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體經絡養(yǎng)生全書
- 楊克新
- 1265字
- 2020-07-07 15:44:06
風池穴:感冒頭痛緩解穴
風池穴,別名熱府穴。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輸散于頭頸各部,故名風池。
風池最早見于《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fā)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根據中醫(yī)經絡學說,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主治感冒、頭痛、頭暈、耳鳴等。每天堅持按摩雙側風池穴,能十分有效地防治感冒。無感冒先兆時,按壓風池穴酸脹感不明顯。酸脹感若很明顯,說明極易感冒,此時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當出現感冒癥狀,如打噴嚏、流鼻涕時,按摩也有減緩病情的作用。這個防感冒良方效果明顯,不妨一試。除此之外,風池穴還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常按風池緩頭痛
頭痛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臨床上頗為常見。頭為諸陽之會,又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動要求是經絡通暢、氣血供應正常,使髓海得以充養(yǎng)。對于緊張性頭痛、血管神經性偏頭痛、青少年性頭痛及功能性頭痛,《黃帝內經》認為是經脈瘀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所致。
如果家里正在讀書的孩子經常頭疼,父母可以在孩子讀書讀累時,讓孩子休息一會兒,在休息的過程中,一邊跟孩子聊聊天,一邊伸出雙手,十指自然張開,緊貼后枕部,以兩手大拇指的指腹按壓在雙側風池穴上,適當用力地上下推壓,以孩子能夠稍微感覺酸脹為度,連續(xù)按摩15分鐘左右。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親子感情,使孩子精神放松,另一方面可以刺激頸后血液供應,使大腦的供血供氧充足,大腦的功能得到良好的發(fā)揮。
2 常按風池助降壓
風池穴具有清熱降火、通暢氣血、疏通經絡的功能,有止痛作用迅速、效果良好的特點。不少高血壓患者差不多都有這種體驗,只要頭頸后面“板牢了”,往往一量血壓,就比較高了。現代針灸研究發(fā)現,針刺風池具有擴張椎基底動脈的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改善病損腦組織的血氧供應,使血管彈性增強,血液阻力減少。因此,經常按風池穴可以預防高血壓。血壓已經高了怎么辦?再配合刮刮人迎穴(人迎穴位于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取此穴道時要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血壓會降下來一些。
此外風池穴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穴治中風。
教你快速找穴位
風池穴位置在后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位置即是。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

風池穴的取穴與按摩
精確取穴

功用
壯陽益氣。
配伍治病
偏正頭痛:風池配合谷和絲竹空;
目痛不能視:風池配腦戶。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有酸、脹、痛的感覺,重按時鼻腔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或雙側同時)揉按1~3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