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供應鏈:前沿與趨勢
- 宋華
- 1609字
- 2019-09-29 12:17:46
研究概況
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物流管理是一個綜合的功能,它對所有物流活動與包括營銷、銷售、生產、財務和信息技術在內的其他功能進行協調和優化。近幾年,在物流領域里一種更寬泛的供應鏈管理導向發展起來。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5年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供應鏈管理包括采購、外包、轉化等過程的全部計劃、管理活動以及全部物流活動。更重要的是,它還包括與渠道成員(涉及供應商、中間商、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協調和協作。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一條供應鏈就好像是一條河流,產品和服務作為河水順流而下。不論是否有人意識到治理河床的意義,這條河流都會一直存在。同樣,不論是否有企業意識到供應鏈這一系統的戰略意義,這條供應鏈依然存在。當河流流經的某國意識到上游國家要儲存和保護水源,也意識到自己也有必要同樣做的時候,也就明確了系統治理的方向。但是,如果沒有上下游國家的合作,那么實現起來就非常困難了。只有當眾多的國家共同為這個目標努力并積極管理這條河流的資源時,才能達到可持續的治理目標。同樣,對供應鏈的系統管理既是企業內部更是集成和整合供應鏈上成員企業之間的供需、資源和能力的管理過程,由此成為許多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首要來源。
企業管理實踐發展的同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也逐步成為一個成熟的研究領域,具備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嚴格的研究方法,特別是生產運作、市場營銷,以及戰略管理領域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也逐漸被引入進來,不斷完善該領域的研究框架,并形成了更多新的交叉領域。本書縱觀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發展狀況、最新動態、重要理論觀點、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同時精選并收錄2010年度具有較強代表性的國內外期刊文章、學術著作,為該領域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通過對2004—2010年萬方數據庫中的文獻檢索情況(圖0—1)的分析,我們發現在經歷了2005年之前的快速增長階段后對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關注熱度有所回落,近幾年呈現出平穩發展的態勢,研究的主題主要聚焦在物流技術,如車載定位、遠程監控、VMI、RFID、分布式技術等方面,以及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活動方面,如信息、安全、服務、運作模式、增值成本、整合等。進一步比較分析這些關鍵知識點,如圖0—2所示,可以看出績效評價和信息共享仍然是供應鏈管理中的核心問題,而合作伙伴和供應商關系管理作為比較傳統的研究內容近些年的關注度有所降低,此外供應鏈風險作為2003年開始的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具備未來發展的潛力。如圖0—3所示,對價值鏈、博弈論、第三方物流相關理論的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庫存、牛鞭效應這些相對早期的研究內容已經逐漸淡出研究者的視線,而2007年才開始引起關注的供應鏈金融這一主題近幾年發展很快,作為服務供應鏈的一個分支,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我們首先對國外核心期刊和書籍中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分析,所檢索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核心期刊包括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該領域的知名期刊。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文獻綜述的理論框架,繼而對國內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代表性文章和書籍進行綜述。主要是通過幾大國內權威的數據庫對相關主題進行檢索,例如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的數字化期刊全文庫、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會議論文數據庫、中國知網出版的CNKI系列數據庫之一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等。所檢索的主題涉及到如圖0—4所示的章節內容,包括宏觀層面上以全球供應鏈、現代物流業及其發展、綠色供應鏈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相關內容,產業層面上以供應鏈風險、供應鏈創業與集群、服務供應鏈為主題的相關內容,因素層面上以供應鏈柔性、供應鏈金融為主題的相關內容,最后是以物流成本和供應鏈績效評價為主題的相關內容。下面將具體介紹各部分的綜述方法和核心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