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中國與全球治理
- 何亞非
- 1140字
- 2019-09-29 12:34:31
推薦序一

好好發展自己,好好參與治理全球
李肇星
午夜后讀此書到凌晨三點半,我想到,人、國家、世界都是歷史的、具體的,其昨天、今天、明天有機相連,什么事都非偶然。
本書作者何亞非(出生于開“亞非會議”那年)在非洲和外交部非洲司工作多年,理解非洲國家獨立的艱辛和光榮。1994年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分管安理會事務,曾反復研讀《聯合國憲章》。1999年前后,他任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和公使,曾協助我多次就臺灣問題以及美野蠻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同美方交涉。在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和副外長任上,他繼續懷著對和平與正義的熱愛活躍在雙邊和多邊外交舞臺上。
令我驚喜的是,他出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后,又刻苦研究金融、經濟、糧、水、能源、環境、氣候、移民等課題,探討在不該有什么“世界警察”、“世界政府”、“世界老大老二”的情況下如何改善全球治理。
作者信仰共產主義。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共產主義的內涵包括“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分階段的,高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目標。作者腳踏實地,所提全球治理目標既考慮了歷史的進步,也不忘其沉重負擔;既考慮了全球化、多極化、信息化等變化,也對國際政治、經濟、金融、輿論秩序都不太合理心中有數,倡導以史為鑒,放眼未來,凝聚各方正能量,時時提防少數人挑撥離間,努力務實創新,爭取在國家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合作共贏等原則基礎上讓全球秩序對普通老百姓稍好一點,對地球生態稍好一點。習近平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體會,這一點在內政、外交上是相通的。
本書提出和收集的點子涉及廣泛,要害是各國都要愛和平、講公道、干好事。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以走和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為例,詮釋了這一簡明純樸的主張。如果各國,特別是大國,都踐行這一理念,天下肯定不會像今天這么亂,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肯定不會這么低,各國人民肯定會更團結快樂,地球肯定會更適宜于人類居住。
國際組織、政府機構和人一樣,應該像馬克思的老鄉歌德所寫的那樣“永不滿足”(見《浮士德》),更要像毛澤東的部下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那樣從自身做起,一點一滴地做,一分一寸地接近自己信仰的崇高境界。
讀這本書有利于加強人們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自覺性,有利于增強逐步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如果本書引起一些爭論,那會是它的又一項貢獻——引發共同探索和學習的興趣是好事。
我們偉大的祖國、可愛的地球面臨的困難多多,要跋涉的道路漫漫,正呼喚一代代人鍥而不舍上下求索,剛毅堅卓并肩奮進。
(作者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中國翻譯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