景的種種分歧,改變市場對人民幣的風險預期和定價機制,有利于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獲得人民幣的規模效應,降低人民幣的交易成本,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良性循環。

當然,人民幣加入SDR也是有風險的。一方面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很可能提出條件,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的“自由使用”水平,也就是要求中國徹底放棄資本項目管制,取消對個人跨境投資、證券交易、衍生品交易的限制;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國際需求將大幅度增加,甚至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炒作的對象。中國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都將面臨新的挑戰,金融安全和實體經濟穩定也會面臨來自熱錢沖擊的威脅。因此,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以及在加入SDR之后,必須堅守風險管理底線。無論何時,該管的資本流動絕不能放手不管,對那些有害的短期資本流動必須進行有效管制。從長遠看,要管住風險,不發生金融危機。只有中國經濟實現了穩健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才有穩固的基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富宁县| 扎鲁特旗| 大冶市| 承德市| SHOW| 颍上县| 黔江区| 睢宁县| 晋宁县| 大港区| 灵山县| 鄂托克前旗| 吴川市| 鄂托克旗| 蓝田县| 龙江县| 习水县| 油尖旺区| 乌拉特中旗| 科技| 红河县| 运城市| 五大连池市| 理塘县| 治多县| 新闻| 女性| 博野县| 牙克石市| 桦川县| 双城市| 庆安县| 新泰市| 闽侯县| 庆云县| 南溪县| 渑池县| 桐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