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投資,實現(xiàn)財富保值增值
投資的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大的原因在于人們手里的閑錢比以前更多,人們更加迫切地希望手頭的錢能持續(xù)生錢。
在上世紀80年代,如果一個人的年均收入能達到1萬元,那么可能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但在如今,普通居民的人均收入如果低于1萬元,應該可以列為低收入群體了。
由此觀之,30年前的1萬元并不等于現(xiàn)在的1萬元,財富是會貶值的。如果不學會投資理財,你很有可能會由昔日的富翁變成普通人,甚至會變成未來的貧困者。假如20年前,你花10萬元投資一件古董,現(xiàn)在也許值100萬;15年前,你如果花50萬投資房產(chǎn),現(xiàn)在也許超過150萬了;20年前,你要是買10萬元的萬科原始股票,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是千萬富翁了。由此可以看到,合理的投資不僅能幫助我們抵御通貨膨脹,還能為我們創(chuàng)造財富。
依靠投資致富的人,到底擁有什么特殊技能使自己的財富不斷保值增值呢?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答案無非是投資理財?shù)囊庾R與投資理財?shù)哪芰ΑC癖娎碡斨R的差距,是造成財富差距的真正原因。
葉青工作生活在某三線城市,月薪3000元左右,工資比較穩(wěn)定,扣除日常開支,每月可以攢下1000元。她今年23歲,現(xiàn)在與家人同住,希望在30歲以前結婚生子。葉青通常把錢儲蓄在銀行,現(xiàn)在聽說購買基金進行長期投資,風險低,回報可觀,于是想轉變投資方向。除了每月把這1000元閑錢儲蓄在銀行,她有更好的方法實現(xiàn)錢生錢的目的嗎?
以葉青的實際情況分析,雖然她月收入并不高,但由于與家人同住,沒有供房等方面的壓力,每月尚且有1000元的儲蓄,所以財務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這筆錢如果葉青不想用于儲蓄,做基金定投用于投資,是比較合理的。她可以將1000元分成3個部分,分別投資于股票型、平衡型和貨幣型基金。其中,500元用于投資股票型基金,300元用于投資平衡型基金。剩余的200元,可用于投資債券型基金。如果要尋求更加穩(wěn)健的回報,則可將投資于平衡型基金的300元中,拿出100元用于投資貨幣型基金。
假設每年投資的理想回報率為12%,葉青今年是23歲,7年后,即當葉青30歲時,可以獲得一筆12~13萬的收入,足以滿足結婚生子的需要。另外,考慮到葉青的月收入不高,如果沒有社保等保障,很難應對個人風險,所以應該想方法增加個人保障。可以將投資于平衡型基金改為投資貨幣型基金,每月投300元,一年后可確保獲得4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之后,將這筆4000元的資金用于購買保險,比如,購買重疾險等。由于是分期繳費,每年4000元的資金剛好可以支付一年的保費。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實現(xiàn)財富的保值增值,可以讓生活過得很輕松,經(jīng)濟上也會富裕很多。掙多少花多少,身邊永遠沒有余錢,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或保險公司里,很多人做不到。其實換個思維方式,你也許就能轉過這個彎。如果你的公司經(jīng)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1000元的工資降到900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
那么,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fā)了工資后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或保險公司,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學會把錢投資在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chǎn)等上面,真正學著做一些投資。
1.投資積少成多
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xiàn)在開始能夠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xù)40年,他能攢下56萬元;但如果他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投資股票或房地產(chǎn),并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是:1.0281億。這個數(shù)據(jù)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出的,計算公式如下:1.4萬+1.4萬(1+20%)+……+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么復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靠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yǎng)成了一般人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2.學會用“錢追錢”
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只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和信企業(yè)集團是中國臺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辜振甫和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其實,有錢與否和個性有很大關系。辜振甫屬于保守型,而辜濂松屬于激進型。辜振甫的長子——辜啟允非常了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而結果是:雖然兩人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chǎn)卻遙遙領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并不取決于你賺了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理財。致富的關鍵在于如何正確理財。
3.選擇合理投資方式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的,長期卻是最危險的。銀行儲蓄何錯之有?其錯在于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于作為長期投資的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積累1.4萬+1.4萬(1+5%)+……+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的情況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么實質報酬等于零。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chǎn)三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chǎn),一份投資于靈活性較高的理財工具上。不妨使投資組合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chǎn)以股票和房地產(chǎn)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4.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沖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fā)力。對于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的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以那個神奇的公式所講述的方法為例,若你已經(jīng)擁有36萬元,則你可以減少奮斗10年,若你已有261萬元,則可以減少奮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要想擁有更多的本錢,不妨去借。投資理財?shù)淖罡呔辰缫舱恰芭e債投資”。而銀行的功能,則是提供給不善理財者一個存錢的地方,好讓善于理財者利用這些錢去投資賺錢。
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實際并非如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投資,實現(xiàn)自己財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