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經濟核算理論與中國實踐
- 蔣萍 許憲春
- 8891字
- 2019-09-21 01:42:21
SNA研究的最新進展:中心框架、衛星賬戶和擴展研究注3
蔣 萍 劉丹丹 王 勇
隨著SNA(2008)的正式發布,國際社會關于國民經濟核算的研究也在發生變化,人們不再僅僅關注SNA(2008)自身的變化,而是更加關注SNA(2008)的貫徹實施與SNA(2008)貫徹執行情況的評估;不再僅僅關注SNA(2008)中心框架與衛星賬戶,而是將研究范圍擴展到了經濟生產之外。本文在總結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歸納了國際上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的動向與前沿問題,分析了中心框架、衛星賬戶與擴展研究存在的必要性與特點。
一、中心框架研究
(一)基于SNA(2008)變化的研究
自SNA(2008)被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批準并發布以來,人們首先關注的是SNA(2008)與SNA(1993)相比的變化,以及由于種種變化帶來的對本國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國民經濟核算實踐中最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SNA(2008)歸納了國民經濟核算變化的五個主要方面:與資產和資本形成有關的變化,例如,研究與開發支出資本化的處理、知識產權產品概念的提出、武器系統的資本化處理等;與金融工具和金融部門有關的變化,例如,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產出計算方法的變化、養老金權益記錄方法的建議等;與全球化有關的變化,例如,國外移民匯款的處理、轉口貿易的處理、根據所有權變更原則記錄送到國外加工的貨物等;與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有關的變化,例如,澄清了政府和公共部門與其他部門的界限、澄清了政府發放的許可的處理等;非正規部門的處理,SNA(2008)新增了一章來闡述如何測量住戶內部的非正規活動(即非正規部門)和游離于正規統計之外的活動(即未觀測經濟)。
近幾年,中國關于國民經濟核算的研究多集中于這方面,其代表性的團隊研究成果有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開展的系列研究成果和東北財經大學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改革和完善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
(二)SNA(2008)未解決問題的研究
SNA(2008)雖然已經正式出版,但從發展的角度看,它仍然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有些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例如,為了遏制全球氣候變暖而推行的可交易的碳排放許可如何記錄的問題。再比如,為了反映與日俱增的服務外包,SNA改變了對貨物加工的核算方法,對于所有權沒有發生變更的來料加工貿易,不按貨物總額記錄為貨物的進口和出口,而是只記錄加工費,作為服務的進口和出口處理。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網絡貿易、境外第二套住所、國際勞動力轉移、全球制造業、知識產權產品的國際貿易等。此外,對于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的計算,SNA(2008)建議利用一個不含任何服務成分且反映存款和貸款風險的參考利率來計算FISIM,這樣計算的假設是:不同程度的風險由服務要素而非利息來反映,風險較高的客戶應支付較高的服務費用,但是,有人對這個假設是否成立提出了質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活動是否應該在FISIM中反映、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轉換是否應該在FISIM中反映等問題都未達成一致的意見。
SNA(2008)的附錄4中列出了已經出現、然而受時間限制尚需進一步討論的議題,共有四類:與基本核算規則有關的議題、與收入概念有關的議題、與金融工具有關的議題、與非金融資產有關的議題。為了廣泛征詢意見并深入討論,聯合國統計司專門設立了一個網站來討論這些議題。注4
(三)SNA(2008)的實施
SNA(2008)發布后,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ISWGNA)和國民經濟核算專家組(AEG)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SNA(2008)的實施。它們還強調,聯合國成員國要根據全球實施方案,制定實施SNA(2008)的本國方案。澳大利亞從2009年開始實施SNA(2008),是全球第一個實施SNA(2008)的國家。歐盟已制定了2009—2014年分階段的實施計劃,歐盟成員將于2014年9月開始實施新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案。
為了促進各國按照2008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編制國民賬戶,提高成員國的統計能力,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組織相關國際組織編寫了(或正在編寫)一系列有關國民經濟核算的指南、手冊和指導意見,以建立專門的培訓材料知識庫。目前已完成的出版物有:《基于知識產權產品的資本測算手冊》(Handbook on Deriving Capital 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ducts)(2010年)、《資本測算:OECD手冊(第二版)》(Measuring Capital: OECD Manual: 2nd edition)(2009年)、《SNA基礎:構建基本知識》(Essential SNA: Building the Basics)(2010年)、《全球化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National Accounts)(2011年)。正在編寫的出版物有:《金融生產手冊:SNA中的流量與存量》、《SNA(2008)——概念簡介》、《SNA(2008)——編制簡介》、《綜合經濟統計指南》、《快速估算詞匯》、《快速估算手冊》、《構建綜合指標手冊:方法與用戶指南》、《趨勢調查手冊》、《服務業生產者價格指數編制指南(修訂版)》等。
(四)對SNA(2008)貫徹執行情況的評估
按照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的要求,聯合國統計司將定期評價各成員國報告的官方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可用性和范圍,以及在概念上是否符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議。評估內容包括賬戶的范圍、概念與質量。注5
歐盟統計局和OECD于2011年11月開展了對SNA(2008)實施計劃的調查,以了解成員國的實施情況。聯合國統計司與各區域委員會將了解和跟蹤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展情況,以了解SNA(2008)主要概念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實施計劃的安排,監測SNA(2008)的貫徹執行情況,確保恪守官方統計的最佳做法。
(五)中心框架的特點
中心框架針對的是國民經濟總體,描述國民經濟總體的運行過程與結果,歸納起來,中心框架的特點有如下幾個。
(1)將整個國民經濟(或某一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以保證國家層面測算結果的完整性。中心框架描述的是國民經濟總體的運行過程與結果,從研究框架與內容看,它是完整的,這種完整性是對整個國民經濟而言的,不是對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領域而言的。換句話說,根據中心框架提供的國民經濟總體的數據是完整的,分行業的數據就不一定是完整的。例如,從國民經濟總體看,可將社會生產分為三次產業,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構成了完整的生產序列與生產過程。還可將整個社會生產分成20個行業注6,這20個行業反映的也是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與三次產業的每一個階段。但是,從某一個具體行業來看,其生產過程不一定是完整的,比如醫療衛生行業。一提到醫療衛生行業,大多想到的是醫療衛生服務行業,也即歸屬在20個國民經濟行業中的“衛生和社會工作”門類中的“衛生”大類。其實,醫療衛生行業不僅包括服務提供,還包括實物產品的生產,如醫療器械的生產、藥品的生產,這些產品的生產現在歸在制造業,屬于第二產業;還應包括現在歸在第一產業的原材料生產,如西藥制品中用到的玉米等輔料、中藥制劑中用到的農牧產品和動植物等;還應包括醫療衛生產品的運輸與銷售環節。如果將醫療衛生行業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話,醫療衛生行業的統計范圍也應細分為歸屬于第一產業的醫療衛生統計、歸屬于第二產業的醫療衛生統計和歸屬于第三產業的醫療衛生統計,而不僅僅是第三產業中的衛生服務。
那么,為什么分行業的統計范圍要維持這種不全面狀態呢?這是因為要保證經濟總體的可加性,保證各行業的數據加總起來等于經濟總體的數據,避免重復計算,最終保證經濟總體測算結果的完整性。
(2)利于宏觀層面的分析。作為國民經濟管理手段的國民經濟核算實踐工作,它首先保證的是國家層面的管理需求,這是第一位的,這也決定了中心框架必須將整個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正因為中心框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家層面數據的完整性,這就決定了它更利于宏觀層面的分析。例如,國內生產總值就是一個非常綜合地反映一個國家實力的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是進行宏觀分析與決策的重要參照變量。
由于分行業的數據從行業角度看不一定是完整的,所以,在進行中觀層面的分析時很難令人滿意。仍以醫療衛生行業為例,通過中心框架得到的醫療衛生行業增加值反映的只是“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中的衛生行業的服務水平,很難涵蓋全部醫療衛生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服務水平,從這個角度看,衛生行業增加值是不全面的。
(3)更關注生產角度。雖然GDP核算有三個角度:生產角度、收入角度、消費角度,但是,一旦研究視角定位于宏觀,那么,從生產角度研究就是最恰當的。但對于個體來說,對于住戶來說,對接更緊密的是收入與消費,而不是生產,居民個人從事生產的目的在于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滿足人的生存需求。所以,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更關注生產,從住戶的層面來看,更關注收入與消費。
國民經濟核算的中心框架是以生產為主線搭建起來的,由中心框架形成的核心經濟總量指標必定是生產指標。
(4)有利于反映經濟生產,不利于反映社會發展。中心框架中的核心經濟總量指標——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生產總值,這就決定了它利于反映社會生產的總規模。雖然GDP與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GDP的增長有可能給國民帶來更好的福利、提供更好的教育、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但它畢竟不是社會指標,無法反映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二、衛星賬戶研究
中心框架雖然系統嚴謹、范圍全面,但它畢竟是從國民經濟總體角度出發設置的,因此,不可能解決社會實踐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層面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衛星賬戶應運而生。從另一個方面看,衛星賬戶的存在與發展也是SNA靈活性的體現。由于每個國家的發展基礎與發展重點不同,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很難保證不同國家的特殊需要,因此,自SNA(1993)起采用了衛星賬戶的概念。衛星賬戶既保證了國民經濟核算的特殊需要、體現了靈活性原則,又不影響中心框架的國際可比性。
SNA(1993)發布以來的近20年間,衛星賬戶與專門領域問題的研究與發展更為迅速,其代表性成果是一系列國際標準與準則的出臺,例如,綜合環境經濟核算衛星賬戶(SEEA)、住戶衛星賬戶、衛生賬戶體系(SHA)等。與中心框架不同的是,衛星賬戶的研究是以體系的構建為主線開展的,目的是形成相對獨立的自成體系的賬戶體系。而中心框架的研究多集中于具體問題計算方法的選擇或概念范圍變動的討論,整個中心框架的核算體系與核算原則并未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衛星賬戶的研究多為原創性的,中心框架的研究多為補充性的。
從各個國家的統計實踐來看,也將衛星賬戶的編制作為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內容,國民經濟核算涵蓋的范圍不再僅僅是中心框架,還包括了眾多衛星賬戶。特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還對衛星賬戶進行了專門研究。表1列出了部分國家已經編制或正在開發的衛星賬戶。
表1部分國家編制的衛星賬戶

續前表

資料來源:徐強:《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修訂需要考慮的問題》,工作論文,2012。
衛星賬戶與中心框架不同,其特點有:
(1)將某一行業或某一領域視為一個整體,以保證行業統計或該領域統計的全面性。比如,衛生衛星賬戶的研究對象是整個醫療衛生行業,它不僅包括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提供(第三產業),也包括醫療衛生行業實物產品的生產(第二產業)、銷售(第三產業)和原材料的生產(第一產業),由此可見,衛生衛星賬戶是全口徑醫療衛生行業統計的概念。由于衛星賬戶是以某一行業或某一領域為研究對象,考慮的是行業統計的全面性與整體性,因此,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看,難免存在重復計算,所以,將所有行業的衛星賬戶加總起來,不等于國民經濟總體賬戶。或者說,衛星賬戶對于整個國民經濟來說不具有可加性。
(2)生產范圍可以在中心框架基礎上有所擴展。中心框架的生產范圍是既定的,生產范圍一旦確定下來,各個行業統計的內容就嚴格按生產范圍的界限進行統計,這樣才能保證中心框架生產范圍的一致性。衛星賬戶則不然,它可以與中心框架的生產范圍一致,也可以有所擴展。
衛星賬戶按與中心框架生產范圍一致與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衛星賬戶;一類是外部衛星賬戶。內部衛星賬戶的核算范圍和核算規則與中心框架相同,例如,旅游衛星賬戶、環境保護支出衛星賬戶等。外部衛星賬戶的核算范圍或核算規則會發生一些變化。例如,衛生衛星賬戶的生產范圍就擴展到無酬的家庭醫療護理,理由是,它與有酬的家庭醫療護理一樣,提供了服務,就應該有對應的收入,也應該有對應的使用。相反,無酬家庭醫療護理不包括在中心框架的生產范圍內,其價值也不計入國民總收入與GDP中。
(3)是對中心框架的補充,利于中觀層面或某一領域問題的分析。中心框架在體系上具有嚴密性與整體性,整個賬戶序列是完整的。為了保證這種完整性,不可能將所有部門所有的活動細節全部納入中心框架中,那樣會使整個體系過于繁雜,且會削弱賬戶的整體性表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引入了衛星賬戶,衛星賬戶是對中心框架的補充。由于衛星賬戶多數是從行業的角度或某一領域的角度切入的,所以它比較適合分析中觀層面的問題。
(4)仍然側重生產。行業發展的最直接度量指標是生產結果,所以,衛星賬戶仍以生產規模與水平的測算為重點,即使同度量單位可以從“價值指標”擴展到“實物指標”。
與SNA(1993)相比,SNA(2008)明顯的一大變化是:對衛星賬戶的內容進行了擴展與補充,將SNA(1993)之后開發的衛星賬戶納入了SNA(2008),如旅游衛星賬戶、環境核算衛生賬戶、衛生衛星賬戶、未付酬的住戶活動衛生賬戶等。“自成體系”的衛星賬戶從此“名正言順”地納入了“國民經濟核算”序列,不再是游離于國民經濟核算之外的可有可無的內容。由于各個國家的統計基礎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貫徹執行國民經濟核算的程度可以不同,衛星賬戶也可以暫緩編制,但這不是否定衛星賬戶作為國民經濟核算重要組成部分的理由。
三、擴展研究
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在2012年的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提交的報告指出:“有一些研究問題雖然無論從實施的角度看,還是從迫切性的角度看,都與進行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框架無關,但仍應在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和國民經濟核算專家組(AEG)的工作方案中占有一定的優先地位。”注7目前列入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視線的研究主要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測度與經濟和金融工作組的工作。
(一)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的測度
GDP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衡量經濟業績的指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GDP所反映的經濟增長與普通民眾對其生活狀況的感受存在差異。為了有效測度發展、財富和幸福感,需要開發一套比GDP包容范圍更廣的指標。
2007年,OECD、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羅馬俱樂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國際組織聯合舉辦了主題為“超越GDP”(Beyond GDP)的高層研討會,旨在開發出一套包含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在內、能夠更好地測度發展的指標體系,以彌補GDP指標的不足,為決策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注8
歐盟統計局將“超越GDP”行動的主要任務總結如下:
(1)以高度綜合的環境指標和社會指標作為對GDP的補充;
(2)為決策提供實時信息;
(3)更準確地反映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狀況;
(4)開發一個歐洲可持續發展計分板;
(5)擴展國民經濟核算賬戶,將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包括進來。
2008年,應法國總統薩科奇的要求,斯蒂格利茨和阿瑪蒂亞森等經濟學家成立了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測度委員會(CMEPSP),該委員會的目的是闡明GDP指標在測度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方面存在哪些局限性,以及如何開發出更適合測度社會發展的指標。經過一年的研究,委員會于2009年9月發布了《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測度委員會的報告》。該報告區分了對當前福祉的評估和對可持續性的評估。當前福祉既與經濟資源(如收入)有關,也與人們生活的非經濟方面有關(他們做了什么,能做什么,感覺如何,生活的環境如何)。這些福祉的水平是否能夠持續,取決于影響我們生活的資本存量是否能夠傳遞給子孫后代。
迄今為止,OECD已舉辦了三屆與測度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有關的論壇,2007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辦的第2屆論壇發起了主題為“測度社會發展”的全球計劃,2009年在韓國釜山舉辦了主題為“描述發展、構建愿景、改善生活”的第3屆論壇。2012年10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辦了主題為“為發展和決策測度福祉”的第4屆論壇,進一步討論相關問題。
2009年6月,OECD統計委員會召開第6次會議,討論如何更好地測度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統計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的作用,以及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等社會經濟指標與人們實際感受之間的差異。
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測度的相關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消費和收入,而不僅僅是生產。由于GDP無法很好地反映居民個人的收入與消費水平,因此,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的測度建議將收入和消費與財富結合起來,并將收入范疇擴展到非市場活動與閑暇,以全面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
(2)注重微觀,注重從住戶的角度進行研究。從住戶角度來測度收入、消費和財富,包括完善住戶收入和消費的統計數據、編制住戶資產負債表、拓展收入指標以將住戶非市場活動和閑暇時間包括在內。
(3)從經濟發展擴展到社會進步。“超越GDP”行動建議用五組指標對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進行綜合測度,包括GDP、擴展的GDP、社會指標、環境指標、福祉。五組指標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OECD“超越GDP”行動發布的指標
每組指標包括若干具體指標,如擴展的GDP包括調整后的凈儲蓄、環境可持續的國民收入、真實發展指標、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標、可持續國民收入。
(4)更注重主觀指標。從多個維度來測度生活質量和福祉,尤其是主觀幸福(SWB),開展收入和生活條件調查等專項調查,提供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的數據。
(5)擴展到實物指標。建議采用一組實物指標來對可持續性的環境方面單獨進行監測。
目前,有關經濟業績和社會發展測度的主要研究都集中在發達國家,如歐盟、OECD國家,而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推進發展中國家的相關研究,促進測度結果的國際比較。
(二)經濟和金融統計工作組的工作
經濟和金融統計工作組(Inter-Agency Group o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tistics)成立于2008年12月,成員包括國際清算銀行(BIS)、歐洲中央銀行(ECB)、歐盟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工作組主席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和金融統計工作組創建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創建的主要目的是及時收集和發布國際經濟和金融統計數據,以避免再次出現類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暴露了官方統計中存在的兩大問題:數據的獲得性受限且存在巨大的數據缺口,人們無法根據所需數據對危機做出系統警示和預測。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部門從兩個方面著手改進:第一,更加及時地對更廣泛的用戶發布數據,使用戶更容易獲得所需數據;第二,收集新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因金融危機而產生的新的需求),彌補數據缺口,監測經濟活動的快速變化。由于該項工作需要全球性的、互相協調的觀念和行動,所以該工作組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聯手六大國際機構共同組成。
在改善數據獲得性方面,工作組于2009年4月開通了全球主要指標(GPI)發布網站注9,該網站目前發布的主要指標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以“多國一表”(cross-country)方式注10提供G20國家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五個成員國(這五個成員國不包括在G20中)的宏觀經濟指標,包括GDP、消費者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失業率、工業總產出、貨物進出口、短期和長期投資利率、對外賬戶等。第二部分提供所有的G20國家和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五個成員國五方面的指標體系——實際部門的指標(real sector indictor),包括名義GDP及按支出法計算的GDP各組成部分、實際GDP、人口等;對外部門指標(external sector indictor),包括短期國際流動、對外負債等;金融部門指標(financial sector indicator),包括中央銀行資產和負債、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政府金融部門指標(Government finance sector indicators),包括政府稅收、支出、負債等;市場部門指標(Market sector indicators),包括市場利率、消費者和生產者價格指數、工業產出、失業率、匯率等。
全球主要指標發布網站具有幾個特點:(1)強調高頻率和及時發布數據;(2)側重對金融、財政數據的發布;(3)以“多國一表”的形式提供數據,便于國際比較;(4)對G20國家和FSB的五個成員國,GPI提供了以下三類鏈接:該國中央銀行官方網址及中央銀行發布的相關數據鏈接、以SDDS或GDDS標準發布的該國匯總數據鏈接、該國統計部門官方網址鏈接。今后,GPI網站將不斷擴大發布數據國家的范圍,還將提供數據分析報告供用戶參考,使用可比較的計量單位提供跨國數據,進一步加強數據的國際比較。
在彌補數據缺口、滿足數據需求方面,工作組確定了四個需要加強的方面:(1)金融、財政部門,特別是那些沒有建立數據發布機制的部門;(2)部門資產負債表,特別是針對那些非金融公司和住戶部門數據的發布;(3)住房價格以及與住房有關的數據,在住房數據發布頻率和數據發布詳細程度等方面,不同國家之間差距較大;(4)最終風險/信貸轉換工具,風險依賴于信貸的規模和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系。此外,工作組還尋求與金融穩定委員會(FBS)合作,共同尋找數據缺口并提供建議來加強數據收集、提供能夠更好地反映經濟系統風險的指標、強調國際合作在預防全球經濟系統風險中的重要性。目前,工作組與金融穩定委員會向G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提交了一份報告,該報告針對彌補數據缺口提出了20條建議,同時針對G20國家在金融危機和信息缺失方面確定了四個主題:聚集在金融部門的風險、跨境金融聯系、國內經濟面對沖擊的脆弱性、加強交流。
四、結束語
一提國民經濟核算,很多人想到的是GDP,想到的是中心框架,這是一個不小的誤區。中心框架、衛星賬戶與相關擴展問題的研究都是國民經濟核算的研究內容,這三部分內容不是可有可無的,更不能互相替代。
在國民經濟核算實踐中,由于各國統計能力的限制,中心框架、衛星賬戶與擴展研究的實踐并不是同步進行的,在分步實施國民經濟核算方針的指導下,暫時沒有能力將所有內容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國家,大多以中心框架的實施為起點,所以,有人誤以為衛星賬戶和擴展研究是可有可無的,誤以為國民經濟核算工作不包括衛星賬戶編制和擴展研究計劃是理所應當的。實際上,國民經濟核算實踐中是否將全部內容包括進來,體現的是一國統計能力的差異。由于各國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發展的重點不同,所以,各國國民經濟核算的重點是不同的,或者說并未將全部內容包括在本國的國民經濟核算實踐中,但這不是否定各個層次國民經濟核算內容同時存在的理由。
中國的2002版國民經濟核算方案已經運行了十年,有必要再次修訂,這一點已得到了大家的共識。從現有的討論中,大家關注較多的仍集中在中心框架,這也是中國國民經濟核算修訂必須重點考慮與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僅將注意力集中于中心框架未免不夠全面。對于中國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口大國,很多問題具有特殊性,需要進行專門研究,因此,更需要對衛星賬戶的編制(如衛生衛星賬戶、住戶衛星賬戶、研究與開發衛星賬戶、環境衛星賬戶等)和社會發展測度方法進行研究。在修訂的過程中,只有把握住國際上的最新前沿,既考慮中心框架的修訂,也考慮衛星賬戶及相關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的測度,才能將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研究與實踐推向深入。
- 審計全流程技術操作實務指南
- INSTANT Citrix XenDesktop 5 Starter
- Pentaho Business Analytics Cookbook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Financial Management
- Splunk:Enterprise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 Delivered
- 讓財報說話:世界500強CFO帶你輕松讀財報(鮮讀版)
- 審計綜合模擬實訓
- SAP ABAP Advanced Cookbook
- 財務審計實務指南
- 財務建模與綜合估值:數據研磨、模型校準、動態估值
- 陜西國家統計調查專題研究集萃(2006—2015)
- 中國政府統計問題研究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 IBM SPSS Modeler Cookbook
- 內審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