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 徐志宏 王東紅
- 601字
- 2020-08-20 16:01:57
二、科學的知識、活動和建制下的發展
英國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學者杰爾默·雷蒙德·拉維茨(Jeromer Raymond Ravetz)在1977年的《關于科學的評論:從古至今》(Criticisms of Science:From Past to Present)一文中就認為,深層問題是術語“科學”的模糊性。其意指“純粹的”或“基礎的”科學,還是“應用的”或“任務取向的”科學,以至“研究和發展”(R & D),或者是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它們以各種比例的混合呢?不同的名稱涉及不同的活動,每一個都有它自己的內部的和外部的目標和思想體系(goals and ideologies)。可以認為,角色復雜的多重性和自我意識隨之發生的模糊性是科學現在本質的結構特征。因此,伴隨著科學本身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從多重統一的視角來理解“科學”。曾以《科學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為副博士論文和《科學在共產主義建設中的作用》為博士論文的蘇聯科學學學家拉奇科夫就把“科學”作為一個諸方面相互聯系的完整有機體,“科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至少具有三個顯而易見的方面:‘理論’方面(‘邏輯認識論’方面)、‘體制’方面和‘實踐’方面。不專門區分科學存在的這些方面,就不可能深刻理解科學。但是,這種區分本身并不意味著科學中的這些方面是各自孤立存在的。相反,它們是相互作用的,以致在它們之間不可能劃定涇渭分明的界限”
。在科學史上,不同的人對“科學”的界定不同,下定義的視角也有所差異。但隨著認識的完善和共識的達成,科學被理解為“一種知識體系、研究活動和社會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