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ess 2010數據庫程序設計
- 邵敏敏 董保蓮 張楠
- 2297字
- 2019-10-23 13:59:06
叢書序
PREFACE
當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未來發展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與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學數量從1950年的220余所已上升到2008年的2200余所。但目前諸如學生適應社會以及就業和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等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越來越突出。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的要求。因此,新一輪高等教育類型結構調整成為必然,許多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面臨轉型和準確定位的問題。這些高校立足于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選擇了應用型發展道路。應用型本科教育雖早已存在,但近幾年才開始大力發展,并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擴充了新的教育理念,現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也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
應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傳統的研究型本科教育,又區別于高職高專教育。研究型本科培養的人才將承擔國家基礎型、原創型和前瞻型的科學研究,它應培養理論型、學術型和創新型的研究人才。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面向具體行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俗地說,就是高級技術“藍領”。而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面向生產一線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由于長期受“精英”教育理念的支配,脫離實際、盲目攀比,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視理論型和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偏向,忽視或輕視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過多地強調理論教育、學術教育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我國“學術型”人才相對過剩,而應用型人才嚴重不足的被動局面。
應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低層次的高等教育,而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一種新型教育層次。計算機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是:面對現代社會,培養掌握計算機學科領域的軟硬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在生產、建設、管理、生活服務等第一線崗位,直接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等實際工作,維持生產、生活正常運轉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計算機應用型本科人才有較強的技術思維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是現代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應用者、實施者、實現者和組織者。應用型本科教育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并重,相應地其教材更強調“用、新、精、適”。所謂“用”,是指教材的“可用性”“實用性”“易用性”,即教材內容要反映本學科基本原理、思想、技術和方法在相關現實領域的典型應用,介紹應用的具體環境、條件、方法和效果,培養學生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科學思想、理論、技術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謂“新”,是指教材內容應及時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和最新技術成就,以及這些新知識和新成就在行業、生產、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應用,從而有效地保證學生“學以致用”。所謂“精”,不是一般意義的“少而精”。事實常常告訴我們“少”與“精”是有矛盾的,數量的減少并不能直接導致質量的提高。而且,“精”又是對“寬與厚”的直接“背叛”。因此,教材要做到“精”,教材的編寫者要在“用”和“新”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去偽存真的精練工作,精選學生終身受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力求把含金量最高的知識傳承給學生。“精”是最難掌握的原則,是對編寫者能力和智慧的考驗。所謂“適”,是指各部分內容的知識深度、難度和知識量要適合應用型本科的教育層次、適合培養目標的既定方向、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教材文字敘述應貫徹啟發式、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適合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夠形成對專業知識的整體認識。以上四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并具有某種優先順序。“用”是教材建設的唯一目的和出發點,“用”是“新”“精”“適”的最后歸宿。“精”是“用”和“新”的進一步升華。“適”是教材與計算機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符合度的檢驗,是教材與計算機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適應度的檢驗。
中國鐵道出版社同高等學校計算機類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經過近兩年的前期調研,專門為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學生策劃出版了理論深入、內容充實、材料新穎、范圍較廣、敘述簡潔、條理清晰的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在以往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內容編排上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可能反映計算機專業的最新發展;在內容表達上力求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編寫的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專業課;在內容和形式體例上力求科學、合理、嚴密和完整,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
本系列教材是針對應用型本科層次的相關專業編寫的,是作者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及總結,不但適合在校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從事IT行業或有關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
在本系列教材出版過程中,得到了計算機界很多院士和專家的支持和指導,中國鐵道出版社多位編輯為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做了很多工作,本系列教材的完成不但依靠了全體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時也參考了許多中外有關研究者的文獻和著作,在此一并致謝。
應用型本科是一個日新月異的領域,許多問題尚在發展和探討之中,觀點的不同、體系的差異在所難免,本系列教材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專家及讀者批評指正。
“高等學校計算機類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
- Mastering Ninject for Dependency Injection
- Creating Mobile Apps with Sencha Touch 2
- SQL Server 2008數據庫應用技術(第二版)
- Learning Spring Boot
- 大數據可視化
- Libgdx Cross/platform Game Development Cookbook
- 3D計算機視覺:原理、算法及應用
- Apache Kylin權威指南
- PostgreSQL指南:內幕探索
- HikariCP連接池實戰
- INSTANT Android Fragmentation Management How-to
- Chef Essentials
- SAS金融數據挖掘與建模:系統方法與案例解析
- 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概念、存儲、處理、分析與應用
- Oracle 11g+ASP.NET數據庫系統開發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