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供應鏈:前沿與趨勢
- 宋華
- 1312字
- 2019-09-29 12:17:53
1.7 全球供應鏈風險研究
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中,還有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風險管理研究。這是因為在全球情境下,空間的緯度跨度較大,而供應鏈管理又要求合作伙伴的集成、分享與配合,制度與文化的差異無疑成為風險產生的最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牛敏(2009)就分析了全球供應鏈金融風險產生的自然、經濟、政治、制度、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系統性因素,其中政治和制度因素就是特指在全球供應鏈一體化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涉及到不同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對特定國家的法規不熟悉,勢必會引起糾紛,增加供應鏈管理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風險。包曉、李素蘭(2010)通過分析認為全球物流外包已經成為一種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戰略新型管理的模式。他們同時對物流外包中系統、管理、信息、財務、市場多層次上的風險及其因素進行了解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控制風險的若干措施。
李政(2012)在他的研究中對波音公司在全球供應鏈環境下的風險管理進行了細致的實證研究。波音公司在全球并行研發制造的協同方式,全球供應鏈上某個環節一旦出了問題,就會使 787 客機整個項目進度受到拖累,使得波音數次宣布延遲交付。針對此類隱患,波音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風險管理戰略,其中包括:(1)波音強化了對供應商的管理和協調工作,把供應商管理部門從飛機設計開發和生產功能一體的部門中獨立出來,特別成立了專門的供應商管理部門。(2)在不斷完善供應鏈系統的過程中,波音不失時機地建立了包括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購、生產、市場營銷和客戶支持及客戶關系管理等環節在內的全球協同式信息系統平臺。(3)為了共同利益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4)重視風險評估,加強對環境風險因素的考量。
楊天樹(2012)還基于博弈論,對全球供應鏈管理風險進行了分析。他分析到基于博弈論,在全球供應鏈管理風險中,可考慮建立完善的合同,使得在合作后能夠追究一方的責任,降低道德風險;通過博弈分析,在合同不完備的情況下,即使有約束機制也難免存在風險,因而企業更需要關注合同簽訂前的信息獲得,依靠第三方信息平臺,消除信息的扭曲現象,在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的同時,降低供應鏈管理中監督和信息搜尋成本;在整條全球供應鏈管理中,更需要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建立信譽機制,使跨國間能獲得企業的信譽情況,在供應鏈節點企業間建立戰略合作的伙伴關系。
綜上所述,全球供應鏈與外包管理是一個多角度、多方法的跨學科研究主題,要將其完全綜合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本文按照全球供應鏈的前因、績效兩個大類進行了梳理,但仍不足以將所有有關該主題的研究包羅進來。但是通過以上文獻梳理,我們發現全球供應鏈管理分布在營銷、戰略和組織、經濟學、國際商務及運作和采購管理五大獨立的學科領域,每個領域內的研究相互之間都是獨立的,對于其他領域的研究并未過多涉及。這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方向,那就是跨學科研究,這將會極大地拓展我們有關該主題的研究工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國外的研究集中在模型構建、數據分析、案例及純概念性的質性研究方法上,但國內的研究則涉及數據分析不多,而尤其是多研究方法的交互使用即三角測量法更為稀少。這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另一個方向,即研究方法的交互使用,將使我們在該主題的研究上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