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浪漫的懷想

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具有非凡的魔力:在的時候,藏也藏不住;不在的時候,裝又裝不出。一是青春,二是愛情。塵世諸多的歡樂和痛苦都源于此。每每相逢,在青春與愛情的十字路口,人們迷茫、徘徊、猶豫,只希望如花的生命,在絢爛的季節,綻放出誘人的芳香。于是,一段段清香,化成一首首詩行,用金色的琥珀保留了唐代關于浪漫的懷想。

偶遇的剎那,生命正艷如桃花

世間愛情的結局也許千差萬別,但所有愛情的開篇都同樣美麗,一切的浪漫都源于初見時的驚喜。有人說,愛情是種化學物質,當兩個人凝望對方的眼睛長達三秒后,空氣里的分子結構就會發生改變,愛情也由此誕生。這一說法并沒有什么確實的科學考證,但卻因愛情故事的甜美令這一理論神采飛揚。愛情和人生四季一樣,也需要經歷悲歡離合的基調,品味苦辣酸甜的段落。而在這愛情的四季中,如果把熱戀比喻為躁動的盛夏,那么人生的初次相逢就猶如早春的桃花,鮮艷卻帶著柔媚、矜持與羞澀。

在那年清明節的午后,剛剛名落孫山的崔護獨自出城踏青。長安南郊的春天草木繁盛,艷陽高照,桃花朵朵。一望無邊的春天里彌漫著融融的暖意。隨意漫步中,崔護忽覺口渴,恰好行至一戶農家門口,便輕叩柴扉,討一杯水喝。門里傳來姑娘輕柔的詢問:“誰啊?”崔護說:“我是崔護,路過此處想討杯水喝。”農家的大門徐徐地打開,兩個年輕人便在明媚的春光中浪漫地邂逅了。

姑娘溫柔地端了一碗水送給崔護,自己悄然地倚在了桃樹邊。崔護見姑娘美若桃花,不免怦然心動。可是,即便大唐再開放、寬容,但生活在“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的封建時代,男女之間的禁忌還是頗多的。所以,從頭到尾,姑娘其實只說了一句話“誰啊”。

第二年的清明,崔護又去了南郊踏青。沒人知道他是不是去尋找那曾經令他刻骨銘心的笑容。后世記載,說他看到門上一把鐵鎖,悵然若失地寫下了這樣的詩行: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詩的大意很簡單,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這扇門前喝水,看到青春的姑娘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今年的這個時候,故地重游,發現姑娘已不知所蹤,只有滿樹的桃花,依然快樂地笑傲春風。崔護的詩寫完了,但崔護的故事卻沒有結束。唐代人用自己特有的浪漫情懷,為這首詩編排了續集。

唐代孟棨的筆記小說《本事詩》中,記載了崔護的這一段情。崔護題完詩后,依然有許多放不下的心事,到底惦念著,幾天后又返回南莊。結果,在門口碰到一位白發老者,老者一聽崔護自報家門,便氣急敗壞地讓崔護抵命。原來去年自崔護走后,桃花姑娘便郁郁寡歡。前幾天,剛好和父親出門,結果回來看到這首詩寫在墻上,便生病了。姑娘不吃飯不睡覺,沒幾天就把自己折騰死了。崔護聽后,深深地感動了,他跑進屋里,撲倒在姑娘的床前,不斷地呼喚姑娘:“崔護來了。”這感天動地的痛哭,竟真的令姑娘奇跡般地活了過來,最后與崔護有情人終成眷屬。后世《牡丹亭》里也曾寫杜麗娘因愛起死回生,用湯顯祖的話來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當然,沒有人能證明崔護的愛情是否真的存在續集,但“人面桃花”的明媚和“物是人非”的落寞,卻吟誦出人們對平常生活的感喟。尤其是那初見時的傾心,滿樹盛開的桃花猶如怒放的心花,令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在封建社會,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年輕人根本接觸不到其他的異性。所以一見鐘情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尤為珍貴。寶玉和黛玉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心里也都不由得一驚,覺得對方十分“眼熟”,倒像在哪里見過。目光中驚心動魄的那次相撞,足以斷定是否此生可以相知相許。這三秒鐘深情的凝望,傾注了對人生幸福的所有期盼與鎖定。“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在兩情相悅的瞬間,所有年輕的愛情都源于最初的心動。

當然,也有許多愛情,在最初的相見中就摒除了羞澀和矜持,而代之以坦率和真誠。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崔顥《長干行》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在這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年輕的女子撞見了自己的意中人,爽朗地詢問起小伙子:“你的家住在哪里啊?”還未等人家回答,便著急地自報家門:我家住在橫塘,你把船靠在岸邊,咱們聊聊天,說不定還是老鄉呢。其淳樸的性情、直白的語言將年輕姑娘的瀟灑、活潑和無拘無束生動地映現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與桃花姑娘的嫵媚相比,別有一番質樸和爽朗。

同樣是初次相遇,有的姑娘無奈地看著愛情離開,靜待明年春天可以迎來新的驚喜。而有的姑娘卻敢于直抒胸臆,大膽奔放地表白。一靜一動,相輔相成,為唐詩里一見傾心的愛情留下了迥異的韻味和風采。愛情,猶如姹紫嫣紅的百花園,唯有各自盛開,才能為春天帶來五顏六色的新奇和精彩。桃花的嫵媚、妖嬈與風姿綽約,正是唐朝女子的象征。年輕的心在春風中笑靨如花,輕風過處,花枝亂顫,心動神馳……也正因如此,人們喜歡用桃花運代指愛情的降臨。

《長干行》的第二首,小伙子也憨厚地回答了姑娘的提問: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雖然我們同是長干人,可原來卻并不認識。詩人崔顥并沒有告訴人們這故事的結局。但是,能有如此浪漫的開篇,想來也應該是美麗的結局。不管最后能否經得住時間的大浪淘沙,每一段愛情的開始都艷若桃花,青春也在生活和生命的春天里綻放了無限的光華。

作家沈從文曾這樣描繪自己與張兆和的愛情:“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實際上,在最好的歲月里,遇到心愛的人,能夠相守固然是一生的幸福,但只要彼此擁有過動人也撩人的心跳,一切就已經足夠。

席慕蓉說她愿意化成一棵開花的樹,長在愛情必經的路旁。于是,那些正當年華的人,每當走過一樹樹的桃花,都深深地記得,要認真收獲人生美艷的剎那!所謂“曾經擁有”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而這,也正是崔護的故事留給后人的浪漫啟示。

天長地久是愛的守恒

金庸先生在一次訪談中,曾經不無感慨地說,“青梅竹馬,白頭到老”是最完美的愛情模式,也是許多人的期待。而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似乎也一直在詮釋這樣的主題:那些最浪漫的事,便是“牽著手,一起慢慢變老”。郭靖和黃蓉、楊過與小龍女等“模范夫妻”的代表,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從青梅竹馬、相知相許的時候,便認定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古代傳統的愛情道德,也是現代追求的愛情信念。從青梅竹馬到白頭偕老,不僅是兩個美麗的成語、浪漫的故事,也包含著團聚、分別、等待、相思,包含生活的百般滋味。在這條時間的鏈條上,連同愛情一起生長的,還有不斷膨脹的青春與時光。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長干行》

當頭發剛剛能夠蓋過額頭的時候,我會折些花在家門前玩耍。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就快樂地繞著井柵欄做游戲。因為從小就是鄰居,在一起玩,一起度過美麗的童年,一起跟著時間長大,所以兩顆心從來就沒有猜忌。長大以后,兩個人便結婚了。男子出去經商,女子在家殷切地思念,并不斷地回憶往事,覺得日子過得太快,因為思念丈夫,滿面愁容逐漸令紅顏蒼老。最后,她還癡情地說,“什么時候回來,提前告訴我,我遠遠地去迎接你”。故事雖然簡單,但卻寫得優美動人。據說,因為故事性極強,加上李白的威名遠揚,這首詩在美國也同樣家喻戶曉。由此看來,“青梅竹馬”是人們普遍追求的一種愛情理想,在哪里都會受歡迎。

《唐宋詩醇》評價此詩說:“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回折,一往情深。”實際上,這首詩不僅開創了一種“兩小無猜”的愛情模式,也為后世提供了“兩小無猜”的范本。從相知相許到相伴一生,似乎隱藏著愛情的能量守恒,這個定律說到底就是“不離不棄,從一而終”。這里的“從一而終”不是指封建社會中女子的道德壓力,而是兩個人對于愛情的堅守、執著與專注。

當年,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時,并不計較如何窮困潦倒,且當街賣酒,貼補家用。不料司馬相如功成名就后,打算拋棄她。卓文君悲憤交加,提筆成文,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漢樂府名篇《白頭吟》。司馬相如看過此篇,想起當年情分,于是斷絕了納妾的念頭,夫妻和好如初,留下一段佳話。而《白頭吟》中那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寫得深情哀婉,頗動人心。

從兩情相悅到白頭偕老,看似一條簡單的道理,實則要經過時間的無數次萃取,唯有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方能見證愛情的堅貞與純粹。

法國經典愛情電影《兩小無猜》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兩個主人公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們經常玩一個叫作“勇敢者”的游戲。在游戲中,他們為對方制造不同的困難、險境,讓對方來突破、嘗試,不斷超越生活與自我。隨著他們漸漸長大,友情的天空里出現了愛情的彩虹。可因他們害怕承受愛情的負擔,在一次次誤會和逃避后分道揚鑣。十年之后,當他們知道歲月無法抹去愛的痕跡,便跳進水泥地基中,將愛情牢牢地凝固在那一刻。結尾處,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老奶奶挑選彩色的糖塊放進老爺爺的嘴里,他們甜蜜地親吻,幸福地說著“我愛你”。

這一幕感動了無數觀眾,據說,每每上映這部電影,都會座無虛席,很多人屢次觀看,只為了一次次體會這個幸福的結局。這是人們所共同期待的幸福。

“少年夫妻老來伴”,能夠牽著彼此的手,走過歲月的溝溝坎坎,不管滄海桑田歲月輪換,矢志不渝地相愛相伴,的確是人生一大幸事。人生旅途上總會出現許多不穩定因素,諸如天災人禍,都有可能奪去人的生命,更別說脆弱的愛情。能夠攜手走過塵世的風風雨雨,對抗情感的誘惑、生存的威脅、離別的愁緒,將愛情進行到底,不但需要對抗情感和生活的各種誘惑,也需要有頑強的意志說服自己堅持、不放棄。借用白居易的詩句,應該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只有上天入地地執著,才能牢牢地守住愛的階梯。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年輕的時候,曾有個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的戀人,小名叫“荷花”。李商隱在進京趕考前一個月,荷花不幸身染重病,李商隱雖然日夜陪伴,但終于還是回天乏術,只能看著荷花在細雨中凋殘。但時光的變遷并沒能淡化李商隱的愛情,他依然深深地眷戀著美麗的荷花姑娘,寫了許多荷花詩表達自己的深情。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又見荷花,心中無限傷感。荷葉生長的時候,春恨也隨著瘋長。荷葉枯敗的時候,秋恨也已經生成。我深深地知道,只要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份感情就不會斷絕。但也只能眺望無邊的江水,聽它嗚咽成聲。短短一首小詩,將濃濃的癡情化作奔流的江水,其中“身在情長在”五個字更是穿透世間愛恨,蕩漾起天長地久的深情。不管你身在何處,“我”心中的愛將隨著生命一起流淌,直到海枯石爛,人在,情在。

從青梅竹馬到白頭偕老,雖然這其中有無數的波折、坎坷,打擊、誘惑,有思念,有背叛,有快樂與傷感。但能夠一路走來,經過無數的風風雨雨,總算是對愛情有一個交代。雖然有許多流行口號,宣稱“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但這實在是一種托詞。在選擇愛情的時候,其實人們都愿意一生只擁有一次幸福的愛情。平平淡淡,攜手同游人間,無數次分分合合,始終走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塵世的愛情之旅。

此生相知,情深不渝,守住了愛情,也便守住了自己。

相思,生命延長線上的愛情

究竟什么才叫作相思?滿城飄飛的柳絮,長街蒙蒙的春雨,那封遲到的情書,已經被歲月染黃的照片,抑或僅僅只是留在千年歷史中,孤獨而被風干的背影。這是一個傳奇而又動人的故事,有一個女子因為思念老家的丈夫,而長久地站在山上眺望。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她凝望未來的目光,穿越了時間的塵埃,撒落在愛情的銀河里。花開花落年復年,幾千載的時間過去了,她苦苦相思的身影化作了堅固的磐石,變成了一座動人的雕像。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作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劉禹錫《望夫石》

時光如一條靜靜的河流,輕輕地流淌在她的身邊,但是相思之情已經令她完全忘記了自然界的更迭。她遙遙地望了幾千年,卻和當年剛剛站立的時候一樣深情,這份苦苦的相思讓她的愛情在人們心中化為永恒的磐石。

當然,世界上的愛情千差萬別,人間的相思也有許多種。有的如望夫女,苦苦地守候丈夫的歸程;也有人愿意把濃濃的相思寄托在定情信物上,任憑山河斗轉,心中情懷依舊。每當翻閱往事,總會歷歷如新,找到當年戀愛時的感覺。這種相思,就顯得頗為甜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王維說紅豆是生長在南國的,不知道春天來了,又生出了多少枝?希望你可以多多地采摘,留著它,這個紅豆最能惹人相思。有的人說,這首詩里面的相思,并不是愛情,是王維和彼時正處在南國的朋友間的情義。但不管作何解釋,有一點始終不變:“相思”是紅豆永遠的主題。

紅豆有著大自然賜予的天性:它色紅如血,堅硬如鉆,從外形看,也像一顆紅心。它不腐不蛀,鮮紅亮麗而永不褪色,正恰恰象征了愛情的堅貞與恒久。而紅豆的故事也和望夫山一樣悠久,講的是南國的女子因為思念丈夫,便終日流淚。淚水流盡了,再流出來的便是滴滴鮮紅的血水。血滴落地,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結了滿樹的紅豆。因為這是思念的結晶,所以人們把紅豆稱為相思豆。南方人常常用紅豆來做各種飾品,比如手鏈和項鏈,掛在身上,以示相思。

無論是望夫山還是紅豆,都是表達相思的一種媒介。中國人向來含蓄,表達感情也極少奔放。尤其是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連說話的機會都很少,更別提表情達意了。但愛情畢竟是人類生活的主題,溝通越有障礙,人們越是想方設法建立起彼此的聯系。紅娘傳書,月老牽線,私訂終身的事也都屢禁不止。而王維的詩也同樣有這種妙處,雖然句句寫的是紅豆,卻可以讀出背后無盡的相思。而青年男女也便在各種信物的傳遞中滋生出更加濃濃的真情。

馮夢龍的《山歌》中有這樣一首:“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絲”和“思”是諧音,借用真絲素帕,實際表達的是自己“橫豎都是相思”的感情。更有情深如李商隱者,乃“春蠶到死絲方盡”,唯有生命停止,才能令自己忘卻此情。讀罷,不禁令人感動,也充滿淡淡的感傷。這句“至死方休”的誓言,在無情之人看來,也許只是無稽之談;而在深情之人看來,卻是價值千金的承諾。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藝術世界里,執著的愛情始終令人神往。

在那座倫敦著名的滑鐵盧橋上,曾經有一對傾心相愛的情人。他們決定去結婚的前一天,男子羅伊被部隊調走去了前線,很快他的名字就出現在陣亡的名單里。女子悲痛欲絕,迫于生計,只能淪為娼妓。戰爭結束后,他們竟然在車站意外重逢,而且幸福地發現他們依然相愛。不幸的是,女主角竟然有了如此不光彩的一段,她為了不給心愛的人蒙羞,在他們曾經相遇的橋上自殺身亡。二十年后,羅伊再次來到這里,思念起自己曾經心愛的姑娘瑪拉,淚如雨下。二十年,可以令年輕人失去青春的激情與沖動,卻不足以抹去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著名作家張潔說:“愛,是不能忘記的。”這句話似乎成了《魂斷藍橋》中羅伊和瑪拉凄美愛情的最佳詮釋。

不僅僅只有羅伊和瑪拉,楊過和小龍女也曾經一別數年。當年的龍兒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縱身躍下絕情谷,為丈夫楊過留書一行,相約十六年后在此團聚。從此,平息江湖風波、化解世間恩怨都成了楊過的主要任務。但是,這一切都只是他排遣相思的手段。在他的心里,生活可以有很多內容,卻只能有一個主題,那便是思念。但楊過比羅伊幸運,他終于等回了小龍女,從此過上了童話般的幸福生活。但這只是世俗的看法,也許在羅伊的眼中,愛情并沒有因生命而中止;綿綿的思念可以隨著不老的愛情貫穿整個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線段,那么生與死便是兩邊固定的端點,這其中有限的距離就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臺灣作家三毛說:“人,空空的來,空空的去,塵世間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過轉眼成空。我們所能帶走的,留下的,除了愛之外,還有什么呢?”對于望夫山上的女子、泣血成紅豆的姑娘、苦等十六年的楊過、至死不渝的羅伊來說,生命是有限的,但愛卻是無限的。

而相思,恰如這生命線段的延長線,它并不因為一方生命的結束而中止,它會隨著另一方的愛而綿延下去。很多人的眼中,雖然這只是一段虛線,但在當世者的眼中,午夜夢回,多少個輾轉難眠的日子依然會涌上心頭。有些人希望可以有一種叫作“忘情水”的東西,喝下去,前世今生便什么都不記得了。然而,奈何橋邊,親手接過那碗孟婆茶,還是會有人想起望夫山、絕情谷,想起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以及拴在歲月門廊上的愛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李白《秋風詞》節選

“長相思,摧心肝”,通達明澈如李白這樣的人,都終究放不下一個“情”字。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為你牽腸掛肚。”正因為有了這許多的不舍,有了塵世中這放不下的愛,人們才對生命無比眷戀,不忍離去。然而,天上人間永別之時,幸好還有相思這劑良藥,雖不能根治,但總可以熨帖無數孤獨行走在塵世的心靈。

滄海皆圓月,巫山只晴空

席慕蓉曾經寫詩說,在年輕的時候,如果愛上一個人,不管相愛時間長短,一定要溫柔相待,所有的時刻都十分珍惜,這樣就會生出一種無瑕的美麗。假如不得不分離,也好好道別,將這份情誼和記憶深藏心底。等長大了就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那些流年似水的日子,也因為這份愛而終生懷念。茫茫人海,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好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最愛的人;這一生,繁花似錦,便再也入不得眼,進不得心。這既是對愛情的堅貞,也是對往事的懷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間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離思》

這是唐代詩人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的一首詩。詩里說,曾經體驗過滄海的波瀾壯闊,別的水便無法再吸引“我”,曾經深味過巫山的云蒸霞蔚,別處的風景也便不能再令“我”陶醉。即使“我”從百花叢中穿行而過,也不會留戀任何一朵,更別說回頭張望。這一半是因為修道的原因,另一半就是因為你的緣故。“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就是這樣吧。

古人說,“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意溢于海”,山山水水總能使人抒懷解憂。但是,在元稹看來,這一切似乎都毫無意義。他看過最美的巫山云雨,體味過動人心魄的滄海波瀾,世間任何的景物也不能打動他了。這就猶如大千世界,自亡妻別后,便再也沒有愛情可言。全詩寫的雖然是景致,不著半個“情”字,卻烘托出了無限的愛意,也點出了“我只在乎你”的主旨。韋叢在天有靈,讀到此詩應該也會頗感欣慰吧。

人的一生也許會愛很多次,但總有一次是刻骨銘心的。如果這份愛能夠在對方的心里深深扎根,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任時光匆匆年輪漸增,也帶不走心底的這份執著。能有如此愛情,也算不枉此生。世上癡男怨女的愛情,正是因為有了這份不舍、不忍、不放下,才顯得彌足珍貴。

電影《霸王別姬》中程蝶衣說:“說好了一輩子的,差一年,差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而偉大的愛情,也似乎正是因為這份“非你不可”的執拗而顯得不容錯過。

也許在他人眼中,韋叢并不是完美的女人,但在元稹心里,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完美得無可挑剔。“情人眼里出西施”,愛的光芒照耀著人的內心,一切都是那樣美滿。假如心愛的人不幸離世,或兩人被迫分開,那么留在心里的也一定是最美的回憶與惆悵。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愛情詩的代表,也是歷來愛詩者最喜吟誦的詩篇。宋元之后,對此詩的解讀更是眾說紛紜。周汝昌先生認為以“錦瑟”開端,實則暗示了“無題”之意,是李商隱愛情詩中最難理解的一首。但不管怎么理解,人們都能讀出一種無處釋放的愁緒。

在錦瑟一音一節的彈奏中,李商隱似乎也看到了曾經逝去的流年。莊生迷夢,理想轉眼成空;望帝啼鵑,生活化為悲鳴;明珠有淚,泣血而成;暖玉生煙,可望而不可即。四句詩,四個典故,四種意象,每一種都悲傷無限。錦瑟年華,如玉如珠,卻只能換來一片悵惘。而這一份悵然若失,又正是人們在面對感情時的共鳴。

那些曾經歡樂與共的時光,如心頭烈焰難以熄滅,并常常在某個日子不斷涌起。或許因為年少輕狂,或許因為情深緣淺,總之是錯過了、失去了,但卻沒能真的忘記。《東邪西毒》中的歐陽鋒曾說,“當你不能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李商隱做到了。他細數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愛情,并追憶那些流年似水的日子,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時光。

很多人覺得李商隱的愛情詩通常都比較晦澀,不知道他寫的是不是只有愛情,也不知道他真正是寫給誰的。只是知道他愛著,并深深地愛著,卻從來看不到女主角的身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無題》詩句選摘

讀李商隱的情詩,很容易就看出他戀愛了,而且愛得死去活來。他相思了,而且思念得魂牽夢繞。但除此之外,沒有花前月下、山盟海誓,他的心上人家住何方、姓甚名誰,一概無從考證。在他的心里,這份愛煎熬著他,令他不得不提筆寫下自己炙熱的愛情,但礙于身份、地位和婚姻,他又只能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地訴衷腸,并不能明確地告訴大家他的戀人究竟是誰。

有人說,如此模糊的詩義是李商隱詩歌的缺陷,影響了對他的解讀。但實際上,這卻恰恰扣緊了愛情的隱秘。兩個人的愛情常常是秘而不宣的,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眉目傳情,秋波流轉,別人看不到的情意,戀愛中的人卻可以獨得其味。而古人對愛情的表達本也十分含蓄,他們不會互相高喊“我愛你”,他們只是默默地,用一生的行動去詮釋、捍衛自己的愛情。而這份含蓄常常才是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的記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宁乡县| 蕉岭县| 九龙坡区| 兰西县| 元阳县| 泗阳县| 五华县| 托克逊县| 舟山市| 噶尔县| 博客| 湖州市| 随州市| 宁明县| 甘泉县| 婺源县| 赤壁市| 荆州市| 克山县| 寻乌县| 沂南县| 龙泉市| 江西省| 岑巩县| 普兰县| 民县| 临武县| 海口市| 南城县| 响水县| 阳新县| 双鸭山市| 河东区| 库车县| 老河口市| 永嘉县| 彭阳县| 西华县| 铁岭县|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