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注32

鄭學工 董 森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狀況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服務業各行業增加值作為GDP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長速度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判斷。要正確反映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應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反映其物量變動,這就涉及不變價增加值核算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世界各國的服務業均得到了較快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與其他行業相比,服務業的生產活動復雜多樣、變化迅速、覆蓋面廣,是國際上公認的統計與核算的難點,加之與服務業各行業相關的價格指數編制難度大,因此,各國均把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作為研究改進的重點,并且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得出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我國從1985年開始進行不變價增加值的年度核算,歷經數次修訂,核算方法逐步完善(許憲春,2004)。但是,也應看到,我國服務業統計基礎相對薄弱,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從不變價增加值核算的方法論出發,在深入研究一些先進國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改進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法。

二、不變價增加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不變價增加值核算與現價增加值核算在性質和作用上有較大差異:現價核算是按照核算期現行價格來計算增加值,用以反映經濟的規模和結構;不變價核算是按某一固定時期的價格來計算增加值,用以反映經濟的實際(物量)變化情況。因此,不變價核算通常是在現價核算的基礎上,采用適當的方法區分價值變化中的價格變化和物量變化,具體核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價格指數縮減法(Deflation)

價格指數縮減法(簡稱縮減法)是利用現價價值量等于物量乘以價格指數這樣一個關系,用價格指數對現價價值量進行縮減,也就是用現價價值量除以價格指數,最后求出物量值。根據縮減的對象和途徑,縮減法又分為單指標縮減法(簡稱單縮法)和雙指標縮減法(簡稱雙縮法)。

單縮法是指直接利用價格指數縮減當期現價增加值,求得當期不變價增加值。采用單縮法的隱含假定是總產出和中間投入的價格變化幅度相同。一般來說,單縮法所利用的價格指數是與總產出相對應的生產價格指數或消費價格指數的相關項,但也經常利用工資率指數等與投入相關聯的價格指數作為替代。

雙縮法是分別利用產出價格指數和中間投入價格指數縮減當期現價總產出和中間投入,得出不變價總產出和中間投入,以不變價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得到不變價增加值。實踐中,使用雙縮法的國家在計算不變價中間投入時,通常在供給/使用框架下進行。盡管各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對投入的貨物和服務進行縮減時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對中間投入的縮減都是在細分類的水平上進行的,并區分了國內生產的商品和進口商品(OECD,1996)。

(二)物量外推法(Quantity Extrapolation)

物量外推法(簡稱外推法)是在基年價值量的基礎上,外推出按照基年價格計算的報告期的物量值,也就是不變價數據。具體的方法是:先求出物量的相對數qit/qi0,即第i個產品(或行業)在報告期t的物量與在基年0的物量的比值,再乘以基年的價值量,推導出報告期的物量值(朱之鑫、許憲春等,2012)。外推法也要盡量建立在產品或行業細分類的基礎上,物量指標對產出或投入的覆蓋面要全,并且要對質量變化做適當調整。很多國家對這種方法進行改進后,用于計算工業和服務業生產指數。

外推法也包括單指標外推法(簡稱單外推法)和雙指標外推法(簡稱雙外推法)。單外推法是指假定總產出和中間投入的物量變化幅度相同,即增加值率保持不變,利用物量指數乘以基期增加值,求得當期不變價增加值。根據所采用的物量指數的不同,單外推法又可以分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和投入關聯指數外推。雙外推法就是分別利用產出物量指數和中間投入物量指數乘以基期的總產出和中間投入,求得當期不變價總產出和中間投入,兩者之差即為當期不變價增加值。

(三)外推縮減法

外推縮減法也屬于雙指標法,是利用對應產出的物量指數外推基年總產出,用價格指數縮減現價中間投入,然后二者相減得到不變價增加值(理論上也可以反過來,但通常不采用)。外推縮減法作為外推法和縮減法的融合,其不變價總產出和中間投入的計算方法也分別與外推法和縮減法相同。

(四)直接基年估價法(Direct Base Year Valuation)

直接基年估價法也稱基年價格估價法,是把產品價格固定在某一時期或時點,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作為計算不變價的固定價格,用報告期的數量乘以基年的固定價格,得到不變價的數據。直接基年估價法被大多數國家用于農產品和為自己最終消費使用而生產的產品。

三、國際上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的主要做法

本文選取了部分OECD國家注33,在研究各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年度核算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按行業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梳理(見附表1)。為了便于進行國際比較,我們將國外所采用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SIC3)轉換為我國最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下文中列出了國外各行業常用的計算方法以及價格指數注34和物量指數。

(一)批發業和零售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產出隱含價格指數注35、消費價格指數(零售價格指數)、生產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經上述某種價格指數縮減的銷售額指數以及產品銷售量指數等。

(二)交通運輸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客貨運輸量指數、客貨運周轉量指數以及其他復合產出物量指數,也采用基于經消費價格指數縮減的營業額指數;其次為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生產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等。

(三)住宿和餐飲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也使用住宿費價格指數;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使用的物量指數是賓館過夜天數、經消費價格指數縮減的營業額指數、不變價居民消費支出指數等;單縮法也比較常用,使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零售價格指數)等。

(四)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生產價格指數、產出隱含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等;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利用投遞物品數量或通話分鐘數計算的產出物量指數,也利用經消費價格指數縮減的營業額指數等。

(五)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生產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其次為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雇員人數指數。

(六)貨幣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服務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為雇員人數指數和工作時數指數;其次為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有各種復合價格指數、工資率指數、生產價格指數;另外,有較多國家利用經消費價格指數(零售價格指數)或GDP縮減指數縮減的存貸款額指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

(七)保險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工資率指數、居民消費支出隱含價格指數以及利用保險合約數量指數計算的產出隱含價格指數;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基于合約數的產出物量指數以及經消費價格指數縮減的保費收入指數;另外,部分國家也常利用雇員人數指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

(八)房地產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生產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房租價格指數,以及利用建筑總產出計算的隱含價格指數;其次為單縮法或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常用的物量指數是房屋存量指數或產權交易次數指數。

(九)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也使用綜合投入價格指數、工資率指數等。

(十)研究和試驗發展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雇員人數指數;其次為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工資率指數和綜合投入價格指數。

(十一)居民服務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不變價營業額指數等;單縮法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消費價格指數縮減。

(十二)教育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雇員人數指數;其次為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和居民消費支出隱含價格指數,也使用綜合投入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等。

(十三)衛生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也使用綜合投入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等;其次為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是雇員人數指數以及其他復合物量指數。

(十四)社會工作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利用工資率指數應用單縮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其次為利用雇員人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

(十五)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雙縮法,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其次為產出關聯指數外推法,常用的物量指數為不變價居民消費支出或營業額指數,以及基于影院入場人數、廣播和電視小時數、觀眾人數和彩票數量計算得到的產出物量指數。

(十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各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利用雇員人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其次為利用工資率指數應用單縮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

綜上所述,在各個服務業行業中,盡管不同國家所采用的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各不相同,但單外推法的使用頻率最高,雙縮法次之。對于單外推法,各種產出物量指數常被應用于市場性服務;而雇員人數指數等投入關聯指數則被廣泛地應用于非市場性服務。對于雙縮法,各國最常用的價格指數是消費價格指數及其相關構成項;其次是生產價格指數,主要用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此外,各種隱含價格指數和工資率指數也被各國廣泛使用。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越來越多的行業編制和使用生產價格指數(Roslyn Swick、Deanna Bathgate、Michael Horrigan,2006)。

四、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的比較

通過研究不變價增加值核算理論和各國的具體實踐我們發現,雖然從理論上講各種方法有優劣之分,但在實踐中卻要根據基礎數據的情況靈活選用核算方法。下面,我們從理論到實踐對各種核算方法及價格指數做一比較。

(一)縮減法與外推法

一般而言,縮減法要優于外推法,特別是對于市場性服務,這主要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價格調查比同等樣本量的數量調查更具代表性。不同生產者生產的同一種貨物或服務產品價格不會相差太大,但數量卻可能有顯著差異,并且一種產品在短時間內價格的變動幅度通常要小于其數量的變動幅度。另外,價格信息比物量信息更容易收集和匯總,因為所有價格都是以共同單位表示的,而表示物量的單位卻很多。二是用價格指數縮減現價數據能夠較好地處理貨物和服務在質量上的變化。由于質量變化應記入物量變化而不是價格變化,因此,價格指數通常是按某種固定的一籃子產品方法編制,所比較的貨物或服務的質量在兩個時期內保持不變,并且考慮了新產品和消失產品所引起的質量變化,可以反映純粹的價格變化;而使用物量指數,對質量變化的調整比較困難,除非掌握同質產品非常詳細的信息。鑒于上述兩點原因,與外推法相比,縮減法能夠更好地反映貨物或服務的物量變化。

也應看到,縮減法對價格指數的準確性、覆蓋面和詳細程度等要求較高,而外推法可以在找不到合適的價格指數或缺少現價數據的情況下,起到直接計算不變價數據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非市場性服務,這也是外推法在實踐中優于縮減法的地方。實踐證明,單外推法在很多行業常優于單縮法,主要是由于單外推法的隱含假定在實際情況下更為合理,因為短期內產品的生產工藝一般是固定的,因而產出量和投入量的比率(或增加值率)也是相對穩定的,而總產出和中間投入的價格變動往往并不一致。

(二)單指標與雙指標

從理論上講,不管是外推法還是縮減法,雙指標都要優于單指標,主要是由于它考慮了產出和投入兩個方面的因素,并以余項計算出不變價增加值,這與增加值的定義是相符的。因此,雙縮法被認為是所有方法中最理想的不變價核算方法。但是,其前提就是要有較好的產出和投入的現價數據,價格指數應盡量合理,否則也會影響不變價核算的結果。在實踐中,當價格或物量數據質量不高時,由于雙指標法求出的不變價增加值的誤差是產出指標和投入指標的誤差合計(Thomas Peter Hill,1971),特別是當中間投入占總產出的比重很大時,增加值作為差值只占很小一部分,會對誤差極為敏感(SNA,2008),因而采用雙指標法可能會造成不變價增加值的計算結果不穩定,需要考慮采用單指標法。

(三)生產價格指數與消費價格指數

從理論上講,生產價格指數要優于消費價格指數。因為生產價格指數直接度量貨物和服務產出的價格,而消費價格指數主要針對最終消費的貨物和服務。如果要用消費價格指數縮減產出,就一定要考慮產出中住戶消費所占的份額,以及該組產品中中間使用與最終使用之間在價格變化和構成方面的差異。另外,消費價格指數是以購買者價格而不是基本價格來度量價格變化的,如果用其縮減產出,就要考慮貿易和運輸加價的變化以及產品稅率和補貼率的變化,并作相應調整。但是,如果一項服務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沒有任何媒介,那么消費價格指數及其細分類就可以作為生產價格指數的替代。

(四)直接基年估價法

與縮減法和外推法相比,直接基年估價法很直觀且簡便易行,是拉氏定基物量指數最基本的形式,可以根據產品產量和價格直接計算出總產出。同時,由于各年產品的價格都是相同的,基年和權重都固定在一個年份,因而不同年份的不變價數據可以直接相加,便于進行物量和價格因素的分析。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用于農業或采礦業,因為這些行業的產品以標準的數量單位交易,并且具有同質性,價格較容易觀測,但這些條件并不適用于服務行業(Matt Berger,2008)。在價格變動較大、產品更新較快的情況下,編制繁多的不變價標準目錄投入的工作量會很大,選取的代表品或者規格品很難適應產品更新換代的要求,固定的權重也不能及時反映價格和物量的變化。因此,很少有國家采用這種方法計算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

五、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法(見附表2)正逐步完善,但是,通過與OECD國家對比可以看出,其與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仍存在一些差異。

(一)大部分行業采用單縮法

從國外情況來看,在絕大多數行業中,采用雙縮法的國家要多于采用單縮法的國家。而在我國,由于現價服務業增加值主要采用收入法計算,不直接計算中間投入,并且十分缺乏中間投入的價格指數,因此,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除少數行業采用單外推法外,其他行業均采用單縮法。但是,當總產出和中間投入的價格變動不同時,計算結果會出現較大偏差。

(二)缺乏理想的生產價格指數

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采用的價格指數較為單一,服務業生產價格指數缺口較大。目前,可以利用的價格指數主要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服務項目價格指數及相關子項目。但是,由于很多生產性服務活動的對象不是居民,這些服務活動實際上沒有對應的消費價格指數。在這種情況下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相關子項目代替,會影響不變價增加值的準確性。

(三)缺少科學編制的工資率指數

我國非市場性行業的增加值較多采用職工平均工資指數進行縮減,與國外的做法基本一致。但是,與先進國家編制的工資率指數不同的是,我國編制職工平均工資指數的基礎資料不完整,沒有小時工資和按人員級別的分類,無法反映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時間等變化,且調查范圍不夠全面,因此,計算結果有可能高估或低估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速。

(四)部分物量指標缺乏代表性

按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很多行業因缺乏匹配的價格指數而采用物量外推法來計算不變價增加值,在我國,也有部分行業采用這一做法。但是,在我國現行的統計制度中,一些行業難以找到比較合適的與產出或投入相關聯的物量指標,只能利用一些相關指標代替,但這些指標對目標變量的代表性不強。

六、探索改進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

針對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建議,我國的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深入開展供給/使用核算研究

從各國的實踐可以看出,用雙縮法核算不變價增加值的難點在于不變價中間投入的計算,而供給使用表提供了一個計算不變價中間投入的框架。供給使用表是投入產出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聯合國最新發布的SNA(2008)中更加突出了它的作用。在供給/使用核算框架內,可以對來自不同統計渠道的有關貨物和服務流量的統計數據進行一致性檢驗,也可以利用產品流量法對各種貨物和服務的總供給與總使用進行平衡。產品流量法是供給使用模型的實際應用,其平衡功能并不是停留在總量層面上,而是分行業細類,甚至是分產品的平衡,從而可以實現GDP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的協調一致,同時也彌補了雙縮法易受基礎數據質量影響的不足。

目前,很多先進國家在供給/使用框架下,利用雙縮法核算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即使是當年供給表中的“制造矩陣”和使用表中的“中間使用矩陣”數據不全時,也可以采用(Vu Quang Viet,2009)。因此,我國在深入開展現價供給/使用核算研究的基礎上,應加強不變價供給/使用核算的研究工作,以解決缺少中間投入數據及其價格指數等問題。下面,舉例說明上述方法的具體步驟。

(1)利用基年供給表“制造矩陣”的構成和當年分行業的總產出(見表1陰影下方),即根據基年分行業總產出中每個產品所占的份額分劈當年分行業的總產出,推算出現價供給表“制造矩陣”(見表1陰影部分),進而得到完整的現價供給表。

表1現價供給表


image

注:白色方框內為已知數據。

(2)利用相關價格指數縮減現價供給表,獲得分產品的不變價總供給和分行業的不變價總產出(見表2陰影部分)。

表2不變價供給表


image

(3)利用基年分行業增加值率和當年分行業總產出推算現價使用表中的分行業中間投入合計和增加值(見表3陰影部分);令現價使用表中的總使用等于現價供給表中的總供給,進而得到分產品的中間使用合計(見表3陰影部分)。

表3現價使用表


image

(4)分產品縮減現價使用表中的最終使用以獲得分產品的不變價最終使用(見表4陰影部分),并且令不變價使用表中的總使用等于不變價供給表中的總供給。

表4不變價使用表(a)


image

(5)用不變價總使用減去不變價最終使用以獲得分產品的不變價中間使用合計(見表5陰影部分),進而得到分產品的中間使用隱含價格指數(現價中間使用合計除以不變價中間使用合計)。

表5不變價使用表(b)


image

(6)利用分產品的中間使用隱含價格指數和基年使用表中的中間投入構成得到分行業的中間投入隱含價格指數,進而得到分行業的不變價中間投入合計和增加值(見表6陰影部分)。

表6不變價使用表(c)


image

(二)拓展和改進不變價核算的基礎數據

雖然在基礎數據存在缺口時,也可以利用供給使用表核算不變價增加值,但是,由于這種情況下表中的部分構成項并非利用基礎數據獨立計算得到,無法對不同數據進行交互核對,因而影響了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改進我國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除了發揮供給/使用框架作用,還應在建立、健全基礎數據等方面做出努力。

1.在部分行業建立服務業生產價格指數

(1)交通運輸業。這些行業目前是利用客貨運(輸油氣)周轉量指標,通過物量外推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但是,由于物量外推法容易受到數量指標的代表性和數據質量的影響,難以準確反映服務的實際變化,因而可能會高估或低估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速。同時,由于這些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對較大,因此,應學習先進國家的做法,建立相關的服務業生產價格指數。

(2)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業和商務服務業。這些行業目前是利用我國核算人員自行編制的職工平均工資指數,通過縮減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這種方法的隱含假定是職工平均工資的變動代表了勞動者報酬乃至增加值的價格變動,適用于勞動生產率變化較小,且勞動者報酬占增加值的比重較高的非市場性服務。但是,由于上述行業市場性較強、結構和質量變化較快,僅用職工平均工資指數無法準確反映服務價格的變動,有可能高估或低估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速,并且這些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建立相關的服務業生產價格指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理想方法。

(3)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倉儲業。目前,這些行業利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縮減計算不變價增加值。由于這些行業中的大部分活動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因此,在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中沒有與裝卸搬運業和倉儲業相關的分類,故這些行業只能用服務項目價格指數這一總指數進行縮減。但是,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不能準確地反映這些行業的價格變動,因而應研究建立相關的服務生產價格指數。

2.完善現行的統計方法制度

(1)改進工資率指數的調查和編制方法。為了滿足科學研究、教育、社會工作、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非市場性服務,利用工資率指數計算不變價增加值的需要,我國應學習先進國家的做法,建立更為完善的勞動工資調查制度,改進調查方法,增加按小時工資和按人員級別的分組,以反映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時間的變化,并且將調查對象的范圍擴展到全行業,從而編制出更為科學的工資率指數。

(2)逐步提高物量指標的代表性。對于金融、衛生等不宜采用縮減法的行業,應研究改進統計調查制度,設置或增加與不變價增加值核算相關的物量指標,并且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利用多個與產出或投入相關聯的物量指標計算出復合物量指數,以提高物量指標的代表性和數據質量。這樣也可以擴大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的選擇范圍,避免過分依賴單縮法。

(3)完善現有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我國現有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一些分類價格指數已用于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中,但是,這些價格指數與相應的行業并不完全匹配。如醫療保健服務價格指數用于計算衛生服務的不變價增加值,但其中包含了保健服務,與衛生服務口徑不完全匹配;再如文娛費價格指數用于計算“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一門類中所有大類的不變價增加值,但其中缺乏與各大類一一對應的細分類,無法準確反映各大類的價格變動。因此,應增加或調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相應的細分類,使之能夠滿足不變價服務業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附表1OECD國家中各種核算方法的采用率(%)


image

續前表


image

注:1.本表采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

2.因OECD國家的行業分類與我國有所不同,雖經調整,但仍有部分行業不能一一對應。

附表2我國服務業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image

續前表


image

資料來源:《中國非經濟普查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霍城县| 桐乡市| 衡东县| 高青县| 肇州县| 伊宁县| 远安县| 滨州市| 土默特左旗| 东宁县| 兴义市| 邵武市| 皋兰县| 化州市| 万全县| 德化县| 莎车县| 蓝山县| 界首市| 璧山县| 阿尔山市| 防城港市| 大姚县| 泽州县| 泸溪县| 项城市| 桂平市| 德昌县| 徐水县| 三门县| 阿克| 石首市| 苍梧县| 名山县| 隆化县| 昭觉县| 盐津县| 工布江达县| 平安县|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