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相關市場的理論與發展

在美國反托拉斯法中,并沒有直接關于相關市場的用語,相關市場概念的提出是應實施《謝爾曼法》第2條的需要而產生的。《謝爾曼法》第2條規定:“任何人壟斷或者企圖壟斷,或與他人聯合、共謀壟斷州際間或與外國間的商業和貿易,是非法的。”這被認為是禁止“非法的壟斷化”或者“濫用壟斷力”的重要條款。后來的《克萊頓法》禁止歧視性價格(第2條)、搭售(第3條)以及非法獲得股份或資產(第7條)的相關規定,其實是對《謝爾曼法》第2條規定的具體落實。要測試企業是否進行“非法的壟斷化”或者“濫用壟斷力”的活動,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了解某產業中總共有多少企業,然后比較每個企業在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在哈佛學派的結構分析理論中,形成了“結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績效”的分析模式(S-C-P模式)。企業的銷售額或者產量成為比較企業市場份額的替代物,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常常被推定具有進行非法“壟斷化”或者濫用“壟斷力”的能力。

在1948年的哥倫比亞鋼鐵公司案(注:United States v.Columbia Steel Co.,334 U.S.495(1948).)中,美國鋼鐵公司(USSC,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準備收購美國西海岸最大的聯合鋼鐵公司(CSI,Consolidated Steel Corporation),司法部依據《謝爾曼法》第4條,起訴該起收購違反了《謝爾曼法》第1條和第2條。起訴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合并使得USSC和CSI在鋼材加工產品市場上的競爭不再存在,必將限制除USSC之外的其他鋼鐵公司向CSI供應軋鋼產品的貿易;二是對照之前USSC所進行的收購行為,該起合并是USSC謀求在鋼材加工產品市場上的壟斷化的行為。在以前的案例中,美國法院以及司法部一般都以限制美國境內特別是各州間貿易的競爭行為為標準,并沒有對相關市場進行明確地界定,甚至沒有提出相關市場這一概念。但是,哥倫比亞鋼鐵公司案中,聯邦最高法院第一次明確了《謝爾曼法》并不只限于規制影響美國全境內的限制競爭行為,也可以適用于覆蓋幾個州的“相關競爭市場的不合理的限制行為(unreasonable restraints within the relevant competitive market)”。該案中,“相關競爭市場”既針對特定的產品,也針對一定的地域范圍,是法院對《謝爾曼法》第2條進行的更為嚴謹、更加科學的適用解釋。很顯然,“相關競爭市場”的提出,使得反托拉斯判決更加貼近限制競爭行為的真實目的,也使得法院在判決中具有更為主動和更加靈活的裁量余地。

在哥倫比亞鋼鐵公司案中,法院并沒有明確地從“產品市場”或者“地域市場”的角度來區分收購的不同限制效果,但是,從法院對于“相關競爭市場”的分析來看,很顯然是從“地域市場”的限制競爭效果而言的。該案中,法院將“相關競爭市場”縮小到美國境內的幾個州的市場,以此類推,對“相關競爭市場”的界定可大可小,可以是幾個州、幾個城市的一個規模較小的市場,也可以是整個國家的境內市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甚至還可以超出國境,擴大到進行跨國生產的地區市場或者全球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相關競爭市場”的提法當初只是為了細化對限制競爭效果的評價需要,但是這一理論的提出在反壟斷法的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界定相關市場的靈活性,使得反壟斷法的實施既可以只針對境內市場或者境內部分市場的壟斷行為,也可以跨越國界針對在國際市場上發生的壟斷行為。相關市場理論的提出使得反壟斷法從一部國內立法,變為具有規制域外經營者行為的域外管轄性質的法律。在此之后,很多擁有反壟斷法的國家都通過立法或者司法解釋,導入了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原則,其理論的出發點首先就是從界定相關市場開始,以境外發生的壟斷行為對境內相關市場產生了限制競爭的效果為基礎的。

雖然歐美反壟斷法中沒有對相關市場的界定進行直接規定,但是在反壟斷執法機構的執法實務中,都對相關市場進行過詳細的闡釋。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在1982年制定,1992年、1997年修訂的《橫向合并指南》(注:U.S.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Horizontal Merger Guidelines,Issued on April 2,1992,Revised on April 8,1997.)中規定:“一個市場是指一種產品或者一組產品以及生產或者銷售這組產品的一個地域范圍。在該地域內,一個假定無須服從價格管制并且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作為這些產品在當前和今后唯一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在所有其他產品的銷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他可能會進行一個‘數目不大但是明顯的并且非臨時性的’漲價。一個相關市場就是一組產品和一個范圍內剛好滿足這一檢驗標準的地域。”歐盟委員會于1997年公布《關于相關市場界定的通告》(注:Commission Notice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evant Market for the Purposes of Community Competition Law,OJ C 372 on 9/12/1997.),也將相關市場劃分為相關產品市場和相關地域市場。通告將相關產品市場定義為“根據產品特性、價格和用途,被消費者視為可互換或者相互替代的所有產品或者服務”;將相關地域市場定義為“所設企業進行產品或服務供需活動的地區,在地區內的競爭條件是充分同質的,并與相鄰地區的競爭條件明顯不同,因而能將其與周邊地區區分開來”。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在2004年制定、2007年修訂的《企業結合指南》(注: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企業結合審査に関する獨占禁止法の運用指針》,2004年5月31日制定,2007年3月28日修訂。)中將相關市場稱為“一定的交易領域”。指南規定,“一定的交易領域是指判斷由于企業結合競爭是否受到限制的范圍,作為一定交易對象的商品范圍以及地域范圍,基本上應該根據消費者的選擇替代來判斷”。

之后制定反壟斷法的國家大多在立法中對相關市場進行明確規定。例如,韓國《規制壟斷與公平交易法》對相關市場的提法和日本的相同,該法第2條規定:“一定的交易領域,是指按照不同的交易客體、階段和地區,形成競爭關系或者能夠建立競爭關系的領域。”(注:尚明主編:《主要國家(地區)反壟斷法律匯編》,555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我國臺灣地區“公平交易法”將相關市場稱為“特定市場”,第5條規定:“特定市場,系指事業就一定之商品或者服務,從事競爭之區域或范圍。”(注:同上書,812頁。)我國《反壟斷法》第12條第2款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相關市場,是指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競爭的商品范圍和地域范圍。”作為國際競爭法家族中的后來者,我國《反壟斷法》對于相關市場的定義簡明扼要,不僅精確地概括了相關市場的含義,而且將界定相關市場所必須考察的商品范圍、地域范圍和一定時期都包含在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崇阳县| 沙湾县| 米林县| 仙桃市| 鲁山县| 嘉禾县| 汝州市| 祁阳县| 大化| 阜阳市| 莎车县| 叙永县| 泰宁县| 顺平县| 河池市| 麻城市| 曲靖市| 浮山县| 鹰潭市| 化州市| 东兴市| 游戏| 谷城县| 临夏县| 望城县| 喜德县| 布尔津县| 富阳市| 冷水江市| 临夏市| 久治县| 阜新| 博野县| 剑河县| 敦煌市| 淮滨县| 方正县| 双辽市| 枞阳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