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土區地鐵深基坑研究與實踐
- 吳紹升 毛俊卿
- 10字
- 2019-10-24 11:00:52
2.2 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2.2.1 導墻施工
導墻起著鎖口、成槽導向、儲存泥漿穩定液、維護上部土體穩定和防止土體坍落、槽段分幅定位和承擔臨時施工荷載等作用,直接關系著地下連續墻順利成槽和成槽的精度。導墻施工時,若地質情況比較好,則直接施作導墻;若地質松散,則可從地表進行注漿加固。
1.導墻形式的確定
根據設計圖紙以及地質情況,導墻施工采用“┓┏”型結構形式,導墻混凝土采用C25鋼筋混凝土施作(內摻早強劑),導墻兩側的翼面置于原狀土上。為保證兩側導墻能緊貼地面并在地下連續墻施工前和施工中不產生內擠,導墻翼面寬度設計為1.3m、墻厚0.2m、導墻深度1.8m,導墻頂面高出地面不小于0.1m,防止周圍的散水流入槽段內。導墻的凈距按照《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要求大于地下連續墻的設計寬度50mm。導墻具體形式如圖2.3所示。
導墻各轉角處需向外延300mm,以免成槽斷面不足,防礙鋼筋籠下槽,以滿足最小開挖槽段及成槽需要。
2.導墻施工
(1)導墻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4所示。

圖2.3 導墻斷面形式

圖2.4 導墻施工工藝流程圖
(2)導墻溝槽開挖
為了確保導墻的穩定性,導墻施工以底部深入未經擾動的原狀土和在回填夯實的加固土體上制作牢固的鋼筋混凝土導墻,根據測量放樣在導墻位置進行開挖,清除導墻施工范圍障礙物,直至原狀土,然后施作導墻,導墻頂高出地面不小于10cm。
導墻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結構,壁厚20cm,配筋為雙層雙向ф12@150mm,導墻凈寬1250mm。導墻盡量和附近的施工便道一體澆筑,在綁扎施工便道的鋼筋之前,先要將導墻兩側用優質黏土分層回填、壓實。
導墻施工在放坡后開挖導墻溝(放坡比為1∶0.5),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修整清底,潛水泵抽排坑內積水。導墻開挖好一段后,即在溝底施作50mm厚1∶3水泥砂漿抹平,當水泥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開始綁扎鋼筋,架立模板,經測量檢查位置符合規范偏差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后,進行C25混凝土灌筑,泵送入倉,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導墻頂面標高嚴格控制,局部高差控制在5mm以內,軸線偏差不超過10mm。
如果導墻施作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軟弱地層或其他廢棄管線導致開挖深度過大,則可把導墻加深,以滿足施工要求。
(3)導墻的鋼筋混凝土施工
①導墻溝槽開挖完成、墊層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綁扎導墻鋼筋,導墻鋼筋用ф12螺紋鋼,施工時雙層雙向布置,鋼筋間距按150mm×150mm排列,水平縱向鋼筋置于內側。鋼筋保護層厚度為30mm。
②為確保導墻施工質量,在施工前先檢查模板的平整度。
③側墻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分塊長度為2m×1m。面板為6mm厚鋼板,面板背肋采用6mm厚鋼板并與面板點焊連接,縱橫向間距250mm布置。模板加固采用ф48mm鋼管,縱向鋼管間距為300mm,豎向鋼管間距為500mm。兩豎向鋼管間采用ф20鋼筋對撐,鋼筋兩端與豎向鋼管焊接。
模板加固牢固,嚴防跑模,并保證軸線和凈空的準確。混凝土澆筑前先檢查模板的垂直度和中線以及凈距是否符合要求,經“三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通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④混凝土澆筑采用人工與反鏟配合,混凝土澆筑時兩邊對稱交替進行,嚴防走模。如發生走模,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澆筑,重新加固模板,并校正到設計位置后,方可繼續進行澆筑。
⑤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間距根據振搗器的有效范圍確定,防止振搗不均,同時也防止在一處過振而發生走模現象。
(4)模板拆除
待導墻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方可拆模,拆模后立即再次檢查導墻的中心軸線和凈空尺寸以及側墻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如發現側墻混凝土侵入凈空或墻體出現空洞及時修鑿或封堵,并召集相關人員分析討論事故發生原因,制定出相應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模板拆除后立即架設木支撐,支撐上下各一道,呈梅花形布置,間距1.0m。成槽施工前支撐不允許拆除,以免導墻移位。經檢查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立即回填,防止導墻內擠。同時在導墻頂翼面上用紅油漆做好分幅線并標上幅號。如圖2.5所示。

圖2.5 導墻拆模后架設內支撐及回填示意圖
導墻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前,禁止任何重型機械和運輸設備在其旁邊通過。導墻施工縫與連續墻接縫錯開,導墻頂面鋪設安全網片或木板,以保障施工安全。
3.導墻施工技術要求
(1)內墻面與地下連續墻縱軸平行度為±10mm。
(2)內外導墻間距為±10mm。
(3)導墻內墻面垂直度為0.5%。
(4)導墻內墻面平整度為3mm。
(5)導墻頂面平整度為5mm。
4.導墻施工注意要點
(1)在導墻施工全過程中,保持導墻溝內不積水。
(2)橫貫或靠近導墻溝的廢棄管道需封堵密實,以免成為漏漿通道。
(3)導墻溝側壁土體是導墻澆筑混凝土時的外側土模,防止導墻溝寬度超挖或土壁坍塌。
(4)導墻的墻趾需插入未經擾動的原狀土層中。
(5)導墻分段施工,每段長度以20~40m為宜。為防止施工機械荷載大造成導墻移位,導墻接縫采用錯縫搭接,水平鋼筋應預留連接鋼筋與鄰接段導墻的水平縱向鋼筋相連接,使導墻成為一個整體。導墻混凝土可與施工便道混凝土一同澆筑,以利于導墻的穩定。
(6)導墻是液壓抓斗成槽作業的起始階段導向物,必須保證導墻的內凈寬度尺寸與內壁面的垂直精度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
(7)導墻立模結束之后,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對導墻放樣成果進行最終復核,并請監理工程師驗收簽證。
(8)導墻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成槽作業,在此之前禁止車輛和起重機等重型機械靠近導墻。
(9)導墻混凝土澆筑完畢,拆模后及時加設兩道10cm×10cm方木對口撐支撐間距約1m,上下兩道。對口撐在槽段開挖時才拆除,確保導墻垂直精度,并向導墻溝內回填土方,以免導墻產生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