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六位一體”領域的發展

首先,和諧發展要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六位一體”特征。“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大特征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以及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中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而提出的,是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靜態描述和評判標準,也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動態指導和根本要求,是治國理想、治國方略與治國機制的體現,也是治國結果的表征,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了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物質和精神的統一、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其次,和諧發展要全面建成“六個更加”的小康社會。“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還強調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六個更加”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并對其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即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即要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即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即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實現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即要求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參見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7~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六是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國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參見《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載《人民日報》,2012-11-16。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最后,和諧發展貫穿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始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這一大范疇,兩者相互包含、相輔相成,在現實起點、根本目標、實踐過程上是一致的,但兩者也有所不同。

一方面,作為社會建設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黨的十六大報告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六個更加”的標志性要求,明確地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中,也指出要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另一方面,作為社會建設水平和社會發展程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之后,還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長期奮斗,即使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也需逐步提高,提升和諧發展的水平也將永無止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平谷区| 昌吉市| 上林县| 江华| 瓦房店市| 吴江市| 建宁县| 新乡市| 栖霞市| 滨海县| 饶河县| 子长县| 绵竹市| 苍南县| 朝阳市| 庐江县| 土默特左旗| 临桂县| 海林市| 墨江| 天全县| 德安县| 财经| 永州市| 黄浦区| 从江县| 高雄县| 鄂州市| 财经| 渝中区| 红安县| 中方县| 温宿县| 漠河县| 镇赉县| 邓州市| 湛江市| 吴旗县| 崇左市|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