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以德修身
- 人生哲理枕邊書:每天讀一個人生哲理
- 桑楚主編
- 606字
- 2019-08-23 10:52:12
孔子認為,人可以分為四類:庸人、士、君子、賢人。
魯哀公問孔子說:“請問什么樣的叫作庸人呢?”
孔子說:“所謂的庸人,是嘴里不能說好話,心里不知道憂慮,不知道選擇賢人善士寄托自身并借以除去憂難,行動不知道該做什么,七情六欲支配著自己,這樣的人就可以叫作庸人了。”
魯哀公說:“很好,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叫作士呢?”
孔子回答說:“所謂士,他雖然不能全部知道做事的方法,但是還能夠有所遵循;雖然不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肯定有所處置。所以他不追求知識的淵博,而追求知識的正確;不追求語言的冗雜,而追求所說的話正確;不追求行為的雜多,而追求所做的正確。所以他所掌握的知識,所說出的話,所做的事,就像生命和肌膚一樣是不可更改的。因此富貴不能增加他,貧困也不能減損他,這就是士。”
魯哀公又問:“那么怎樣才算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說:“說話忠誠守信,但是內心并不以為這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做事講究仁義,但是并不以此為驕傲;思慮明通,但是言辭上并不爭強好勝;所以他舒舒緩緩,就像別人可以趕得上,這就是君子。”
魯哀公說:“夫子說得對極了!您能告訴我什么樣的便可以是賢人呢?”孔子回答說:“賢人是說,他做事合乎規矩,但又不違反他的本性;言論足以做天下的表率,但是又不會因此而損傷到他自身;富有天下卻并不蓄積財物,財物施舍給天下,但并不擔心自己受貧。”
人生哲理
以德修身,以德養性,通過道德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才會達到君子和賢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