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
- 寒江獨釣
- 2337字
- 2019-10-24 13:58:22
孤苦無依
時光飛逝,不料想淮河流域遭受了特大天災,百年不遇的旱災悄然出現,田地龜裂,莊稼顆粒無收,從那時起,朱元璋開始經歷人世間最痛苦的悲哀和折磨。
家鄉連續兩年大旱,太陽曬得地裂葉枯,遍地焦黃。百姓們用樹皮草根還填不飽肚子,官府卻連連上門催稅,把百姓從山里偷種的幾顆雜糧,也搜括得干干凈凈。百姓的肚皮餓得干癟,可一車一車的糧食卻把衙門里的糧庫裝滿了。
這一次的旱情一直得不到緩解,對于元政府來說,他們并不真正關心漢人疾苦,但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元順帝下詔賑災,賑災物品總算下撥到受災的行省(元代地方行政單位)。按慣例,地方長官們會留下一點自用,之后是州、縣截留一部分,一層一層盤剝下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殼了。但是,地方上的各級官員們卻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說些感謝天恩的話,并把皇帝和歷史上的堯舜禹湯比較一下,元順帝看到了報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便繼續歌舞升平。
可是,淮河兩岸饑民依舊“咽糠粃,咽樹皮,咽草束、豆萁”,即便這樣,大多數人最終仍難免餓死。為了活命,眾多家庭紛紛賣妻鬻女,以求渡過難關,故而各地廣泛流傳“添糧不敵減口”,賣一口,救十口。
為了緩解家中的壓力,朱元璋走上了討飯的路,他經常在外乞討,要到干糧就放在褡褳(一種搭在肩膀上的中間開口而兩端裝東西的口袋)里,要到稀粥就一口喝掉。要飯的途中,他經常看到有餓殍躺在溝渠里,很多地方草根樹皮皆盡,乃以人為糧,有些人便置婦女幼孩在街頭叫賣,謂之“菜人”。屠者買去,如屠羊豕,然后賣人肉。“或僵而置之路隅,或委而擲之溝壑,鴟鳥啄之,狼犬飼之,而饑民亦且操刀執筐以隨其后,攜歸烹飫,視為故常。”
朱元璋深有體會,人到了挨餓又無糧食的時候,臭皮囊就起了決定性作用。在饑餓的驅使下,人的意識完全讓位于臭皮囊,失掉任何理性,只有一個愿望,就是“吃”。這是人極特殊的本能,一個沒有意識的本能,完全退化到了野獸的狀態。
很多時候,朱元璋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在路上挪動。過了些時日,他看到有蝗蟲飛過。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干燥的昆蟲,干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洼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干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朱元璋完全沒有意識到,“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這一古訓的正確性。沒幾天,蝗蟲遍地四起,它們在黃褐色的生滿了荒草枯樹的大地上哼哼不停。當蝗蟲漸漸遠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饑荒中,只要可以進口的東西,饑民都不會放過,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開始吃蝗蟲。蝗蟲消化系統里有一股綠色的水,這是它們吃草后消化過程中的產物,非常苦,很難咽,但是饑餓使他不顧一切。
蝗災過后,又鬧了瘟疫。很多村子里的人接二連三地病倒,有如秋風落葉,病一起就挺不住,開頭只覺得渾身無力,接著就是上吐下瀉,不到一晝夜就斷了氣。起初大家還不怎么理會,到了一個村子里一天死去了幾十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的時候,村民才著了慌,都慌忙逃命,連家里的病人都顧不得了。不過幾天,許多村子便鬧得人煙寥落,一片落寞凄涼的景象。
朱元璋無法繼續要飯,只好回到自己家,發現他的父親已經不行了。家里沒錢,請不得郎中,買不來藥,醫不得病,只急得母親和大哥痛哭。天未亮,他的父親就死了。家徒四壁,沒有一貫鈔,沒有一錢銀,買不了棺木,更談不上墳地。朱元璋哀求田主劉德看在父親為他多年耕種的分上,施舍一塊埋骨之地,誰知劉田主不但不理會,反而“呼叱昂昂”。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同村人劉繼祖不忍心,慷慨舍了一方野地給朱五四用作墳地。
朱元璋和大哥千恩萬謝,感激不盡,但是父親的衣衾棺木還是沒有著落。實在沒有辦法,他們只好用草席將朱五四一卷,又拿了幾件破爛衣服放在里面作為陪葬品,抬到墳地草草埋葬,且安亡靈。35年后,朱元璋寫皇陵碑時,還覺得對不住父親,他很傷心,回憶到“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朱元璋還在悲傷中,他的大哥和母親也相繼病倒了。三天后,他的母親、大哥先后死去。“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泱佯”,這是后來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懷念父母時說的話。大哥死了,大嫂帶著她的兒子回了娘家。他的三哥做了上門女婿,他的大姐嫁給同村的王七一,因為瘟疫三哥家和大姐家已滿門死絕;二姐嫁給盱眙縣一個叫李貞的男人,也在這場瘟疫中病死,李貞帶著他的兒子保兒逃荒,不知去向。實際上,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家比較富有,因為瘟疫流行,不得已逃命而去。好在二哥幸存下來,不過他的家人也都死了。最后,朱家一家老小只剩下二哥重六和朱元璋了。
埋葬父母、兄長和其他親人后,朱元璋的際遇卻并沒有得到什么改觀,依然窮困潦倒。好在二哥回來了,哥倆無處投靠,只好去尋求外祖父的幫助。外祖父那邊日子過得不錯,但是他瞧不起朱五四,自然也看不上朱元璋哥倆,并不在乎他倆的死活。兄弟倆滿懷希望而去,喪魂落魄地回來,在這個大荒大災之年,外祖父對這兩個外孫子也沒有了親情。
朱元璋和二哥一籌莫展,都想不出一條活路來。這時候,同村的周德興、湯和、徐達等兒時的好友都已逃生去了。朱元璋不肯拖累二哥,就開始了繼續討飯的生活。16歲的朱元璋開始在淮河流域四處游蕩,也許是他的體質特殊,免疫力強,在疫區穿行了兩個月,竟然沒被傳染,反而靠著機靈勁兒,總是能找到賴以活命的食物,頑強地活了下來。
朱元璋目睹了人世間最痛苦的折磨。天災就不提了,人禍更是猛烈。地主和官府不僅不救災,反而催逼又急,窮苦人家衣食無著,為了活命只得采食野草樹皮、觀音土,最終還是難免一死。可是官府里的人卻依然吃得好,穿得好,還有酒肉享用。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他痛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但是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