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節 中國零售業發展綜述

一、中國零售業的綜合零售業態發展

中國的百貨業市場規模,按照限額以上百貨零售行業口徑大約在8 600億元左右,按照百貨店口徑大約在7 200億元左右(見表1—5)。整體而言,百貨店分布呈東強西弱格局,以京滬穗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競爭激烈。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對傳統百貨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網絡購物以其突出的價格優勢,對傳統百貨發起挑戰。面對電子商務的威脅與線上業務的誘惑,傳統百貨店紛紛嘗試“觸網”,試水電子商務,但電子商務遠未成為傳統百貨企業的主要增長點。整體而言,百貨業繼續細分發展,面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成為當前的主流。

中國的超級市場規模,按照限額以上超級市場零售行業口徑大約在6 800億元左右,按照超市業態口徑大約在7 800億元左右,整體增速有所放緩。2011年以來,在商務部、農業部等多個部委的推動下,“農超對接”模式給生鮮超市帶來巨大發展潛力。同時,從全國層面觀察,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三線城市、小城鎮市場的發展正處于明顯的布局階段,而該階段內資超市系統很明顯占據了地利優勢,農村城鎮化進程加速為本土超市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的購物中心近年來發展火爆,依照體量和規模,中國購物中心已經形成“五個集團”的發展格局,并且各集團之間的差距極為明顯,反映出中國購物中心在不同區域的發展狀況很不均衡。倉儲會員店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很多的阻力。2005年以來倉儲會員店的門店數雖然迅速增加,但總體來看,門店總數與其他業態相比仍然較少,零售額絕對值較小,無法與其他零售業態相提并論。由于消費習慣的差異和缺乏足夠的經濟基礎支撐,倉儲會員店在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20

中國的便利店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大的發展潛力。2003至2010年,連鎖便利店的門店數、從業人員數呈現飛速增長,零售額更是從62億元增至246.6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雖然在中國市場發展起來的便利店大多屬于外資系列,如日本的羅森、香港的百式和百家等,但本土的便利店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以聯華、可的、良友等為代表的本土便利店發展速度都很快。

二、中國零售業的專業零售業態發展

中國的專業零售業態主要包括專業店和專賣店兩種業態,涉及七大類專門商品零售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紡織、服裝及日用品,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醫藥及醫療器材,汽車、摩托車、燃料及零配件,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五金、家具及室內裝修材料。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按照限額以上零售業態口徑合計,專業零售領域的市場總規模約為38 400億元,其中專業店為21 817億元,專賣店為16 583億元,專業零售業態是當前中國零售市場的第一主力業態。另外,按照限額以上零售行業口徑合計,七大類專業零售領域的市場總規模約為40 182億元,約占全年社零額的25%,見表1—6。

20-1
21

近年來中國的專業零售領域變革顯著。

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變革,消費個性化、品牌化、時尚化等趨勢日益明顯,以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定位準確的特色經營及專業服務為主的專業零售近年來發展很快。專業零售商正從傳統的行業大類走向更加具體的細分階段,例如在傳統的服裝專賣市場里就出現了運動服裝專賣、休閑服裝專賣、商務服裝專賣、少女服裝專賣、兒童服裝專賣等多種專賣店細分種類。

二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制造商已不再單純依靠傳統的超市、商場等銷售渠道,而是越來越重視通過自建品牌專賣店來實現更快更穩的發展。但是,也存在品牌同質化、品牌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在城市的核心商圈,經常可以看到美特斯邦威、森馬、真維斯、堡獅龍、李寧、安踏、特步等品牌扎堆開店。

三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實體零售企業重視網上銷售渠道的建設,將實體專賣店與網上專賣店相結合。目前,幾乎所有的實體零售商都在淘寶商城(天貓)上開設了自己的網上專賣店,有實力的企業除了在第三方購物平臺上開設專賣店以外,還建設了獨立自主的B2C專賣店平臺。

本報告在監測分析中國專業零售領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根據七大類的行業劃分和統計口徑,對各領域的零售業發展情況進行監測;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根據專業零售業態的實際經營屬性和主營業務的相似原則,對專業進行了進一步劃分,共分為13個更為具體的類別進行監測。

三、中國零售業的管理、運營與綜合事務

本報告2010年監測到的中國零售業領域的收購兼并事件有59起,2011年有30起。近兩年來,中國零售業面臨調整轉型,行業的內部整合導致了眾多的兼并與收購事件。許多原有的百貨業集團逐漸成為多業態的大型零售集團,開始兼并其他業態的零售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布點的大型零售企業逐步兼并區域零售企業,一些規模較大的區域的零售企業也逐漸走出本區域之外;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不斷向零售領域滲透,零售企業也不斷兼并上游供應企業,或者開始地產、金融等領域的多元化經營;內資企業實力增強,開始在國內外并購外資企業,而外資企業的在華戰略則處于調整期,少有較大的兼并收購動作。

中國零售業高層管理人員變動頻繁,本報告2010年監測到44起,2011年73起。高層管理人員調動頻繁,這既是行業本身的特性,更是與中國零售行業本身調整與轉型有關的。總體而言,頻繁的調動背后,是中國零售行業本身日趨成熟,并且伴隨著行業內競爭格局的改變。外資零售業發展遇到問題,面臨在華戰略調整;大型國有零售集團內部重組仍在持續進行;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并且競爭激烈,實體零售企業“觸網”成為行業新熱點。因此,企業內部的組織與人事也需要不斷調整以與這些新趨勢相適應。

中國零售業公司的營銷活動,一方面仍然以節假日、周年慶等作為開展促銷活動的集中時段和主戰場;另外一方面,大批傳統零售企業涉足網絡零售,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網上商城節假日低價促銷愈演愈烈,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零售企業積極探索互聯網營銷,微博營銷成為一大亮點。部分零售企業開始關注消費者體驗,涉足體驗式營銷。

中國零售業公司的公共關系事件方面,在2010—2011年兩年間,既有頻繁發生的“質量門”事件,令眾多零售業公司深陷社會責任缺失泥潭,又有很多值得稱道的零售企業之慷慨義舉。本報告既監測了以大型外資零售企業“價格欺詐門”、“質量門”事件為代表的社會責任意識遭質疑等負面事件,也監測了零售業公司不僅自身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措施,還帶動上游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攜手致力于整個供應鏈的低碳發展之路的環保事件。同時,本報告還重點監測了以2010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官方網站上有“愛心公益”等相關板塊或相關資訊的31家大型零售企業的共計171項愛心公益活動。

中國零售業公司的自有品牌問題方面,本報告重點以連鎖百強企業作為研究樣本企業,對2010—2011年的連鎖百強的自有品牌及其發展情況、開發方式等相關內容進行盤點和梳理,制作了“中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發展情況一覽表”。

中國流通業的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近兩年出臺的40余條零售業政策法規中,有近1/3是關于食品安全的,另外,關于規范網絡交易行為、促進物流發展的政策法規各占11%,穩定物價的政策法規也占到了9%。同時,還有一些關于擴大消費、農超對接、促進零售業節能減排,藥品、化妝品檢驗規范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當然,很多政策法規的出臺都是針對我國2010、2011年零售業發展中出現的諸如食品安全問題、物價結構性上漲、網絡交易糾紛頻現等現象的針對性舉措。

本報告最后還對中國零售業近兩年發生的主要案件糾紛進行了匯總分析,分為零售企業內部矛盾、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零售商之間的競爭矛盾以及零供矛盾等四大類進行分析。本報告還將中國零售業近兩年業內有較大影響力的代表性會議會展的基本情況整理成表并進行了相關分析。零售業的教育、培訓和學術研究也是零售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本報告收集整理了中國零售業的主要培訓機構、培訓事務和近兩年出版的涉及零售的代表性著作。

(王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奇台县| 南安市| 行唐县| 镇雄县| 台中市| 明水县| 嵊州市| 三明市| 阳谷县| 嵊泗县| 民乐县| 八宿县| 通化县| 凤冈县| 西吉县| 荔波县| 山东省| 阿拉尔市| 肥城市| 灵台县| 固阳县| 大竹县| 罗田县| 湾仔区| 武夷山市| 黔江区| 六枝特区| 峨边| 哈尔滨市| 游戏| 准格尔旗| 河源市| 重庆市| 西乌珠穆沁旗| 顺昌县| 浙江省| 青岛市| 中阳县| 贡山|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