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參考有一定影響的國內外同類教材,并結合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多年來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針對本科教學的特點編寫而成。
在數字化設計和無紙化生產的技術背景下,以有利于培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重新審視機械制圖課程在工科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定位和作用,進一步理清制圖課程涉及的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為此,緊扣培養設計構形能力及圖形表達能力這條主線,在繼承傳統內容精華的基礎上,融入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并增加面向工程的知識,調整、充實機械制圖內容體系。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內容全面、知識新穎、表述清晰、圖例典型,以期本書成為培養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基礎教材之一。
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內容體系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繼承畫法幾何內容的精華,系統論述基本投影理論、圖解圖示方法,逐漸深入到技術制圖,便于組織教學和自主學習。
(2)圍繞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強化了構形設計方面的內容。本書第6章中的組合體的構形設計、第8章中的產品造型設計和機械零件的構形設計,以及第11章中的讀裝配圖和拆畫零件圖,分別對在不同情況下實施構形設計的方法和步驟進行了介紹,力圖為產品設計打下基礎。
(3)以圖形為載體的產品設計表達和設計交流的方法仍然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在全面介紹產品設計形狀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突出產品設計精度表達,加強了機械圖中的結構設計合理性和工藝要求內容,增強工程性和實用性。
(4)注意采納當前最新機械制圖國家標準。根據需要選擇并分別編寫在正文或附錄中,培養讀者貫徹最新國家標準的意識和查閱國家標準的能力。
(5)計算機圖形學是工程圖學的重要發展,本書側重于計算機輔助繪圖和計算機輔助造型方法的介紹,而不是討論具體的軟件工具使用。既可幫助讀者提升有關的理論知識,也增強了教材的適應性。
(6)精心設計配套習題集,確保基本功訓練和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注意正確處理徒手繪圖、儀器繪圖和計算機繪圖三者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科學、嚴謹、求實的作風及對制圖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
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各個專業本科教材,亦可作為企業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本書由何玉林、田懷文主編,全書由田懷文統稿。重慶大學何玉林編寫本書第0章緒論和第8章機械產品設計概論;重慶理工大學李琳編寫第6章組合體三視圖,王昶編寫第7章機件的圖樣畫法,王萍編寫第10章零件圖;重慶工商大學李軍編寫第1章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譚偉編寫第2章計算機圖形技術,王旭東編寫第9章標準件與常用件;西南交通大學孫麗麗編寫第3章投影制圖基礎和第4章基本立體的投影,張勝霞編寫第11章裝配圖,田懷文編寫第5章軸測圖與展開圖、附錄,參與第2章、第6章、第9章、第10章等章節的修改調整。西南交通大學馬蕾、伍曉亮、羅庚、柯小甜參與部分章節修訂和插圖的繪制工作。全書由田懷文統稿定稿。
本書由西南交通大學劉錫彭教授主審。西南交通大學劉錫彭、王及忠、宋振宇、梁萍、曾明華等老師對本書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若干國內外同行出版的同類書籍,在此致以誠摯的感謝。同時,向為本書編輯出版過程中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專家、編輯及相關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限于作者能力,書中難免有不妥和誤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1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