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代天驕”雄姿初現
“草原雄鷹”降臨世上
“狂風吹,云低垂,射雕英雄何時歸。馬蹄催,我心碎,蒼狼大地,主沉浮是誰……”每當聽到這首蒼茫遒勁的名叫《一代天驕》的流行歌曲時,許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位草原英雄的雄姿……
郭靖接過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穩穩托住鐵弓,更無絲毫顫動,右手運勁,將一張二百來斤的硬弓拉了開來。眼見兩頭黑雕比翼從左首飛過,左臂微挪,瞄準了黑雕項頸,右手五指松開,正是:弓彎有若滿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雕待要閃避,箭桿已從頸對穿而過。這一箭勁力未衰,接著又射進了第二頭黑雕腹內,一箭貫著雙雕,自空急墜。
這是金庸名作《射雕英雄傳》里的一段描寫。
這段繪聲繪色的描寫,不折不扣地勾勒出了一位草原英雄射大雕的精彩場面。當然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但射大雕的英雄卻是真實存在于歷史之中的,只不過他的名字叫孛兒只斤·鐵木真——也就是后來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鐵木真是蒙古族人,其父是孛兒只斤部酋長也速該。
蒙古族是我國東北主要民族之一。“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于中國《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滅的火”,別稱“馬背上的民族”,史稱“蒙兀室韋”“蒙古”等。
關于蒙古族的起源,說法很多,有出于韃靼、室韋、匈奴、吐蕃、東胡等不同的看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對他們祖先的居地,也有不同的說法,也沒有結論。根據中國舊史與蒙古人自己的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看到,蒙古人的祖先是由別處渡過騰吉思海,來到斡難(鄂嫩)河源的不兒罕(肯特)山下,生了巴塔赤罕,從此就開始了以后的各代傳承。騰吉思海,蒙文的意思是指“大海”,目前還不能確定是指哪里,因此渡過騰吉思海以前的蒙古族,更無法知道了。
從巴塔赤罕以后的蒙古世系,在蒙文記載的歷史中,都有詳細的交待,這些都是鐵木真本族的先世。至于鐵木真這一氏族的直系祖先,重要的要從前十一代的朵奔·蔑兒干和阿蘭·豁阿開始。
朵奔·蔑兒干在歷史上并沒有什么建樹,然而他的妻子阿蘭·豁阿卻鼎鼎有名。歷史上她被當做“有政治見解的可尊敬的婦女”而寫入史冊。在《蒙古秘史》第一卷里,共用了六十八節文字簡述成吉思汗的祖源二十二代人的歷史,關于阿蘭·豁阿居然就有十八節的文字記載,她還有蒙古人的“始祖母”之稱。
歷史上關于阿蘭·豁阿的傳說很多,其中她用五支箭作比喻,教育其五子要“同一友和”的訓言,寓意深刻,教益頗深,千百年來一直流傳在蒙古民族當中。
根據史書記載,阿蘭·豁阿與朵奔·蔑兒干結婚后,原本生有二子,但丈夫死后,她卻莫名其妙地又生了三個兒子。
老大、老二年紀較大,明白事理較多,認為寡母生子一定是“作風”出了問題。因此,二人不但對另外三個兄弟橫眉豎目,對母親也頗有微詞。
阿蘭·豁阿對此高度重視。一天,她把五個兒子叫到一起,鄭重其事地對老大、老二說,三個小兒子是她與夢中的一位金色神人所生。每當夜幕降臨,這位神人就會從天而降,來到她的臥榻前,天一亮,就又飛走了。而且,她還明確告訴老大、老二,由于他們的父親只是一位常人,因此他們的后代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老三、老四和老五的父親則不同,是天上的神,因此在他們的后代中將會出現天子(此后,這三個兒子的后代因為是“神的后人”,就被稱為“尼而倫”,意思是“純潔”的。另外的二子之后,就稱被為“塔立斤”,意思是“常人”)。
老大、老二是否相信了母親的話,不得而知,但二人當時都啞然無語。接著,阿蘭·豁阿給每個兒子各發一支箭,叫五個兒子折,五人喀嚓喀嚓都折斷了。阿蘭·豁阿又拿來五枝箭,這次她把五枝箭捆在一起,再讓五個兒子折,結果五個兒子誰也沒折斷。
于是,阿蘭·豁阿教導兒子們說,兄弟之間不可相互猜疑,應當團結在一起,才能有所作為。五個兒子從此握手言和。
后來,阿蘭·豁阿去世,五子分家。由于老五長得憨厚老實,言語不多,時常呆若木雞,因此只分得一匹青白馬,還被老大逐出家園。
老五倒也有志氣,他沒有爭執,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化悲痛為力量,結草為廬,馴鷹撲獵,用馬尾套鳥,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圖1 阿蘭·豁阿與五子雕塑
或許是良心發現,或許還有別的什么原因,不久后老大決定去請回老五。然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此時的老五早已不是當時那個任人宰割的小羔羊了。他坦率地告訴老大說,身必有首,衣必有領,回去可以,我得說了算。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此時老五的經濟實力最強,老大和其他三個兄弟只得選舉他當一把手。
此后,老五帶領四個兄長,以武力征服了一批逐水草遷徙而來的牧民,使自己的家族逐漸壯大起來,最終經歷數代形成了蒙古的四十八部、七十二姓氏。
這位老五名叫孛端察兒,是史書有確切記載的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十世祖。
不過,那個時期的蒙古人,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大部族,也沒有一個政權中心,有時是整個部族共同生活,有時是其中的三兩個氏族一起生活,也有一個氏族甚至一個家族單獨生活的。那個年代的北方草原,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蒙古人沒有團結在一個組織或政權之中,常受到外族的欺凌,而他們本族之間,也常彼此爭戰排斥。直到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海都橫空出世后,才在今貝加爾湖東部,開創了一片基業。海都被當地的一些部族擁立為領袖,這就是蒙古人最早稱“汗”的英雄。他打敗敵人,收服附近諸部,開始為蒙古的民族統一運動奠下基礎。
到了12世紀初的時候,在中國北部的遼闊草原上,以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勢力最強,但金的實際控制之地,北方只能達到今俄羅斯外興安嶺南博羅達河上游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在今外蒙古草原、戈壁以及貝加爾湖周邊的廣闊地帶,則生活著蒙古等大小不一、強弱不等的部落。在蒙古部落的四周,分布著塔塔兒部落、弘吉剌部落、克烈部落、乃蠻部落、篾兒乞部落、斡亦剌部落、吉利吉思部落和汪古部落等。這些部落內部又分為若干個小部落。
在蒙古部落中有一個小部落叫孛兒只斤,就是鐵木真家族所在的部落。在孛兒只斤內部有兩個比較強大的分部,一個是乞顏部,一個是泰赤烏部。那時候在各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奪地盤、牲畜、人口的戰爭。
大約在12世紀中葉,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的叔叔忽圖剌當上了乞顏部的首領。忽圖剌是繼他叔叔俺巴孩之位而當上部落首領的。在俺巴孩當首領時,有一次,乞顏部和塔塔兒部發生了戰爭,塔塔兒部被打得大敗,連首領都被殺死了。從此,這兩個部落就結下了深仇大恨。塔塔兒部人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報仇雪恨,但又自知其力不支,打不過乞顏部。于是他們就設下了一個圈套,把俺巴孩和他的大侄子,也就是忽圖剌的大哥干勤巴兒哈合騙去逮起來送給了金國。
塔塔兒部人為什么將俺巴孩叔侄送給金國呢?原來金國和乞顏部仇恨甚深。早年間,合不勒(也速該的祖父、鐵木真的曾祖父)成為斡難河及克魯倫河一帶蒙古人的領袖,他領導蒙古本部(指尼而倫)反抗金人,并且致力于蒙古民族的統一,勢力漸強,與金人發生過幾次戰爭。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合不勒率領蒙古人大敗金國軍隊,使得金人除承認蒙古在克魯倫河以北的領導權之外,每年還給予其牛、羊、米、豆、絹等物,合不勒因而被推為“可汗”(又稱大汗,或簡稱為可汗,原意王朝、神靈和上天,為阿爾泰語系民族對首領的尊稱),統一了蒙古的本部。
由此,金國人深恨蒙古部落。
這次塔塔兒部人就是想借金兵的手來殺俺巴孩叔侄。結果,果然不出塔塔兒部人所料,金國人一見俺巴孩,分外眼紅。這可是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報仇的良機。于是將俺巴孩殘忍地釘在木驢上,把他活活地折磨致死,同時又把干勤巴兒哈合也殺死了。
俺巴孩死后,忽圖剌被推選為可汗,開始了對塔塔兒人的復仇戰爭。忽圖剌共對塔塔兒人進行了十三次復仇性的戰爭,但成效并不是很大。倒是忽圖剌的侄兒——乞顏部的也速該在這場復仇戰中嶄露頭角,他于1162年率領部眾擊敗塔塔兒人,并活捉了一個叫鐵木真兀格的塔塔兒勇士。
就在也速該興高采烈地班師回返的途中,接到妻子訶額侖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的喜訊。也速該大喜過望,策馬狂奔。到得帳房前,他忙不迭地滾鞍落馬,三步并作兩步,跑到襁褓中的兒子面前一看——啊!好一個不同尋常的大胖小子。只見他生得頭角崢嶸,奇偉異常。雙眼初睜就炯炯放光,眉目之間透出一股在尋常小孩臉上很難見到的英武之氣。更兼他哭聲洪亮,聲震云天,遠非一般嬰兒可比。
這讓也速該欣喜無比,于是他按照當時蒙古人取名的習慣,用剛剛擒獲的敵將的名字為自己的愛子命名。
就這樣,后來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東方大地上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