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5:“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貨幣戰略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
- 1893字
- 2019-09-29 16:40:01
2.1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1. 規模迅速擴大,結算占比先降后升
2014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繼續擴大,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6.55萬億元,較2013年增加1.92萬億元,增長41.47%。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進出口總額的24.76%,較2013年增加6.83%。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預期、美國經濟復蘇引起資金回流美國、美元持有意愿增強以及唱空中國的影響,2014年1—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比處于下降態勢(見圖2—1)。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正能量逐漸釋放,加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滬港通”等利好消息,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增加,跨境人民幣結算占比平穩回升。

2. 以貨物貿易結算為主,服務貿易結算規模穩步增長
2014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累計發生5.9萬億元,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90.08%。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累計發生6565億元,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10.02%。從結構來看,貨物貿易使用人民幣的比重高于服務貿易。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年8月份①進行統計口徑調整后,這一現象更為突出(見圖2—2和圖2—3)。


3. 收付情況基本穩定,出口人民幣結算增長較快
2014年末,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實收2.73萬億元,較2013年增加0.85萬億元,增長45.21%;實付3.82萬億元,較2013年增加1.07萬億元,增長38.91%。結算收付比為1∶1.4,較2013年的1∶1.46有所上升,反映出更多國外企業愿意在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收付額以及收付比穩定增長(見圖2—4)。

專欄2—1 交通銀行在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創新實踐
交通銀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一直高度重視上海自貿區建設,通過發揮總部優勢、人才優勢以及“國際化、綜合化”的戰略優勢,積極在上海自貿區開展各項創新實踐。
1. 積極布局自貿區機構及創新業務
交通銀行積極把握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新機遇、新政策、新市場,以轉型發展為引領,積極加強自貿區機構布局,著眼于未來長遠發展。交通銀行通過整合經營和業務資源,成為首批入駐自貿區并可開辦離岸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同時子公司交銀租賃在區內設立了首家金融租賃公司的子公司,專門服務航空航運,成為區內唯一一家擁有兩家經營機構的金融機構,業務功能及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2. 積極推進分賬核算業務
交通銀行積極參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組織的分賬核算業務建設,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在上海市分行內部建立了“標志分設、分賬核算、獨立出表、專項報告、自求平衡”的分賬核算單元,可以為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及個人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并提供相關投融資創新服務。與此同時,交通銀行還結合自貿區金融政策推進進程,成功為客戶辦理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3.0版本的自由貿易賬戶境外融資和外幣自由貿易賬戶相關業務,切實促進企業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有效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3. 創新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為了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范圍和規模,交通銀行積極先行先試,取得了多項自貿區金融創新業務首單。例如,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與香港分行聯動,為區內電子商務企業借入跨境人民幣貸款,滿足企業低成本的融資需求;交銀租賃區內子公司與交通銀行新加坡分行簽署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合作協議,是自貿區內首單非銀行金融機構境外借款業務;率先為外商保理公司辦理商業保理結算服務及人民幣外債業務;成功敘作區內首單飛機和船舶租賃業務,推動自貿區新型業態發展;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國際板交易制定人民幣資金劃撥方案,并成功敘作首筆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黃金國際板自營交易。
4. 務實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
在提高金融服務便利化方面,交通銀行進行了不少務實探索,具體包括: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流程,成功辦理區內首筆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登記業務,實現外匯登記、賬戶開立的一條龍服務;是為區內企業辦理外商投資資本金意愿結匯業務的首批銀行之一;是簽約為跨國公司提供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服務的首批銀行之一。
5.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在自貿區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的要求,交通銀行完善制定了相關內部規章制度,并于2014年3月1日起在上海市各網點信息顯示屏上對外掛牌“上海自貿區外幣存款利率”,當天即為兩家自貿區內企業客戶辦理了小額外幣存款業務,率先在區內實現了外幣利率市場化。
注釋
①自2014年8月份開始,轉口貿易被調整到貨物貿易進行統計,貨物貿易金額擴大,服務貿易金額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