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供應鏈:前沿與趨勢
- 宋華
- 1109字
- 2019-09-29 12:17:48
供應鏈風險
風險與收益共擔是供應鏈成員合作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供應鏈管理的有效實施要求供應鏈企業之間能夠共擔風險與收益,從而形成單個企業管理方式下所不具有的競爭優勢(Cooper and Ellram,1993)。供應鏈管理通過供應鏈中跨企業的職能整合和流程整合為網絡中的企業與客戶帶來價值增值,實現供應鏈企業和客戶的共贏,這一點已被眾多企業管理活動所證實。但如何就風險加以規避與管理,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已經有學者和管理者提出應當把風險管理納入整個供應鏈管理理論之中。雖然不同研究者對供應鏈風險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可以確定,研究者們對供應鏈風險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管理控制理論中對“風險”的界定,并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風險是由于供應鏈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而產生;二是風險會對供應鏈及其企業成員的績效產生不利影響。
從圖0—11所示的國內學者2004—2010年對供應鏈風險的研究趨勢來看,增長趨勢比較平穩,主要也是聚焦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供應鏈風險的來源和供應鏈風險的分類,如匯率風險、企業風險,以及來自采購成本和供應商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對風險的管控機制,包括風險估計、風險識別、系統分析、風險防范、風險傳導、風險管理、風險規避、傳導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所應用的研究方法也比較多樣,既包括經濟分析方法如彈性分析、模糊綜合評價,也包括實證研究如案例推理和數學建模如結構優化、數據挖掘等。2010年,新的主題不斷涌現出來,如信息共享、彈性供應鏈、供應鏈脆弱性、供應鏈柔性、供應鏈靈活性等,也即研究企業如何通過這些管理方法和運營模式來應對供應鏈上的各種風險。

第4章通過梳理近年來關于供應鏈風險研究的文獻,試圖了解和說明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焦點,通過對所梳理的現有研究的分析與評述,提出現有研究的特點和未來的研究方向。從內容來看,現有研究主要從三個維度對供應鏈風險加以研究:一是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及其分類;二是供應鏈風險對企業或供應鏈績效的影響;三是供應鏈風險管理與控制戰略。風險識別研究以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產生供應鏈風險的因素有哪些,即供應鏈風險的來源。供應鏈風險研究的首要問題是供應鏈風險識別,風險識別主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風險來源,二是風險歸類。根據研究視角的不同,第4章將現有關于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的探討分為三類:從企業職能看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從供需匹配看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從供應鏈網絡層次看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基于以上綜述,第4章提出了如圖0—12所示的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分析的環境層面。由此,對應的供應鏈風險驅動因素可以分為三類:環境風險因素、供需風險因素和供應鏈整合風險因素,它們都會影響供應鏈穩定性從而影響供應鏈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