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絡暢通了,健康也會變得順暢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身體的各種不適實際上都是源于經絡不通,所以打通經絡就成了獲得健康的必經之路。只要經絡暢通,氣血往復循環,自然就百病不生。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坐的時間長了,腰背會酸痛;走路時間長,可能感到雙腿發困發沉。于是,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做出捶腰、拍肩、捶腿、揉腿等動作,很快身體就會覺得舒服了,這實際上就是最簡單的暢通經絡的方法。

不過,其實這還是沒有完全發揮刺激經絡的好處。因為這種簡單的捶打帶來的舒服非常短暫,而且會越來越感到效果沒有以前那么明顯。這些都是方法太過簡單,而使刺激沒有針對性。結合經絡的理論,既能讓效果持久地延續下去,還能準確定位,有的放矢。例如經絡里的肺經走行到肩部,脾經走行在腿部,當肩背酸痛的時候按按肺經的脈絡和穴位,當腿酸腿軟的時候推一推脾經的走向,敲打一下穴位。這些都是非常容易的操作,效果又極其明顯,可以立即緩解疲勞的感覺,讓身體倍感輕松。

當然,除了這種有針對性的經絡調理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也能起到暢通經絡,從而達到保健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有手腳冰涼的毛病,需要帶很厚的手套、穿最厚的棉鞋才稍稍緩解寒冷。我們知道,經絡的根在臟腑,而末梢在指趾,這樣天地的寒氣就會從我們的手足進入我們的身體。但是,經絡氣血在體內的正常流通是需要恒定的溫度的,中醫認為寒則凝,就是說,寒氣會讓經絡氣血流通不暢。如經絡輕度堵塞就會讓人患感冒、頭痛等病;如果手足長期接觸寒氣,經絡嚴重堵塞的話,就會得腱鞘炎、關節炎等疼痛難忍又很難痊愈的病。

figure_0027_0006
◎在生活中往往有時候會感覺到腿酸腿軟,這時候可以推推脾經來進行緩解。

在醫院骨科,很多得了腱鞘炎、手足關節腫痛的中老年婦女來看病,很多就是由于她們不注意手的保暖,經常大冬天接觸冷水,寒氣長時間郁閉經絡造成的。寒氣一般都是從手、足、口進入人體的,比如經常吃生冷的東西,大冬天經常用冷水洗東西,平時愛打赤腳。這些生活上不注意的小細節都會讓寒氣有機可乘,侵犯人體經絡使人致病。所以,我們只要平時注意手足的保暖,炎熱的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屋里,冬天要注意戴手套,杜絕寒涼的食物,平時要用熱水泡腳,我們的經絡就會始終暢通無阻,永遠生機勃勃。

除此之外,保持經絡暢通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那就是步行。中醫認為,“走為百煉之祖”,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穴位。走路時,腳掌不斷與地面接觸,刺激腳底反射區,使對應的器官加快了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健身目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最好的運動是步行”之說。可是要想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視。

(1)走路時姿勢要正確,如頭要正,目要平,軀干自然伸直(沉肩,胸腰微挺,腹微收)。這種姿勢有利于經絡暢通,氣血運行順暢,使人體活動處于良性狀態。

(2)步行時身體重心前移,臂、腿配合協調,步伐有力、自然,步幅適中,兩腳落地要有節奏感。

(3)步行過程中呼吸要自然,應盡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盡量做到呼氣時稍用力,吸氣時自然,呼吸節奏與步伐節奏要配合協調,這樣才能在步行較長距離時減少疲勞感。

figure_0028_0007
◎步行時可以刺激腳底反射區,使對應的器官加快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

(4)步行時要注意緊張與放松、用力與借力之間相互轉換的技巧,也就是說,可以用力走幾步,然后再借力順勢走幾步。這種轉換可大大提高步行的速度,并且會感到輕松,節省體力。

(5)步行時,與地面相接觸的一只腳要有一個“抓地”動作(腳趾內收),這樣有促進腳和腿部微循環的作用。

(6)步行快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而定。研究發現,以每分鐘走80~85米的速度連續走30分鐘以上時,防病健身作用最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飯后百步走”,只適合那些平時活動較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胃酸過多的人,這類人飯后散步20分鐘,有助于減少脂肪堆積和胃酸分泌,有利于身體健康。而對那些體質較差、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則提倡“飯后不要走”,這些人不但飯后不能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最好平臥10分鐘。因為胃內食物增加,胃動力不足,此時如果活動就會增加胃的震動,更加重其負擔,嚴重時還會導致胃下垂。

figure_0028_0008
◎飯后不應馬上就進行散步,應適當地休息10分鐘左右,也樣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万荣县| 化隆| 临江市| 会泽县| 福清市| 湾仔区| 巴林左旗| 南靖县| 神农架林区| 大悟县| 南郑县| 新兴县| 阿坝县| 凤山县| 屯昌县| 宣汉县| 那曲县| 茌平县| 武功县| 永和县| 万载县| 石嘴山市| 阳朔县| 南陵县| 桃源县| 辉南县| 武川县| 华池县| 瑞安市| 肇源县| 当涂县| 叶城县| 射洪县| 雷波县| 贡嘎县| 耒阳市| 安达市| 怀安县| 保靖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