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紅筆
寫作源自想象;但想象要根植于人生經驗,如此描寫起來才會真實。小說寫作班的老師說到這里抬頭看了臺下的學生一眼,準備逃過這一段繼續講下去,可是今天他的運氣不太好,臺下有一位學生適時舉手把他給攔了下來:“老師,那我們要如何描寫死亡呢?”
這事可不容易三言兩語講清楚,不如,就請一向善于長話短說的海明威來替倒霉的小說班老師代課一下。
海明威的成長小說選輯《尼克的故事》里有一篇《印第安人的營地》(Indian Camp,楊耐冬譯,志文版)就狠狠地帶著少年尼克看了一回死亡,他是怎么描寫的?
這一天,尼克和他的醫生父親前往對岸的一個印第安營地去幫助一位難產的印第安婦人,她已經生了兩天了,還生不出來,“她睡在木板床的下層,蓋著一床大棉被。她的頭轉向一邊。木板床的上層睡著她的丈夫,他在三天前用斧頭把腳砍傷得很嚴重,他正抽著煙斗”。醫生只用一柄小刀為婦人做腹部開刀分娩術,然后再用九英尺的細腸線縫合起來,小孩順利出生了,婦人卻折騰得臉色蒼白,閉上眼睛,“什么也不知道了”。此時,只用簡陋工具完成一次生產手術的醫生心情輕松了起來,他想到了那個還躺在上鋪,不必忍受生產之痛的丈夫,“醫生說:‘我敢說他完全處之泰然。’毯子從那印第安人頭上拉下來,但是他的手卻沾濕了……他(上鋪的丈夫)的喉頭自兩耳之間割開了,躺臥的地方血流成池。他的頭歪靠在臂上,一把打開的剃刀放在毯子上”。生和死同時進行著,同樣用一把簡陋的刀來完成;醫生想要阻止尼克看到下半場這一幕,可是來不及了。之前,尼克看到了生產的過程,也了解了;現在,他也看到了死,可是他和讀者,甚至作者一樣無法搜尋經驗,繼續想象。
海明威的寫作一向得力于他著名的“冰山理論”:“水底下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凡是你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的部分,適足以強化你的冰山。”也就是說,作品的內文(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描寫的是作家未知、無知的部分,它是一個謎,因而可以描寫一切,當然,也包括死亡。死亡只能想象,那么,要如何啟動讀者的想象呢?海明威選擇了尼克來按下按鈕。
故事結尾的地方,尼克和同樣挫敗與疑惑的醫生父親坐在船上離開印第安營地,“尼克把手伸進水里蕩著,在早晨的清冷中,他感到水的溫暖。在湖上的清晨,他坐在由父親劃著的小船船尾上,確實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死”。尼克的想法像一盞小燈,令周圍的一切更加黑暗起來,它是那么樣地沒有說服力,因而讀者只能紛紛潛入水底,去查看那關于死亡的“已知部分”(被海明威用紅筆刪掉的部分)是否能為傾斜的故事帶來一點支撐——而這“適足以強化你的冰山”。
海明威說完立刻收起紅筆,走出教室,根本不給那些將頭探出水面的學生們一個舉手發問的機會。