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流行儲蓄理論的批判性回顧

西方經濟學中的家庭消費和儲蓄行為理論主要集中在收入與消費/儲蓄之間關系的考察上,盡管不同學者對收入的理解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消費/儲蓄的決定性因素歸結為收入,因此也稱為收入決定論。西方的收入決定論包括絕對收入決定理論、相對收入決定理論和持久收入決定理論等。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考察了收入與消費/儲蓄之間的關系,但由于它們脫離勞動力生產再生產問題而用單一收入變量解釋消費/儲蓄的變動,因而對現實缺乏解釋力。

絕對收入假說首先是由凱恩斯提出的,之后為詹姆斯·托賓和A.史密斯等經濟學家繼承和發展。注5絕對收入假說認為,“家庭儲蓄直接依賴于當前可支配收入(支付直接稅后的家庭收入),并認為當前可支配收入的儲蓄傾向與收入增長是一致的。”注6絕對收入假說強調了當前收入對家庭消費/儲蓄的影響,對于分析短期儲蓄行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它并不適用于家庭儲蓄的長期分析。在短期內,由社會決定的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平均范圍是確定的,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因此收入的增加通常造成儲蓄傾向的提高。然而,情況并不總是這樣,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所需的生活資料平均范圍一旦發生重大變化,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費用可能快速增長,甚至超過收入的增加,從而會導致儲蓄傾向的下降,引起儲蓄量相對甚至絕對地減少。儲蓄率的變動從長期看取決于收入變動與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平均范圍的變動,絕對收入假說把后者排除在家庭儲蓄行為的分析之外,使其不可能適用于長期分析。此外,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生活資料的平均范圍進而生產再生產勞動力的費用并不是完全取決于單個家庭的收入水平,在一定意義上是由社會決定的,具有社會規定性,因此不同家庭收入與儲蓄之間并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絕對收入假說要在家庭收入與消費/儲蓄之間建立起單調的函數關系是沒有根據的。在現實世界里,我們看到,有些國家的儲蓄率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如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儲蓄率并不一定比低收入國家高,如果不聯系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所需生活資料平均范圍的變動,是難以得到解釋的。

與絕對收入假說不同,相對收入假說注7認為,個人或家庭的消費/儲蓄不僅取決于當前收入,而且取決于以前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它否定了絕對收入假說的兩個基本假定,即每一個家庭的消費和儲蓄行為不受其他家庭的影響,消費支出具有可逆性。它認為,家庭消費和儲蓄行為并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行為的一部分,因此不僅受家庭自身收入的影響,而且受其他家庭消費和儲蓄行為的影響。消費具有示范效應,并通過示范效應引起家庭消費的相互攀比和模仿,從而使消費和儲蓄的變動獨立于絕對收入水平。相對收入假說看到了家庭消費/儲蓄并不是孤立的個人或家庭的行為,承認了家庭消費/儲蓄行為的社會性,并試圖解釋這種社會性,但它的解釋并沒有說服力。不可否認,消費存在一定的示范效應,但這種示范效應脫離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生活資料平均范圍是不能得到科學解釋的,示范效應對消費/儲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影響到何種程度并不是示范效應本身所能說明的,同時消費的示范效應更不能解釋儲蓄的長期動態變化,不同國家儲蓄率的差異也不能用示范效應強弱來說明。此外,相對收入假說的分析是以假定收入分配保持不變為條件的,按照相對收入假說,當收入分配趨于均等時,每一收入水平上的家庭所受到的“趕上別人家庭”的壓力會減弱,示范效應因此受到影響,結果所有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費的比例會下降,按照這種邏輯,收入的均等分配會導致儲蓄的增加。實際上并非必然如此,由于家庭儲蓄取決于收入及收入增長預期和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所需生活資料平均范圍及其變動的情況,因此收入的改變是增加還是減少儲蓄,取決于上述兩組變量對比的情況。在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所需生活資料的平均范圍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上述意義上的收入分配的變動不會對整個家庭儲蓄產生大的影響,而在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生活資料的平均范圍快速擴大,相應地生產再生產勞動力費用快速增加時,則會引起儲蓄的增加。因此,不能脫離收入和生產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生活資料平均范圍進而勞動力再生產費用說明家庭部門消費/儲蓄的變動情況。

與絕對收入理論和相對收入理論著眼于家庭的“現行收入”解釋消費和儲蓄行為不同,弗里德曼用持久性收入來解釋他的消費函數理論。在弗里德曼那里,持久性收入“被解釋為有關的消費者單位所認為是持久的中數平均數的收入,這個收入又依賴于其眼界和遠見。”注8在弗里德曼看來,如果把社會看做一個整體,那么,其持久性收入“就可以看作是當前測得收入和過去測得收入的加權平均,并根據穩定的長期趨勢而向上調整永久性收入,而時間越早的測得收入的權重越小。”注9弗里德曼認為,持久性消費和持久性收入之間存在一個固定的比率,這個比率的大小不依賴于持久性收入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利率、非人力財富與收入的比率以及影響消費者單位在當前消費與積累資產之間的偏好的其他因素,如收入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單位的年齡及其特征、種族或國籍等文化因素的客觀指數等。人們的消費和收入中的暫時性部分與持久性部分互不相關,而且暫時性消費與暫時性收入也互不相關。按照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論,持久性消費是持久性收入的一個常數比率,持久性消費不隨現行收入的改變而改變,這意味著當平均消費傾向表現為對持久性收入的比率時,在家庭收入的所有水平上各家庭的平均消費傾向是相同的。這自然還意味著在家庭收入的所有水平上,各家庭的平均儲蓄傾向是相同的。富人和窮人在他們的收入中,以同樣的部分投入儲蓄。注10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說不再把消費/儲蓄與當前收入相聯系,而與持久性收入相聯系,同樣不能擺脫理論上的困境,很難想象暫時或短期收入增加對消費不產生任何影響,最重要的是他沒有認識到勞動力再生產與消費儲蓄之間的關系,消費/儲蓄的比例不僅受收入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勞動力再生產費用變動的影響,而勞動力再生產費用的變動并不完全受個人收入的支配,它的決定帶有一定的社會性,生產越是社會化,勞動力再生產費用的社會性也就越強。排除勞動力再生產,把消費/儲蓄看作與生產無關的事,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沒有根據,因而缺乏現實的解釋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陆川县| 象山县| 无锡市| 承德县| 临湘市| 海安县| 家居| 县级市| 茂名市| 寿阳县| 兴安县| 贺兰县| 孟村| 徐州市| 灵璧县| 盐亭县| 乌鲁木齐县| 石棉县| 青龙| 闸北区| 鹤壁市| 台山市| 称多县| 台中县| 龙井市| 龙江县| 阜阳市| 新疆| 斗六市| 阳泉市| 大化| 普格县| 利津县| 贵溪市| 黑河市| 酒泉市| 中江县| 恩施市| 岳西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