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
19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20世紀初至今,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堅持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與體制機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是開放的科學,是在實踐中發展的科學。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歷久彌新、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20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在建立和發展的實踐中經歷了跌宕起伏、艱難曲折。有蘇聯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等社會主義成功的經驗,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得巨大成就的經驗,同時也有蘇東劇變的教訓,有中國社會主義在發展中走過彎路的教訓。可以認為,這些都是社會主義發展中極其寶貴的財富。它既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鞏固和完善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也說明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實踐的過程。我們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1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其主題經過了由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如何取代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如何在與資本主義共存、交流和沖突、對抗中發展自身的重大轉換。這些重大轉換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更加注重實踐的創新和開拓新的現實,從而為人們樹立起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趨勢的信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