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珠三角城市服務業競爭力和相似度的比較研究

張光南 梁雯 劉洋 等[1]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發展現狀,并采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Krugman專業化指數,對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的產業競爭力和產業同構程度進行比較研究發現,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的產業同構程度較為嚴重,而且各城市服務業的具體優勢產業存在差異。本文認為在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應考慮各城市的比較優勢和專業化程度,采取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策略發展珠三角服務業。

關鍵詞:珠三角;服務業;比較優勢;專業化指數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核心由“技術和產品”向“應用和服務”轉變。世界服務業在知識、技術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動下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動力。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近年來服務業發展也較為迅速,第三產業增加值逐年增加。同時,廣東省政府不斷推進珠三角地區的一體化進程使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區域一體化進程可能促進城市間的優勢互補,實現其共同發展,使整個地區服務業競爭力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城市間產業結構的同質從而加劇競爭。目前珠三角各城市分別制定了服務業定位戰略規劃,但未充分考慮競爭優勢的比較,導致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因此,在珠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從各城市的產業競爭力和相似度入手,分析珠三角地區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識別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珠三角服務業發展現狀

本文根據珠三角各市歷年統計年鑒研究發現,2004年至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通過比較各個城市服務業增加值發現,2010年服務業規模由高到低為: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門、珠海、肇慶。相較于2004年,增幅最大的城市為:東莞、惠州、中山;其次為:佛山、肇慶、廣州、深圳;珠海、江門相對于其他城市增幅較小??紤]人口因素,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務業人均增加值較高的為:深圳、東莞、廣州,相較于2004年服務業人均增加值增幅最大的城市仍是東莞、惠州、中山。

(一)廣州市

2004年至2010年,廣州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近三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7.77%、13.70%、17.92%。到2010年底,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557.4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1.01%;服務業就業人數為397.72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50.40%。

從各行業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下降,已由2004年的18.84%下降至2010年的11.39%。而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兩個現代服務業則發展迅速,增加值比重分別由2004年的10.53%和6.87%上升到2010年的11.84%和10.23%,房地產業增加值比重在2009年甚至高達12.69%。同時,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在近幾年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由2004年的10.49%上升到2010年的13.12%。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兩個行業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較2004年均有小幅的增長。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的增加值比重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

直至2010年底,就業人數比重最高的是批發和零售業(33.88%),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9.5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9.40%),就業人數比重最低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3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98%)。

(二)深圳市

2004年至2010年,深圳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漸上升。到2010年底,深圳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051.6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72%;服務業就業人數為341.75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48.46%。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的比重在2004年至2007年持續下降,而在近幾年出現波動上升。金融業發展迅速,到2010年底,已成為深圳市服務業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一個行業,達到25.75%。房地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經歷一個先升后降的波動過程,2010年為12.43%。在其余的11個行業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比重持續波動,2010年與2004年基本持平;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三個行業增加值比重有小幅上升;除此之外,其他行業增加值比重均有所下降。

到2010年底,深圳服務業各行業的就業比重較高的是批發和零售業(37.2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3.07%)、住宿和餐飲業(8.08%),而教育(2.76%),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6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8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73%)的就業比重較低。

(三)佛山市

2004年至2010年,佛山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后,在近幾年呈現回升趨勢。到2010年底,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03.6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38.96%下降到35.45%;服務業就業人數為149.78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比重由2004年的28.07%上升到39.30%。

從各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的比重呈持續下降,由2004年的16.52%下降至2010年的7.82%。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發展迅速,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由2004年的10.68%和5.3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5.82%和9.35%。相對于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這兩個行業增加值比重先升后降;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五個行業卻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

到2010年底,就業人數比重最高的是批發和零售業(44.33%);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11.0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9.14%);就業人數比重較低的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1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6%),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0.90%)。

(四)東莞市

2004年至2010年,東莞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到2010年底,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69.0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8.72%;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3.92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55.8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三個行業在服務業中占據重要地位,2010年上述三個行業的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20.14%、19.61%、15.20%。其他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均較小,變化亦較小,對東莞市服務業發展的影響較弱。

(五)珠海市

2004年至2010年,珠海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至2007年逐年下降后,近幾年內出現了波動,而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2004年,第三產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基本低于全市GDP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底,珠海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14.2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55%;服務業就業人數為50.33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47.77%。

2004年至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服務業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從2004年的11.19%下降到2010年的4.94%,已不是影響珠海市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行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發展迅速,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04年的11.22%和4.85%上升為2010年的14.99%和10.88%,躍居為服務業中增加值比重第二、第三的行業。在其余的十個行業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五個行業增加值的比重有所增加,而其余行業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

到2010年底,各個行業的就業比重較高的為批發和零售業(43.9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8.52%),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6.79%);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2.1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62%),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0.84%)等幾個行業的就業比重較低。

(六)中山市

2001年中山市第三產業增加值159.19億元,到2010年增長到725.81億元,年均增長率18.52%。201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9.2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低于同期GDP和工業增加值增速2.5和4.7個百分點。

服務業各行業發展呈現積極變化態勢,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2010年,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為70.19億元和95.59億元,較2009年分別增長16.20%和38.5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行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6.21億元、154.19億元和42.80億元,分別增長9.39%、22.16%和28.87%。

總體而言,中山市的服務業依然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有所發展,但仍滯后,服務業結構有待調整優化?,F階段,中山的商品流通、餐飲、修理、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還占據很大份額,而依托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經營方式、組織形式發展的新興服務業則相對不足。同時,人才的培養、儲備不足,對現代服務業層次的提升形成了瓶頸式制約?,F代物流、科技研發、信息技術、電腦軟件、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所需的高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從服務業增加值的構成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等傳統的服務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30%左右;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新興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20%左右。

(七)江門市

2004年至2010年,江門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卻先降后升,第三產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在2004年至2008年低于GDP的增長速度,在近兩年高于GDP的增長速度。2010年年底,江門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81.1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01%;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5.17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26.25%。

2004年至2010年期間,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21.37%上升到2010年的24.4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比重則從2004年的15.64%下降到2010年的11.01%。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增加值比重有比較明顯的提高,分別由2004年的7.03%和4.98%上升到2010年的10.72%和7.72%。

直至2010年底,就業人數比重最高的是批發和零售業(38.86%);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14.59%),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1.9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96%),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0.56%)最低。

(八)肇慶市

2004年至2010年,肇慶市服務業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GDP比重沒有大的變化。到2010年底,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38.9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42%;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3.19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26.72%。

到2010年,增加值比重較大的服務行業有:批發和零售業(23.32%)、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3.53%)、房地產業(10.83%)。金融業增加值比重有較明顯的增長,由2004年的2.24%上升為2010年的6.4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其他服務業則保持穩定的發展,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不變。

(九)惠州市

2004年至2010年,惠州市服務業發展迅速,增長速度基本超過了地區GDP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底,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04.8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4.96%;服務業就業人數為19.78萬人,占地區就業人數的24.60%。

到2010年底,就業比重最高的是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6.32%);其次是教育(20.67%),金融業(9.43%),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9.3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76%)和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0.68%)最低。

二、珠三角服務業產業競爭力比較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服務業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東莞、江門、肇慶、惠州九個地市為樣本,基于其服務業具體行業增加值和生產總值等統計數據,利用產值區位指數即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分析服務業產業競爭力。RCA指數即“地區特定產業的產值與該地區總產值之比”除以“樣本總體的該產業產值與樣本總體總產值之比”。如果產值區位指數大于1,則顯示該地區某產業在珠三角范圍內有相對比較優勢。

(一)總體比較

珠三角九個地市各行業RCA指數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從中可知,珠三角各城市中,廣州除金融業(0.912)之外的所有行業中都具有比較優勢,相比而言,深圳的金融業(1.984)則在所有行業中具有最強的競爭優勢,且深圳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315),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239)等七個行業在珠三角地區中都具有競爭優勢。佛山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包括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15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075)和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045);中山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670)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087);珠海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為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739),教育(1.378)等;東莞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RCA指數高達1.869,比較優勢最明顯,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667)、住宿和餐飲業(1.349)等五個行業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肇慶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與教育這兩個行業的RCA指數分別高達2.378和2.192,是最具有競爭優勢的兩個行業,另外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475),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442)等四個行業也具有較明顯的比較優勢。江門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967),批發和零售業(0.873)等五個行業都不具有比較優勢?;葜葜辉谧∷藓筒惋嫎I(1.240)具有比較優勢。

表1 珠三角服務業各行業競爭力指標(RCA指數)

注:由于江門、惠州兩個城市2011年統計年鑒各行業增加值構成項目僅列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五個行業的數據,而將多項服務業其他行業包括在“其他”項中。在取各行業增加值項目樣本數據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這五個行業采用珠三角九個城市的數據,而其余九個行業的樣本數據僅取除江門、惠州外的七個城市的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廣東省各城市2011年統計年鑒數據計算得出。

(二)按行業比較

服務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廣州的競爭優勢最高強,RCA指數為1.651。而中山和東莞的競爭力最弱,RCA指數分別為0.466和0.454。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按行業競爭優勢最強為深圳(1.315),最弱為肇慶(0.518)。

批發和零售業,廣州競爭力最強,RCA指數為1.217,其次是深圳(1.042),競爭力較弱的是惠州(0.800)和佛山(0.751)。

住宿和餐飲業,競爭力最強的是肇慶,其RCA指數為1.384;其次為東莞(1.349)、惠州(1.240);最弱的是深圳(0.826)、佛山(0.767)。

金融業競爭力最強的是深圳(1.984),而珠三角其他城市金融業的RCA指數均小于1。

房地產行業競爭力最強的是東莞(1.166)、廣州(1.13);肇慶(0.685)、江門(0.621)的競爭力較弱。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東莞的RCA指數最高,為1.869。其他城市該行業的競爭力由強到弱依次為:中山(1.670)、廣州(1.526)、佛山(0.634)、深圳(0.598)、珠海(0.592)和肇慶(0.183)。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廣州(1.692)和深圳(1.239)的競爭優勢最明顯,其余城市的RCA指數均小于1。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肇慶(1.475)的競爭優勢是最強的,其他城市按競爭力由強至弱依次為:廣州(1.325)、深圳(1.150)、佛山(1.075)、珠海(1.075)、東莞(0.550)、中山(0.375)。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競爭優勢最明顯的是東莞(1.667)和肇慶(1.126);最弱的是珠海(0.829)、中山(0.793)。

教育方面,肇慶的教育業RCA指數高達2.192,具有很明顯的競爭優勢,其次為廣州(1.554)、珠海(1.378)。其他城市RCA指數均小于1。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RCA指數大于1的是廣州(1.623)、肇慶(1.442)、佛山(1.159)。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除廣州(1.812)和深圳(1.024)外,其余城市均無明顯競爭力。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肇慶的RCA指數高達2.378,競爭優勢最明顯,其次為珠海(1.739),比較優勢較弱的是佛山(0.922)和深圳(0.874)。

三、珠三角服務業產業相似度分析

本文采用專業化指數(Krugman,1991)反映地區間產業結構的相似或同構程度。即

其中,n,m表示兩個地區,t表示時間,i表示行業,因此K表示在t期地區n和m之間的產業趨同狀況,表示為兩個地區某個行業產量占地區總產量的比率之差的絕對值再對i個行業加總。兩地產業結構趨同程度越高則該指標越??;反之,地區間產業結構差異越大,則該指標的值應該越大。

珠三角各城市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整體而言,各市之間專業化指數均低于0.28,服務業產業相似度很高,同構現象較為嚴重。具體而言,服務業產業相似度最高的為“惠州—肇慶”,專業化指數僅為0.0268,可見在珠三角一體化的趨勢下,兩地的服務業競爭最為激烈。其他按相似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江門—熵肇慶、江門—惠州、佛山—惠州、中山—惠州、中山—江門、佛山—江門、東莞—惠州、珠?!T、珠?!葜荨|莞—江門、中山—東莞、佛山—珠海、佛山—中山、廣州—江門、廣州—惠州、中山—珠海、珠海—肇慶。這些城市之間的專業化指數均低于0.15,同構現象比較嚴重。

表2 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務業專業化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廣東省各市2011年統計年鑒計算得出。

根據各城市之間產業相似度排序,江門同其他城市的同構現象最為嚴重,即自身服務業發展的專業化程度最低。此外,其余同構現象較為嚴重的城市依次為惠州、珠海、中山、佛山、東莞。相比之下,深圳的服務業專業化程度在珠三角九市中最高,產業同構現象最弱,其次為廣州和肇慶。而且“廣州—肇慶”和“深圳—肇慶”的專業化指數分別高達0.3038和0.3037,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表明深圳和廣州服務業的優勢產業與其他城市有顯著區別。

基于以上分析,在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政府在出臺促進珠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的相關政策時,既要從宏觀上把握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協調發展,又要充分考慮各城市的比較優勢和專業化程度,采取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策略發展珠三角服務業,才能在一體化進程中避免給珠三角城市帶來激烈競爭,從而實現各城市間服務的協調發展。

四、珠三角服務業定位與發展重點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在新形勢下應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快改革發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既是該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當前保持經濟增長的迫切要求和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需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要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深度合作,重點發展金融業、會展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外包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旅游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對此,珠三角各城市制定了具體的服務業定位。[2]如廣州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際產業服務中心”;深圳具有臨近香港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其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際產業創新中心”等。

珠三角各城市具體的服務業定位與發展重點如下。

(一)廣州市

作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廣州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際產業服務中心”。廣州市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服務業的發展,力爭把廣州建成服務珠三角、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現代服務業中心,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會展、總部經濟、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金融業:金融核心功能區;

(2)信息服務業:亞太以及全球重要信息服務和網絡經濟聚集區;

(3)科技與中介服務:科技服務創新區與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4)教育服務:華南文化教育培訓中心;

(5)會展業:會展品牌和著名會展企業集聚地;

(6)流通服務:多式聯運樞紐及亞洲商貿物流基地;

(7)外包服務:信息技術外包和商務流程外包;

(8)旅游服務:現代化旅客集散地;

(9)文化創意:文化創意產業圈核心區;

(10)信息業:國家級信息產業園區。

(二)深圳市

深圳具有臨近香港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作為珠三角的另一重要中心城市,其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際產業創新中心”。深圳將利用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和創新發展能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的產業創新中心、高新服務中心,著重培育和發展成為國際產業創新中心,重點發展金融業、教育服務、科技創新、商貿物流業、科技和中介服務業等。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信息服務業:促進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承接國際信息服務外包;

(2)外包服務業:強化以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為主的信息技術外包和以金融服務、物流管理為主的商務流程外包;

(3)文化創意產業:加快深港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建設深港“創意圈”;

(4)金融業:建設深港金融創新服務區,發展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綜合試點;

(5)科技服務和中介服務:建設公共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和科技資源信息共享平臺;

(6)教育服務:培育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和專業職能人才;

(7)會展服務:發展壯大國際會展產業,建設全球重要的創新產品、高科技產品的會展中心;

(8)流通服務:建成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國、連接海外的重要工業品和農業品分銷中心;

(9)旅游服務:發展經濟圈旅游品牌,加強與港澳地區協作;

(10)電子信息:力爭在高性能服務器及產業化、3C融合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集成電路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和國家重大技術上有所突破。

(三)佛山市

伴隨著“廣佛同城化”政策的實施和“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的編制,佛山經濟社會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區域生產性服務基地”。佛山要依托現有的制造業發展基礎,開展粵港澳區域金融合作與創新試點,發展金融后臺服務及外包業務,重點打造區域生產性服務基地,重點發展金融業、信息和外包服務業、科技和創新服務、會展服務、文化創意等。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金融業:建立輻射亞太地區的現代金融產業后援服務基地;

(2)信息服務業:發展交互性多媒體內容服務業,搭建公共信息創新平臺;

(3)科技和中介服務:建設完善的數字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4)教育服務: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5)會展業:建設國際陶瓷以及衛浴博覽交易基地;

(6)流通服務:大力發展面向全國的物流網絡體系;

(7)外包服務:積極打造國家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基地;

(8)旅游業:發展都市型時尚休閑產業;

(9)文化創意:建立佛山創意產業園,支持產業向高端轉型。

(四)東莞市

東莞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為“珠三角新型物流城市”。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東莞要建設以信息產業為特色的現代制造業名城,適宜創新創業、安居樂業的生態城市和珠三角新興物流城市。為此東莞將依托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打造珠三角新型的物流城市和建設適宜創新創業安居樂業的生態城市,重點發展信息服務業、科技和中介服務業、會展服務業、流通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服務行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金融業:全省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先行區、引進外資金融機構重點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區、新型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實驗區;

(2)信息服務:加快發展現代信息服務產業園區;

(3)科技服務和中介服務: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和中介服務體系;

(4)教育服務:重點培育先進制造業技能人才;

(5)會展服務:全球重要的工業類會展基地;

(6)流通服務:建設珠三角制造業物流供應和產成品倉儲轉運中心;

(7)文化產業:重點建設東莞市創意產業中心園區、松山湖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虎門時尚創意基地。

(五)珠海市

珠海作為珠三角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其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際商務休閑度假基地”。珠海將充分發揮區位、特區品牌、環境三大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會展、金融、商貿、信息等服務業,扶持總部經濟發展,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打造珠江口西岸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力爭橫琴島在發展國際化、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以及政策、體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動珠海市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優先發展以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壯大發展以現代旅游、現代商貿為代表的生活服務業,培育發展會議展覽、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新興潛力行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金融業:構建粵港澳金融合作智力平臺,建設金融創新實驗區;

(2)科技和中介服務:加強與港澳臺合作,建設與完善國際化的公共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和中介服務體系;

(3)教育業:主要培育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促進教育服務與高技術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4)會展業:打造國際航空航天博覽基地,培育打印耗材和游艇展會;

(5)物流業:加快臨港物流園區建設;

(6)外包服務:培育外包服務品牌,著力打造服務業外包產業集聚高地;

(7)旅游業:著力打造海島、溫泉、高爾夫三大特色旅游產業基地,加快與澳門在橫琴新區的合作,開發新型旅游景區;

(8)文化創意產業:打造“亞洲創意中心”品牌。

(六)中山市

中山工業已變成了全球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制造業的優勢成為中山現代服務業發展最大的支撐,因此其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中山臨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和健康產業基地”,這是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山制造業與服務業兩輪驅動的突破點。中山服務業將重點發展物流業,把中山建設成為珠三角西翼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同時積極發展中介服務業、金融業、會展業、現代信息服務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物流業:以火炬商貿中轉物流集聚區、西北部工業組團產業物流集聚區和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區為重要結點,沿中江高速公路向粵西地區輻射,并向中山南北兩翼擴散,構建現代物流集聚帶,把中山建設成為珠三角西翼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2)中介服務業:以資源整合為主線,打造中介服務業集聚發展的物理平臺、網絡平臺、組織平臺;

(3)金融業:以城鄉金融服務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建立城鄉金融一體化服務體系;

(4)會展業:加強展館資源整合,打造會展品牌,培育會展企業;

(5)現代信息服務業:建設廣東(中山)軟件和數字家庭產業孵化基地、服務業信息化孵化中心、特色產業集群電子商務平臺。

(七)江門市

江門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高增值、強輻射、多層次、廣就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物流業和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加強與港澳臺、周邊省區及國際的旅游合作,打響碉樓、溫泉、海濱“三張牌”,保持旅游業強勢增長,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等服務行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物流業:重點發展為臨港工業及外向型經濟服務的港口倉儲運輸物流業;

(2)金融保險業: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具有較強防范和處理風險能力的金融體系以及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保險服務體系;

(3)信息服務業:創建國家信息化城市;

(4)商務服務業:初步形成與先進城市接軌的商務服務體系框架;

(5)文化業:建設具有較強文化綜合實力的文化名市;

(6)科技服務業:逐步建設與江門產業發展相配套的科技服務體系,重點推進與產業相關的工程研究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7)旅游服務業:建設國際性文化旅游城市;

(8)房地產業:改善人居環境;

(9)公共服務業:建立現代社區服務體系,完善城鄉公共衛生體系;

(10)會展服務業:重點打造機電裝備博覽交易基地。

(八)肇慶市

肇慶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休閑基地”。肇慶將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建設國內重要旅游目的地;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規劃發展現代物流業;發揮人居環境優勢,穩步發展房地產業;發揮門戶城市優勢,建設區域性服務中心,全面提升旅游產業素質和發展水平,發揮旅游業在服務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形成流通服務、文化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繼續規范壯大房地產業;培育以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開創服務業發展的新格局;加快與廣佛對接,建設現代金融產業拓展區。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旅游業:重點發展養生、森林、自助、體育、文化等新型旅游產品,建成具有國內外影響的國際化休閑旅游之都;

(2)現代物流業:建設肇慶綜合生產性物流基地、商業物流中心、糧食物流中心和高新區大旺園區物流園;

(3)商貿服務業:建設綜合性服務中心,培育中高級專業批發市場,扶持商貿龍頭企業,建成立足粵西、輻射粵西北和大西南地區的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4)房地產業:形成以商品房為主體、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為補充的住房供應體系;

(5)金融服務業:加快與廣佛經濟圈的對接,建設現代金融產業拓展區;

(6)信息服務業:培育電子政務、山區信息化、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企業信息網等信息化建設項目,重點推進依托超級計算機中心的設計、數據庫和技能培訓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7)文化產業:培育市場主體,打造產業品牌;

(8)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中介機構;

(9)科技和教育服務業:推進肇慶軟件國際化中心建設,抓好農業科技創業中心、農業科技示范鎮和專業鎮的建設,依托省級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建設全省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

(10)公共服務業;加快社區服務的產業化和社會化進程;

(11)專業服務業:加快構建與廣佛接軌的區域科技服務體系。

(九)惠州市

惠州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是“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將建設中心城區的服務業集聚區,以信息服務業為龍頭產業,優化大亞灣開發區,發展港口物流業、旅游業、商貿流通業;打造特色縣域服務業,發展商貿流通業和旅游業,重點發展現代信息服務業、旅游業、物流業、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文化產業等服務行業。具體而言,各行業發展定位如下。

(1)信息服務業:建設科技園區技術創新平臺、信息平臺和企業孵化器等服務機構,重點發展數字內容創意產業;

(2)專業服務業:重點推進與產業相關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創新中心、區域創新體系和服務機構建設;

(3)會展服務業:打造電子信息技術和產品博覽交易會展基地,打造專業化會展的全球品牌;

(4)旅游服務業:打造高端休閑旅游品牌,建設影響全國、面向世界的著名濱海旅游目的地和粵港澳地區一流濱海休閑度假基地;

(5)流通服務業:加快港口大型專業物流園區和現代物流基地建設;

(6)現代流通業:規劃“四線三圈二帶一心”的生態休閑型大商業格局;

(7)房地產業:著重開發現代化精品社區;

(8)金融業:加大金融領域開放力度,建立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保險服務體系,鼓勵、引導、規范企業上市,發展直接融資,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管理與信用擔保體系;

(9)文化產業:積極培育音像、娛樂、書報刊等文化市場,大力發展訓練競賽、健身娛樂等相關產業;

(10)商務服務業:做大做強會展業,進一步發展市場調查、形象設計、戰略策劃等中介服務;

(11)信息服務業:推廣電子商務運用;

(12)科技服務業:大力發展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發展專利代理服務業和專利技術交易服務業,建立和完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

(13)社區服務業:發展家政服務,加強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建設;

(14)農村服務業: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搞好農民和農民工培訓;

(15)公共服務業: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

五、珠三角服務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在分析服務業整體競爭力和產業相似度以及各市情況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現階段珠三角服務業發展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概括起來,機遇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為推進珠三角一體化提供了政策機遇?!吨榻侵薜貐^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把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措施,明確提出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首次賦予珠三角地區建設世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戰略定位,將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著力構建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重點發展金融業、會展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外包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旅游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第二,珠三角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服務需求。經過外向型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珠三角地區招商引資戰略已有所調整,工業結構也在迅速向代表工業化中后期的深加工制造業方向轉變。由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工業和重化工業投資與發展對新興生產性服務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因此隨著珠三角地區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結構的形成,與此相適應的新興生產性服務的需求必然呈爆發性增長的趨勢。隨著珠三角一體化的推進,其服務業將面臨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巨大需求。

第三,珠三角交通同城化提升了區域帶動能力。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修編)》(以下簡稱《同城化規劃》)提出珠三角九市建立“一小時生活圈”,促進珠三角地區形成統一、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此次《同城化規劃》特別加強了城際軌道交通與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規劃線網銜接了區內的主要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交通一體化不僅打破了時空的阻隔,為生活、生產經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提升了人們對地域的認同感。

第四,CEPA協議加強了粵港澳合作。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實施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出臺,從政策上進一步推動了港澳企業到內地投資,使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內地在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放寬了對港澳投資者的市場準入條件,并加強了在金融合作、貿易投資便利化、專業資格互認等方面的合作。通過逐步擴大準入的領域,港澳服務企業在內地的經營活動不僅可以直接服務制造業,而且可以發揮引進、示范和競爭的作用,促進內地服務業體制改革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二)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本地區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面臨著來自多方的挑戰。

一是珠三角一體化區域協作難度較大。對于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言,珠江三角洲的一體化必將帶來超常規的飛躍,極大程度地增強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實力。但珠三角產業發展存在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相鄰城市之間的土地利用及基礎設施不協調等因素,已構成了珠三角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目前,珠三角城市間仍以行政區劃為主體,大多各自為政,區域間協作仍處于較低水平,城市間主體功能定位不明晰,產業同構化和項目重復建設等現象較為普遍,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區域協作難度較大。

二是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發展競爭激烈。近年來廣州、深圳和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先后出臺了與服務業發展有關的規劃綱要,并在金融業、物流業、旅游業等服務業諸多領域爭取與國際大都市和內地服務業發達城市及香港、澳門等地的合作。這種同質化競爭的態勢,不僅容易造成各市定位不明確,而且也會引起招商引資方面的無序競爭,甚至還會引起一些項目的重復投資和建設,最終造成資源浪費和產業低水平發展。

六、政策建議

針對珠三角地區服務業發展現狀,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各市目標的全面落實與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

第一,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指導規則,檢討政策偏差,強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導向。應更加深刻體會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更符合各地實際的實施方案,完善服務業發展引導性項目的監督和管理,規范項目實施程序和流程。特別地,地方主管部門應妥善協調與調配資源,對當地服務業發展重點項目績效承擔責任。

第二,優化產業及項目投資結構,包括屬地結構、規模結構、類別結構。應有計劃地支持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發展。具體而言,應貼近各地目標與重點定位,強化服務業發展的“現代”屬性和“示范”效應,如支持由社會力量創辦的面向開發區和服務業集聚區的專業服務機構,支持面向中小企業和“三農”的各種服務平臺等的建設,形成一批骨干企業和示范項目。

第三,明確項目企業、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及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強過程監管,保證發展績效。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資金的調配和監管,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發展;地方政府應對項目實施予以配合與支持;各項目企業及建設單位應嚴格按要求與進度實施項目,創新管理手段,完善過程監管,規范財務行為,確保項目實施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1.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2008。


注釋

[1]張光南、梁雯: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劉洋: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本文作者感謝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礎設施的區域增長效應與市場一體化效應”(09YJC790270)、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中山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粵港澳區域合作研究”、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中山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的資助。感謝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盧揚帆、張澤民、黃燕玲、張海輝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2]珠三角各城市服務業定位和重點項目相關資料參考《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布局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010年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廉江市| 资源县| 贵定县| 昆明市| 依安县| 盱眙县| 化隆| 永康市| 马公市| 牟定县| 仙居县| 巫山县| 财经| 织金县| 高雄县| 蓝田县| 宣化县| 宝应县| 新乡县| 谢通门县| 庄河市| 齐齐哈尔市| 兰州市| 丹凤县| 陇西县| 沙田区| 阜新市| 济南市| 郯城县| 嘉兴市| 封丘县| 洪洞县| 肃北| 吴忠市| 岑巩县| 翁源县| 光山县| 淮阳县| 奇台县|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