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第七版)
- 柴欣 史巧碩
- 1252字
- 2019-10-14 11:27:26
前言(第七版)
Preface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以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人們必須具備的基礎性能力。因此,作為大學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不僅要傳授、訓練和拓展大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還要促進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并為后續的計算機課程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
本書與第六版相比,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特點,從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與計算素質教育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選。在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計算素質教育的培養,重點講解了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了算法設計和程序實現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學習,我們還對辦公軟件一章的內容按知識點進行了分類,并制作了相應知識點的微課。讀者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可以直接掃描對應知識點的二維碼觀看視頻,更直觀地學習教材中與操作相關的內容。
本書共分10章,其中第1章介紹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第2章介紹計算機中的數制與編碼知識;第3章介紹計算機系統的知識;第4章介紹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及Windows 7操作系統的使用;第5章介紹辦公軟件Office 2010,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第6章介紹數據庫基礎及Access的簡單使用;第7章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因特網的基本技術與應用;第8章介紹問題求解與算法基礎;第9章介紹程序設計基礎;第10章介紹計算機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為了與后續課程進行更好的對接,本書在對算法設計進行程序實現時,均提供了C++和Visual Basic兩種程序,教師可以根據后續程序設計課程語言平臺的需求,選擇不同語言的程序,以方便教學。
為了實現理論聯系實際,配合本教程我們還編寫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第七版)》,其與本書內容相呼應,安排了相應的上機實踐內容,以方便師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上機實驗練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上機練習,我們還配合實驗教程開發了計算機上機練習系統軟件,學生上機時可以選擇操作模塊進行操作練習,操作結束后可以由系統給出分數評判。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練習、自測及綜合測試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進而達到課程的要求。教師也可以利用測試系統對教學的各個單元進行方便的檢查,隨時了解教學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本書由柴欣、史巧碩任主編,朱懷忠、李娟、苗寶增、劉亞平任副主編。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由柴欣編寫,第2章由宋潔編寫,第3章由苗寶增編寫,第4章由劉亞平編寫,第5章由李建晶編寫,第6章由劉亞雙編寫,第7章由李娟編寫,第8章由朱懷忠編寫,第9章由史巧碩編寫,第10章由裴鐸編寫。柴欣、史巧碩負責全書的總體策劃與統稿、定稿工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在此向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深表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