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專題十 路基地下水排水設施的施工要點

1.暗溝(管)

(1)暗溝(管)用于排除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

(2)溝底必須埋入不透水層內,溝壁最低一排滲水孔應高出溝底至少200mm。

(3)暗溝設在路基旁側時,宜沿路線方向布置;設在低洼地帶或天然溝谷處時,宜順山坡的溝谷走向布置。溝底縱坡應大于0.5%,出水口處應加大縱坡,并高出地表排水溝常水位200mm以上。

(4)寒冷地區的暗溝應按照設計要求做好防凍保溫處理,出口處也應進行防凍保溫處理,坡度宜大于5%。

(5)暗溝采用混凝土或漿砌片石砌筑時,在溝壁與含水層接觸面以上高度,應設置一排或多排向溝中傾斜的滲水孔,溝壁外側應填筑粗粒透水性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形成反濾層。沿溝槽底每隔10~15m或在軟硬巖層分界處應設置沉降縫和伸縮縫。

(6)暗溝頂面必須設置混凝土蓋板或石料蓋板,板頂上填土厚度應大于500mm。

2.滲溝

(1)滲溝及滲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攔截地下水。當地下水埋藏淺或無固定含水層時,宜采用滲溝。

(2)各類滲溝均應設置排水層、反濾層和封閉層。

(3)填石滲溝只宜用于滲流不長的地段。

(4)管式滲溝適用于地下水引水較長、流量較大的地區。

(5)洞式滲溝適用于地下水流量較大的地段。

(6)邊坡滲溝的基底應設置在潮濕土層以下的干燥地層內,階梯式泄水坡坡度宜為2%~4%,基底應鋪砌防滲。

(7)支撐滲溝是用來支撐可能滑動不穩定土體或山坡,并排除在滑動面(滑動帶)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濕土體的一種地下排水設施。

(8)在滲溝的迎水面設置粒料反濾層時,粒料反濾層應用顆粒大小均勻的碎石、礫石,分層填筑。

(9)滲溝基底應埋入不透水層,溝壁的一側應設反濾層匯集水流,另一側用黏土夯實或漿砌片石攔截水流。

(10)滲溝頂部應設置封閉層,封閉層宜采用漿砌片石或干砌片石水泥砂漿勾縫,寒冷地區應設保溫層,并加大出水口附近縱坡。保溫層可采用爐渣、砂礫、碎石或草皮等。

(11)滲溝宜從下游向上游開挖,開挖作業面應根據土質選用合理的支撐形式,并應隨挖隨支撐、及時回填,不可暴露太久。支撐滲溝應分段間隔開挖。

3.滲井

(1)滲溝滲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攔截地下水。當地下水埋藏較深或有固定含水層時,宜采用滲井。

(2)填充料含泥量應小于5%,按單一粒徑分層填筑,不得將粗細材料混雜填塞。下層透水層范圍內宜填碎石或卵石,上層不透水范圍內宜填砂或礫石。井壁與填充料之間應設反濾層。

(3)滲井頂部四周用黏土填筑圍護,井頂應加蓋封閉。

(4)滲井開挖應根據土質選用合理的支撐形式,并應隨挖隨支撐、及時回填。

4.檢查、疏通井

(1)深而長的暗溝(管)、滲溝及滲水隧洞,在直線段每隔一定距離及平面轉彎、縱坡變坡點等處,宜設置檢查、疏通井。

(2)檢查井內應設檢查梯,井口應設井蓋,兼起滲井作用的檢查井的井壁,應設置反濾層。

(3)檢查井一般采用圓形,內徑不小于1.0m,在井壁處的滲溝底應高出井底0.3~0.4m,井底鋪一層厚0.1~0.2m的混凝土。井基如遇不良土質,應采取換填、夯實等措施。兼起滲井作用的檢查井的井壁,應在含水層范圍設置滲水孔和反濾層。深度大于20m的檢查井,除設置檢查梯外,還應設置安全設備。井口頂部應高出附近地面約0.3~0.5m,并設井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石景山区| 威海市| 义马市| 马关县| 石台县| 金沙县| 射阳县| 资兴市| 石棉县| 镇安县| 宁强县| 秀山| 南通市| 临沂市| 中江县| 化德县| 张家口市| 苏州市| 鄯善县| 华蓥市| 德阳市| 文登市| 吉林市| 卓尼县| 梧州市| 遂川县| 罗源县| 巴彦淖尔市| 石台县| 宽城| 平利县| 枝江市| 突泉县| 定州市| 日照市| 城固县| 本溪市| 昌乐县| 大新县|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