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節 中國的宏觀經濟

一、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增速呈下滑趨勢

2009年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扭轉了國民經濟增速的下滑趨勢,在2010年第一季度達到12.1%的頂點之后,國民經濟增速開始出現下滑趨勢,2011年經濟呈平穩趨勢。2010年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1 5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4%,增速比上年高出1.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2.1%,二季度增長11.2%,三季度增長10.7%,四季度增長10.4%,全年都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水平。但是,受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影響,國民經濟季度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分產業看,二、三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保持同樣的增長態勢,增速隨季度下行。具體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 534億元,增長4.3%,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糧食連續七年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4 641萬噸,比上年增長2.9%,連續七年增產;第二產業增加值187 383億元,增長12.3%,工業生產平穩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比上年高出4.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73 596億元,增長9.8%。

2011年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71 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增速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6%,三季度增長9.4%,四季度增長9.2%,雖然增速呈下滑趨勢,但仍保持在9%以上,增速較快,見圖2—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 71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7 121萬噸,同比增長4.5%,連續八年增產;第二產業增加值220 592億元,同比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03 260億元,同比增長8.9%。

雖然2010—2011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我們必須看到高速增長背后隱藏的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內需不足,通脹壓力大,貨幣存在升值壓力,過度依賴出口等。2012年物價仍然高位運行,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和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都使得國民經濟的增速進一步放緩,節能減排也對經濟增長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資源、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經濟增長的成本。當前我國必須克服經濟發展的瓶頸,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25

二、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消費市場占主要份額,農村消費市場也有較大潛力

相對于農村居民而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更高,具有更強的消費能力,一直是我國消費的主體,因此,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已有的消費市場,增強居民的購買力,促進零售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意愿不斷增強,農村市場顯示出巨大的消費潛力。

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人口134 735萬,龐大的人口基數構成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其中城鎮人口69 079萬人,占比51.27%,鄉村人口65 656萬人,占比48.73%,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3 423萬人,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見圖2—2。自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近兩年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城鎮化進程有所放緩。2010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復蘇和高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也出現了近20年來最高的增長速率,相較2009年提高了1.61個百分點,2011年城鎮人口更是首次超過農村人口。據估計,城鎮化水平到2030年將達到65%左右,伴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國內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這無疑將大大促進零售市場的繁榮。

2011年我國實現社零額181 226億元,其中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6 908億元,占全部社會消費品總額的86.6%;2011年我國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 810元,人均消費性支出15 161元,消費占比達到70%;由此可以看出,城鎮居民消費仍占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

26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同時,農村市場的潛力也不容忽視。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提出要擴大內需,轉外銷為內銷,加大了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機下鄉等一系列惠農的政策措施?!笆濉币巹澲忻鞔_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并且隨著我國新農村的建設,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增加,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與零售業相關的生活消費支出也逐年提升。自2000年以來,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費支出占現金支出的比例都保持在59%~63%,每年生活消費支出額穩步增加。2011年我國農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8 638.51元,人均現金支出7 984.94元,其中人均現金支出中生活消費支出4 733.35元,占現金收入的54.8%,較2010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農村市場消費潛力正逐步釋放。雖然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但由于收入水平等的影響,城鎮居民的消費仍占主流,從社零額來看,二者之間的差距呈擴大趨勢。

三、就業形勢整體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

就業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居民收入則直接影響其消費水平。當前我國居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勞動報酬,因此擴大就業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進而會影響到居民的消費水平和零售市場的繁榮。

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明顯下降,積極就業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 221萬人,比上年增加6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從登記失業人數來看,2011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出現回升,與2010年呈相反趨勢,其中第四季度累計達到922萬人,但整體的就業形勢較為穩定。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1 168萬人,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國家進一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中央財政加大對就業的扶持力度,這些都有利于整體就業形勢的穩定和好轉。

2010—2011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10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來首次快于城鎮,2011年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3%以上。

從各季度來看,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 308元,是全年的最高值,第二季度有所下降,為4 449元,之后不斷回升,第四季度達到4 776元。全年增長速度波動較小,前三季度保持在7.5%,第四季度上升到7.8%。農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出相似的趨勢,第一季度為1 814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之后回升,第四季度最終超過第一季度,達到2 220元。增長速度,全年呈上升趨勢,在9%左右。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季度數據來看,與2010年有著同樣的變動趨勢,第一季度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5 963元,為全年最高值,第二季度下降到5 079元,之后開始回升,第四季度達到5 509元。全年增速呈上升趨勢,第四季度高達8.4%,比2010年同期高出0.6個百分點。農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也是在波動中上升,第二季度為全年最低1 519元,第四季度增加到2 764元。增長速度呈遞減趨勢,但仍保持在13.6%,遠高于2010年,見圖2—3。

27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我國新增就業主要得益于民間投資的增加,通過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引導農民就業創業、加大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低收入者勞動報酬,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式,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四、物價水平明顯上升,后期有所回落

保持物價穩定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商品價格則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物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國的需求,而零售需求主要表現為居民日常所需的生活資料的需求,它對價格水平更為敏感。

2010—2011年我國物價水平整體處于上升趨勢,除了在2011年7月之后開始回落之外。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5.4%,比2010年增加2.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持續上升,從2010年1月的1.5%上升到11月的5.1%后出現較小回落,之后又開始回升,于2011年7月達到6.5%的頂點之后出現回落,12月為4.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2010年上半年波動較大,5月達到7.1%后開始回落,之后與CPI走勢基本一致,整體水平高于CPI。2011年10月之后PPI回落速度更快,開始低于CPI,12月為1.7%。CPI環比增速2010年波動較大,其中3、5、6月份出現了負增長,之后保持平穩上升態勢,直到2011年3月再次出現負增長,之后增速一直保持在0.5%以內,11月份下降到-0.2%,整體物價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見圖2—4。

28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具體來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和總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基本一致,其中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高于總體居民的平均水平,為5.8%,比上年增加2.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則低于總體居民的平均水平,為5.3%,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見圖2—5。分類來看,八大類商品以增長為主,2011年食品上漲11.8%,比上年增加4.6個百分點;煙酒及用品上漲2.8%,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衣著上漲2.1%,比上年增加3.1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2.4%,比上年增加2.2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3.4%,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上漲0.5%,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4%,比上年減少0.2個百分點;居住上漲5.3%,比上年增加0.8個百分點。這是自1996年以來首次出現八類商品全面上漲的局面,最終導致了整體CPI的增長。其中,食品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波動最大,從2010年1月的3.7%上漲到2011年7月的14.8%,之后出現下降趨勢,與整體的CPI走勢一致,明顯高于其他商品的消費價格指數,相較而言,其他幾類商品的CPI變動較小一些,參見圖2—6。盡管八大類商品的物價指數同比變動不一,但2011年都有明顯的上升(居住類商品除外),并且在第四季度前后開始回落,與CPI的整體走勢相一致,表明國家對物價的調控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29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30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盡管2011年下半年物價水平有所回落,但從整體來看,自2010年以來,物價仍以上升為主要趨勢,2011年表現得尤為明顯,通脹壓力比較大。拉動物s價上漲的因素很多,其中食品類價格指數拉動占很大比重,導致了物價的結構性上漲。食品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速的走勢與CPI整體走勢一致,并且遠高于CPI的水平,2010年1—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升,拉動總的CPI同比走高,12月份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下降,總的CPI也開始同比下降;2011年1—7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升,拉動總的CPI同比走高,8月份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下降,總的CPI也開始同比下降,二者的環比趨勢也相同。總的來說,從國內來看,2010年自然災害比較多,需求比較旺盛,生產成本高,房價高位上漲,正翹尾因素,流動性寬松、投機炒作等都不同程度地拉動CPI和PPI走高。從國際來看,由于美元的貶值,流動性寬松等因素,造成包括石油、鐵礦石,農產品、糧食、棉花、油料等的國際市場價格走高。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進一步迫使其政府實行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于是流動性更強,物價也隨之上漲。雖然國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通貨膨脹的發生,2011年下半年CPI同比增速也出現了下降趨勢,但通脹壓力仍然很大,在未來幾年,控制通貨膨脹、進一步穩定物價將成為國家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波密县| 肇源县| 通许县| 万安县| 营口市| 松桃| 房产| 镇远县| 扎赉特旗| 花莲县| 六枝特区| 湖口县| 昌都县| 长治县| 高州市| 石景山区| 宁津县| 佛坪县| 宁津县| 南充市| 平定县| 集贤县| 东安县| 凤冈县| 仁怀市| 雅安市| 大渡口区| 屏山县| 兴安盟| 黑河市| 土默特左旗| 崇仁县| 读书| 尼玛县| 奉化市| 海原县| 城市| 仁布县| 龙陵县|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